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始于极限》读书笔记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女性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揭示女性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的对话,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代女性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成长时所经历的困惑和挣扎。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对于理解女性主义和女性成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于2025-04-07 14:17:01生存、爱与被爱、自我价值的肯定、追求多样性,是人类的心理需求。挫败的根源,一是错误的信念、二是错误的行为,导致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本书强调所有蜕变始于信念改变,认为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子。作者希鲁姆·W.史密斯是美国杰出的演讲家、畅销书作家和企业家,致力于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这是一本足以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在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书中作者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女性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揭示女性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的对话,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代女性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成长时所经历的困惑和挣扎。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对于理解女性主义和女性成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生存、爱与被爱、自我价值的肯定、追求多样性,是人类的心理需求。挫败的根源,一是错误的信念、二是错误的行为,导致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本书强调所有蜕变始于信念改变,认为你相信什么,你就是什么样子。作者希鲁姆·W.史密斯是美国杰出的演讲家、畅销书作家和企业家,致力于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这是一本足以改变你思维世界的小书。在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书中作者将一门宽广、深奥的逻辑科学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它既没有刻板的理论教条,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必不可/多得的现实指南!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女性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揭示女性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的对话,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代女性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成长时所经历的困惑和挣扎。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对于理解女性主义和女性成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始于极限》读书笔记
第十二章 男人
我认为,社会变革的不是真心话,而是原则和场面话
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女性,定能改写女人的生存策略
社会制度在各个方面都有利于登记婚姻的夫妇,他们也无法要求别人放弃这种优势
个人能否在相同的结构下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取决于他们的可行能力,既有没有相应的资源和选项
她们不必期望男人说出“我想给你幸福""我会一辈子保护你”之类的话,而可以抬头挺胸地说“自己的幸福自己争取!”
出现这样一大批优先自身利益的姑娘是喜闻乐见的,因为男人打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都是天生的利己主义者,最看重自己,无关性别
“你现在是谁”比“你过去是谁”重要得多
第十一章 自由
因为今时今日,各个年龄、阶层、立场的女性都可以发出反驳的声音,表达的自由似乎也迎来一线生机
人性中的卑劣和嗜虐永远都不可能消除,但社会的原则正在改变
我反对的是法律限制、政治干预等来自公权的压制
迄今为止的“抨击=删除”都是市民活动的成果,而不是行使公权的结果
第十章 女性主义
希望有朝一日,这些当事人(慰安妇、被强奸者)能够找到适当的语言表达她们的经历和情绪
当然,每一种经历和情绪都不会只有一种色彩,而是五颜六色的复杂混合物,包含了骄傲、自尊、惭愧和后悔
铃木凉美对女性主义的看法
铃木凉美认为女性主义是热火朝天的言论竞技场,没有异端审判,也没有除名
铃木凉美认为女性主义像一张又大又薄、五颜六色的毯子,由无数根丝线编织而成
