导图社区 第四章 第一部分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这是一篇关于第8章学习动机第二部分小学教师的思维导图。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或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该思维导图对这一部分这是做了很好总结。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四章 教育目的
考点1:教育目的的概念
概念
广义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
国家培养人才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国家指导的具体要求
意义
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最高理想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贯穿教育活动全程
功能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考点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次
教育目的(国家)
第二层次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
第三层次
课程目标(学科、学校课程设置)
第四层次
教学目标(教师、一节课、一单元或一学期)
考点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结构
教育性质
教育方向
教育目的
关系
方针>目的
整体与部分
普遍与具体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关系
一般与个别关系
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制定
教育目的唯一,培养目标多样
考点4: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宗教本位论
培养虔诚的宗教人士
社会本位论
观点
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价值
柏拉图
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凯兴斯泰纳
公民教育、劳作教学,造就公民
孔子
孔德(国外)
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个人一切发展,依赖社会
涂尔干
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实体
赫钦斯
口诀:掰开两孔干喝
个人本位论
观点:人的需要、人的价值
卢梭
个人本位论先河者,培养自由人,顺应儿童发展特点
帕克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一切教育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裴斯泰洛齐
教育促使儿童天赋才能和谐发展
马斯洛
罗杰斯
教育目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完善,人的潜能充分发展
“教师”一词由“促进者”代替
教育最终目标自我实现的人,有完美个性的人
孟子
口诀:卢梭怕三洛
教育无目的论
观点:教育目的存在教育过程中
杜威(实用主义)
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以现在为目标,使学生适应现实生活。
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是儿童生活本身;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需要+人的需要
解决教育目的依据问题确定了正确的途径
教育预备说
斯宾塞
教育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的任务:教会人们生活
教育内容: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学习课程
被认为是社会本位论
第四章-新中国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