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涉网试验
这是一篇关于涉网试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电能质量测试,二、有功功率控制能力测试(AGC试验),三、无功/电压控制能力测试(AVC试验),四、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测试及故障穿越验证,五、惯量响应和一次调频测试,六、场站建模及模型验证,七、故障穿越能力仿真验证,八、电压、频率适应能力验证,总结。
编辑于2025-04-10 09:10:55这是一篇关于《底层逻辑》-拆书解读指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底层逻辑》书籍简介,2. 适合的阅读人群,3. 核心内容主题、重要概念/议题、思想/观点/理论,4.整体框架的结构化表达,在《底层逻辑》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故事来阐述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这是一篇关于实验室管理 “20个指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01 实验室体系文件五种类型:,02 实验室常见的4个唯一性标识,03 实验室4本管理台账 ,04 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4大标志性管理活动 , 05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PDCA 4阶段循环, 06 需要确认的4类非标准检测方法,07 实验室需要制定的八大计划 ,08 15个常见岗位设置 , 09 仪器管理的332要素, 10 电子文件、记录和管理 “ 3个加 ”, 11 实验室更改的3种规范, 12 分包控制3要素, 13 样品标识系统的3个内容, 14 实验室3种常见质量监督工作方式,15 人员培训效果评价的5种形式 ,16 实验室需要授权的7类人员(授权应明确领域/范围), 17 期间核查常见的7种方式,18 仪器期间核查的9种可选择的项目/参量,19 合同评审识别客户要求接收样品的7个要点, 20 实验室10种常见质控方式。
这是一篇关于NLP有效的12条原则详细解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通过研究人类思维、语言和行为的模式,提炼出一系列实用原则,旨在提升沟通效率、自我认知与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对其12条核心原则的深度解读,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场景:,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3.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9.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11.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底层逻辑》-拆书解读指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底层逻辑》书籍简介,2. 适合的阅读人群,3. 核心内容主题、重要概念/议题、思想/观点/理论,4.整体框架的结构化表达,在《底层逻辑》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故事来阐述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这是一篇关于实验室管理 “20个指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01 实验室体系文件五种类型:,02 实验室常见的4个唯一性标识,03 实验室4本管理台账 ,04 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4大标志性管理活动 , 05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PDCA 4阶段循环, 06 需要确认的4类非标准检测方法,07 实验室需要制定的八大计划 ,08 15个常见岗位设置 , 09 仪器管理的332要素, 10 电子文件、记录和管理 “ 3个加 ”, 11 实验室更改的3种规范, 12 分包控制3要素, 13 样品标识系统的3个内容, 14 实验室3种常见质量监督工作方式,15 人员培训效果评价的5种形式 ,16 实验室需要授权的7类人员(授权应明确领域/范围), 17 期间核查常见的7种方式,18 仪器期间核查的9种可选择的项目/参量,19 合同评审识别客户要求接收样品的7个要点, 20 实验室10种常见质控方式。
这是一篇关于NLP有效的12条原则详细解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NLP(神经语言程序学)通过研究人类思维、语言和行为的模式,提炼出一系列实用原则,旨在提升沟通效率、自我认知与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对其12条核心原则的深度解读,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实际应用场景:,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3.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9.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11. 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涉网试验
一、电能质量测试
标准依据:GB/T 12325(电压偏差)、GB/T 12326(电压波动/闪变)、GB/T 14549(谐波)、GB/T 15543(三相不平衡)、GB/T 15945(频率偏差)
内容:
测量参数:电压偏差、谐波含量、闪变、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等。