其中有那么几根连接在她的身上
铃木凉美认为女性主义应该出现在更触手可及的地方,让许多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接触到女性主义并获得救赎
上野千鹤子对女性主义的看法
上野千鹤子认为女性主义是一种没有政党中央、没有教堂和牧师,也没有中心的运动,所以没有异端审判,也没有除名
第九章 团结
女人之间的友谊确实珍贵,但我认为它不如“家人”的纽带万能
想必孩子们正在竭尽全力阻止家庭分崩离析,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堵住裂缝
想要充分发挥父母馈赠的天赋,也觉得自己肩负着这些年的境遇带来的责任
当工作带来的自信和独立不能填补这种焦虑和孤独时
如果我们仍然试图在婚姻外找到某种联结,最先想到的就是女性友谊带来的团结
人生路上有人相伴,这也许是幸运的,也可能是不幸的
不过到头来终究是“孤身一人”
年轻时候结交的朋友确实宝贵,毕竟她们见过青涩的你,了解你还是刺猬时的模样
但与饱经风霜的女性相识相知,才更能让我们的内心丰盈
知己,知晓自己......这个词着实精辟
哪怕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面,哪怕受疫情影响而无法亲密接触,只要知道她还在那里平安地活着,便是最大的慰藉
但我想提醒一句,不要急于将无依无靠的心转向婚姻和家庭
婚姻也好,家庭也罢,都不是女性的人生安全保障品
在人生的旅途中,也许有人与你同行,也许没有
有旅伴也许是幸运的,也可能不幸
有时候,旅伴确实能为我们的人生增光添彩
第八章 独立
我经常回答采访时说,我的目标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摘掉这个前缀,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其他附加价值可以超越它
要脚踏实地,积淀出不受时代和潮流影响的东西
孩子的职责就是不走在父母之前,你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我不由得想,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对别人说出这番话
你送走了母亲,所以也算尽到了一半的责任
但面对并非自己选择的出身,你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羞耻
多亏父母赠予的爱,我拥有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乐观精神,也拥有了不惧怕未知世界和新鲜体验的秉性
也许你的满不在乎和鲁莽也是父母的馈赠
希望你能拿出更有意义的作品,为后人铺路搭桥,树立路标,甚至建立庇护所或瞭望塔
只有走过之后,才知道自己要走哪条路
你不必急于决定路线与去向,不妨尝试一下新的主题和文风
新的主题必然需要新的文风。不尝试一下,又怎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呢
第七章 工作
我也说过我宁可忽略自己的伤口,当它不存在,也不愿意被视作受害者与弱者
在身体和精神的关系上,我也一直在自欺欺人
只善于忽视伤痛,也许可以陶醉于自己的强大,但要是不在应该面对的时候面对,到头来还是有可能失控
你能将自己的过去融入现在的自己,这就类似于性暴力的受害者将受伤的经历融入现在的自己,而不是假装一切从未发生
但谁也不敢说“有”这种经历一定比“没有”好,而且这样的“融合非常脆弱,随时都有可能瓦解
全方位肯定现在的自己,包括积极的侧面和消极的侧面......这种状态固然是最理想的,但我认为没有多少人能够达到
人们认为小说是人人都能写的东西,还认为每个人都想冲破制约、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而小说就是自我表达的形式
读者培养了作家,我们绝不能低估读者
第六章 能力
铃木凉美对母爱的理解
铃木凉美认为母爱"本该是无条件的,但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条件"
铃木凉美对性工作的看法
铃木凉美认为性市场与夜世界建立在有条件的爱上
它比无条件的爱更可控,让人误以为可以根据自身的不足或不满,掌控想要得到的认可
通过改变尊严的摆放位置,我们可以暂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铃木凉美认为在性交易现场中受威胁的不单单是女性的自尊心,男性的自尊心也危在旦夕
无论是"拿了钱所以必须被当成玩物"的女人,还是"付了钱才能被对方理睬"的男人,都只得到了附带严苛条件的爱
通过爸爸活与援助交际,男人可以活在这样的假象中: 我不是付钱给职业小姐让人家陪,而是在跟普通女性交往,我的经济实力可以帮帮她
女性也可以产生这样的错觉:我不是妓女,只是和我发生性关系的人碰巧很有钱,也欣赏我的魅力
铃木凉美对自我认同的探讨
铃木凉美认为自己的自尊心来自于"可以贱卖性的自己""能用性换来金钱的自己"
铃木凉美认为自己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由的受限和附带条件
上野千鹤子对铃木凉美的回应
上野千鹤子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观察和理解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
上野千鹤子认为母女关系在心理学层面基本无人讨论,女性学才有必要研究母女关系
上野千鹤子认为性在当时是更大的禁忌,女性一直以来都在牺牲自己的身体,无视它的呐喊,让身体屈从于精神
上野千鹤子认为使身体屈从于观念的终极案例,就是平家雷鸟的盐原殉情事件
上野千鹤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也渐渐觉得"让身体服从观念"不外乎是对身体的虐待
书籍信息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
[日] 铃木凉美
大学期间做过夜总会女招待、AV女演员等工作,2009年成为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记者
副标题: 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22-9
相关书籍推荐
《幸福的婚姻》
《女人明白要趁早》
《向前一步》
第一章 情色资本
立于极限的我从自己所在之处审视事物
极限,意味着前方无路的分界线、不容许更进一步的底线,忍耐的极限、体力的极限、认识极限、打破极限
在前人的不懈努力下,“性别不平等造成的伤害被解构了”
我们则“从受迫而为的状态进化到明知故犯的状态”
所以我们不是单纯的历史受害者,而是以复杂的方式不断重复与加害,同事坚强地活着
换句话说,那是带有商品属性的讲述
强调女性具有能动性、自愿选择成为性客体,是性产业的陈词滥调
因为女性的能动性可以为男性的性欲免责
阿马蒂亚 森“可行能力理论”
个人的可行能力不仅取决于拥有的资源多寡,也与能力集的大小(选项的多少)有关
换句话说,因为别无选择而从事性动作的女性和拥有其他选项、随时可以离开的女性在可行能力上拥有巨大的差异
三十多岁的人失去了童年无所不能的感觉
会渐渐感觉到能力和体力层面的极限
在达到极限之前能做到什么
明确区分自己做得到的和做不到,放弃做不到的,真诚、仔细、踏实地做那些做得到地......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自信和信任
而自信与信任是可以稳步积累的
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
我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我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是如此
一想到身边有这样一个残酷的批判者,我心里就发怵
这也是我没有选择做母亲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渴求是一道终极的二选一
“爱还是理解”,曾经的我一定会回答“妈妈,我想要的是理解而不是爱。”
但后来我想通了,也懂得感激她了
因为我没有得到理解,却得到了真诚耿直的爱
第二章 母女
我在上一封信中写道,我十分抵触讲述自己遭受的“伤害”、以受害者的身份发声
而您引导我说,自称受害者才是强大的证明
我格外抵触作为受害者发声的理由之一,确实是无法容忍自己是“弱者”
我不为取悦男人而写,但也不愿意为了不取悦男人而选择不写
我不希望我因为“会取悦男人”而被剥夺说话的权利
母亲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我的人生
我与母亲自始至终没有进行过触及各自人生态度核心的对话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什么样的父母对于被迫成为其子女的孩子来说都是“扰人的麻烦”
强势的父母是强势的麻烦,弱势的父母是弱势的麻烦
在担心别人之前,你应该先保护好自己的尊严,你没有必要忍受“对准你的利刃”
对你我而言,“对准自己的利刃”都是痛苦可怕的
当你的文字“被改造指向他人的锋利武器”时,受到伤害的其实是你,而非他人
你选择成为AV女演员,没有受到任何人、任何环境的迫使,所以“自我决定”的问题时时刻刻纠缠着你
总是成对出现的“自我决定和自我负责”不允许你把选择的代价归咎于任何人
你说的“内疚”指的也是伴随这种自我决定的内疚吧
今天的年轻女孩不再把男人针对他们的不当行为看作“无所谓”“可以应付过去”的小事
他们开始说“我不喜欢这样”“我忍不了”
而我和你一样,觉得他们无比耀眼
第三章 恋爱与性
恋爱是自我的斗争
我要成为“女人”,就需要“男人”作为恋爱游戏的对手
毕竟有萨特和波伏瓦珠玉在前
在比我们稍年长的那代人看来,“萨特和波伏瓦那样的关系”就是知识分子男女的理想
不领证的事实婚姻,双方都对其他异性持开放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承认对方是自己终身的特权伴侣
即使性变得自由,爱失去了专属性,广大男女(尤其是女性)的心似乎仍被“命运的纽带”牢牢牵绊在一起
话虽如此,萨特与众多女性的关系仍令波伏瓦受尽嫉妒的折磨
决不能认为女性的愉悦是被动的
人只有主动感受才能品尝到愉悦
女方若没有主动去“感受和沉浸”,只是重复同样的程序绝对无法体验到愉悦
女人在别处都无法与男人享受同等的待遇
唯有在自由恋爱的世界里,她们能与男人平起平坐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扭转局势,牵着男人的鼻子走,统治或操纵男人
肆意践踏他人的自我是一种野蛮的行为
只有在恋爱的游戏场上,我们才被允许这样做
我将踏入你的自我,也让你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因为我“爱”你
能使你充盈、教你认识自己的,是“爱”而非“被爱”,是“欲想”而非“被欲想”
没有性与爱,人也活得下去,但“有”比“没有”确实更能丰富人生的经历
第四章 结婚
对基于恋爱的关系没有信心的我,也许就需要一份哪怕感情干涸也可以维系的婚姻契约
恋爱是同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最终能将我们引向畅快的“孤独”
我无法忍受将性和爱置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之下,与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挂钩
读书是为了了解从未了解的世界,看到从未看到过的现实,品味这个过程带来的欢喜与快乐
血缘纽带却无法选择
第五章 认可欲求
性是可以出售的商品,这对什么都不是、没有安全感的年轻女人来说很重要
我觉得失去生活的自由似乎比被称为荡妇要痛苦得多
所以宁可用两个小时的性行为获得相应的回报,也不要交出性的长期使用权以获取巨大的安全感
男人以为自己买的是我对性的自我决定权和自由,而我认为我卖的是时间和无足轻重的行动
即使双方买卖的不是同一件东西,生意照样能做
乍看之下,甚至呈现出双赢的局面
回应有条件的爱,就可以换得认可欲求的满足
弗洛姆写道,无条件的母爱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为“这种爱不需要什么资格就可以得到,而且想创造也无法创造,想控制也无从控制
毫无疑问,性市场与夜世界建立在有条件的爱上
它比无条件的爱更可控,让人误以为可以根据自身的不足或不满,掌控想要得到的认可
通过改变尊严的摆放位置,我们可以暂时感受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