测试点: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PCC),需连续监测24小时以上,覆盖完整辐照周期或负荷变化周期。
判定:谐波总畸变率≤5%(380V系统),电压偏差±10%以内,频率偏差≤0.5Hz。
测试方法:
现场监测法:在并网点与公共连接点(PCC)部署电能质量分析仪,连续监测24小时以上,覆盖发电高峰、低谷及负荷变化时段。
谐波分析:使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分解电流/电压波形,计算总谐波畸变率(THD)及单次谐波含量。
闪变模拟:通过阶跃负载投切(如大功率电机启动)测试电压波动对敏感设备的影响。
判定工具:电能质量分析仪需符合IEC 61000-4-30 Class A精度要求,数据采样率≥200kHz。
二、有功功率控制能力测试(AGC试验)
标准依据:GB/T 19964(光伏)、Q/GDW 630(风电)
内容:
AGC响应:验证电站能否按调度指令调整有功功率,响应时间≤1分钟,调节速率≥10%额定功率/分钟。
功率变化率:测试正常启停、紧急停机、功率阶跃(10%-100%额定功率)时的有功功率变化曲线。
判定:实际功率与指令偏差≤3%,调节速率达标。
测试方法:
阶跃指令响应:调度下发10%-100%额定功率阶跃指令,记录功率变化曲线,计算调节速率和超调量。
斜坡指令跟踪:验证以2%额定功率/秒的速率连续调节时,实际功率与指令的偏差是否≤3%。
通信中断模拟:断开AGC通信链路,验证电站自主功率控制逻辑(如恒功率/限功率模式)。
判定依据:GB/T 19964要求调节延迟≤1分钟,动态响应误差≤1%。
三、无功/电压控制能力测试(AVC试验)
标准依据:GB/T 19964、NB/T 10316(风电无功补偿)
内容:
电压调节:通过SVG/SVC等设备调节并网点电压,测试响应时间≤30ms,稳态电压偏差≤1%。
功率因数调节:在0.95(滞后)至0.95(超前)范围内验证动态调节能力。
判定:无功输出与指令偏差≤5%,电压控制精度达标。
测试方法:
电压扰动注入:通过SVG/SVC主动输出±10%电压波动,测试AVC系统调节精度和响应时间。
功率因数边界测试:在0.95(滞后)至0.95(超前)范围内设置阶跃目标,验证动态调节稳定性。
多机协调测试:模拟多台逆变器/风机同时响应电压指令时的环流抑制能力。
判定工具:需记录AVC系统与调度主站的Modbus/TCP或IEC 61850通信报文时序。
四、无功补偿装置性能测试及故障穿越验证
标准依据:GB/T 36547(SVG/SVC)、NB/T 10316
内容:
高低电压穿越:模拟0-1.3pu电压波动,验证装置在0%Un(低穿)和1.3Un(高穿)下的持续运行能力。
响应时间:要求≤20ms,谐波补偿精度≥95%。
判定:装置在电压异常时保持连续运行,不脱网。
测试方法:
低电压穿越(LVRT):通过短路发生器模拟0-0.9pu电压跌落,持续625ms,验证装置持续支撑能力。
高电压穿越(HVRT):注入1.1-1.3pu过电压,测试装置吸收无功功率的响应特性。
谐波补偿测试:注入5次、7次谐波电流,验证SVG/SVC的谐波滤除率是否≥95%。
判定设备:需使用具备RTDS(实时数字仿真器)的测试平台。
五、惯量响应和一次调频测试
标准依据:GB/T 40595(惯量)、DL/T 1870(调频)
内容:
惯量响应:模拟电网频率突变(±0.5Hz),测试机组释放/吸收动能的能力,响应时间≤2秒。
一次调频:验证频率偏差±0.2Hz时的有功功率调节能力,调节速率≥2%额定功率/秒。
测试方法:
频率阶跃扰动:通过电网模拟器注入±0.5Hz频率突变,记录机组有功功率的惯性响应曲线。
下垂特性测试:设置频率-功率下垂系数(如4%),验证±0.2Hz偏差时的功率调节量是否达标。
死区测试:模拟频率在49.8-50.2Hz范围内波动,验证机组是否屏蔽微小扰动。
判定依据:DL/T 1870要求一次调频响应时间≤3秒,调节量误差≤5%。
六、场站建模及模型验证
标准依据:GB/T 32892(新能源建模)、DL/T 1870
内容:
建立场站机电暂态模型(如PSS/E、BPA格式),校核参数:机组阻抗、控制器逻辑、保护定值等。
通过实测数据与仿真对比,误差需≤5%。
测试方法:
参数辨识法:通过短路阻抗测试、空载/负载试验获取机组R/X参数。
频域扫描法:使用阻抗分析仪在10Hz-2kHz范围内扫描设备阻抗特性,验证模型准确性。
仿真对比法:将实测故障录波数据导入PSS/E或DIgSILENT,对比仿真与实测波形误差。
判定标准:GB/T 32892要求机电暂态模型误差≤5%,电磁暂态模型误差≤3%。
七、故障穿越能力仿真验证
标准依据:GB/T 36995(光伏)、DL/T 1870
内容:
低/高电压穿越:仿真电网短路故障(如三相接地),验证机组在0-0.9pu电压下的不脱网能力,维持时间≥625ms。
频率穿越:模拟48-51.5Hz频率波动,验证机组持续运行能力。
测试方法:
RTDS实时仿真:搭建包含光伏/风电场的电网模型,注入三相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
硬件在环(HIL)测试:将实际变流器接入仿真平台,验证控制逻辑在毫秒级故障中的表现。
保护配合测试:模拟继电保护动作时序,验证机组在故障清除后的自恢复能力。
判定工具:需符合IEC 61400-21规定的测试环境。
八、电压、频率适应能力验证
标准依据:GB/T 12325、GB/T 15945
内容:
电压适应:测试机组在0.8-1.1Un范围内的运行稳定性,持续≥10分钟。
频率适应:验证机组在47.5-52Hz范围内连续运行,无保护跳闸。
测试方法:
宽范围扫描:使用可编程电源逐步调整电压(0.8-1.1Un)和频率(47.5-52Hz),记录机组运行状态。
边界持续时间测试:在极限电压/频率下持续运行10分钟,监测绝缘老化、过热等异常。
保护定值校验:验证过压/欠压、过频/欠频保护的动作值与标准的一致性。
判定依据:GB/T 12325要求电压适应范围±10%,频率适应范围±2Hz。
实施要点
设备选型:测试仪器需满足0.2级精度(如Fluke 435电能分析仪)。
数据同步:采用GPS对时装置确保多测点数据时间戳同步。
报告生成:使用专业软件(如MATLAB/ETAP)自动生成测试报告,附原始数据及波形截图。
总结
以上测试需结合现场实测与仿真验证,判定依据主要来自国标(GB)、行标(NB/T)及电网企业标准(Q/GDW)。实际执行时需根据电站类型(光伏/风电)选择对应标准,并确保测试设备符合A级精度要求(如IEC 610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