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半小时漫画预防常见病》总结
这是一个关于《半小时漫画预防常见病》总结的思维导图,通过手绘漫画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十二种常见病的发病机理,包括流感、禽流感、艾滋病、小儿麻痹症、手足口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书中提及“风湿病”,医学上更准确名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酒精肝、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相关)、乳腺癌等。
编辑于2025-04-16 22:17:05这是一个关于《AI自媒体写作超简单》总结的思维导图,《AI自媒体写作超简单》是一本兼具理论指导与实战技巧的实用书籍,对于想要提升自媒体写作效率与质量的创作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这是一个关于《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4:丝绸之路篇》总结(Kimi错别字检测修正版)的思维导图,是一本以漫画形式讲解中国西北五省地理知识的科普读物,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适合中小学生地理启蒙。
这是一个关于《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1-3》知识汇总:长江流域各个省份的地理(Kimi错别字检测修正版)的思维导图,以幽默漫画形式呈现长江流域地理知识,将各省份特色转化为生动角色与故事,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与区域发展亮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AI自媒体写作超简单》总结的思维导图,《AI自媒体写作超简单》是一本兼具理论指导与实战技巧的实用书籍,对于想要提升自媒体写作效率与质量的创作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这是一个关于《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4:丝绸之路篇》总结(Kimi错别字检测修正版)的思维导图,是一本以漫画形式讲解中国西北五省地理知识的科普读物,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适合中小学生地理启蒙。
这是一个关于《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1-3》知识汇总:长江流域各个省份的地理(Kimi错别字检测修正版)的思维导图,以幽默漫画形式呈现长江流域地理知识,将各省份特色转化为生动角色与故事,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与区域发展亮点。
《半小时漫画预防常见病》总结
1 流感肆虐,你中招了吗
一、流行性感冒
1、流感(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混进人的鼻咽喉(上呼吸道中),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巨噬细胞
⑴.杀死很多细胞→喉咙红肿
⑵.系统
①.神经系统:立马让人发抖、发热
②.免疫系统:调动人体所有能量,启动防御机制,召唤杀毒部工具浑身乏力
⑶.杀毒部队分成两拨
①.特种兵,T淋巴细胞
镇压:抓住病毒一顿胖揍
通缉令:干掉一部分病毒,调动一次代价太大
②.文艺兵,B淋巴细胞
把小弟(抗体)放出去,派它们每天在人体内巡逻
一看到熟悉的病毒就跟它能识别的病毒结合,一起被白细胞吃掉
二、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病毒,等免疫部队休假的时候:人体免疫力差的时候容易感冒,如着凉
三、普通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区别
1、长得不一样
⑴.普通感冒病毒,老实本分
⑵.流感病毒,是个刺头,更容易插在细胞上
2、症状不一样
⑴.普通感冒,浑身乏力
⑵.流行性感冒,症状更明显,程度更严重
3、传染性不一样
⑴.普通感冒,像个宅男,没啥传染性
⑵.流感病毒,满世界跑,像禽流感、MERS……
四、预防重点
1、多锻炼
2、少熬夜
3、增强免疫力是关键
4、多喝热水
2 好好一个人,咋就得禽流感了
一、禽流感和人流感
1、人流感一般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禽流感大多是在禽类间传播,一般不感染人类
二、禽流感病毒入侵的大致过程
1、变装,换身行头混进去
2、开派对,没完没了地吃喝玩乐,没日没夜地吸收细胞里的养分
3、换地儿继续闹,一个细胞吃完了,就破门而出,去别家吃
三、禽流感变相入侵人体
1、瞎换呗,万一换对了呢
2、合体溜进去
3、偷摸溜进去
四、病毒也分DNA病毒和RNA病毒
1、DNA是两条链:互相配对,相互依赖,比较稳定
2、RNA只有一条链:很容易变异
五、预防重点
1、不要乱摸鸡、鸟等禽类
2、如果非要摸,摸完后记得洗手
3、禽类食物一定要吃全熟
3 艾滋病的故事
一、CD4+T淋巴细胞
1、一发现敌情,哨兵立马喊人
2、把普通病毒打死
二、HIV
1、专门对哨兵下手
2、如果岗哨全被干掉,就连报信的都没了,免疫部队只能抓瞎
3、其他病毒、细菌啥的入侵就像回家一样容易
4、HIV本身不致命,但它会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其他疾病:各种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肿瘤
三、HIV的小弟
1、糖蛋白:识别:好比HIV的眼睛,哪儿有哨兵就指哪儿
2、逆转录酶:变身:给HIV换了身人模狗样的厂长装扮,把病毒RNA变成DNA的逆转录过程
3、整合酶:篡位:变身了的病毒混进办公室,再派打手整合酶扫除最后障碍,就这么当上了新老大
4、蛋白酶:练兵:刚生出来的一堆小病毒,没上过战场,必须找个教官好好调教一番
四、鸡尾酒疗法(分别对症下药,让HIV的小弟全下)
1、给每个小弟都介绍个对象
2、给患者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五、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1、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2、即使是性传播,也是因为摩擦导致了皮肤的细微破损,才让病毒乘虚钻入血液
六、预防重点
1、输血献血,请到正规医院
2、性生活中养成使用避孕套的好习惯
3、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染,不用太担心
4 小儿麻痹症到底是咋回事
一、脊髓灰质炎
1、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病毒)
2、脊髓灰质炎常见的三种毒株型:I型、II型、III型
3、脊髓灰质炎病毒三种毒株型都是RNA,所以都属于RNA病毒
4、人类是它们唯一的宿主
二、入侵人类
1、病毒危害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中→免疫力还不够强→不能消灭病毒
2、脊髓灰质炎病毒一般躲在:水中、食物中、粪便中
3、脊髓灰质炎病毒能顺利进入小肠→白细胞察觉→炎症
4、很多免疫细胞习惯先搜老对手,没见过面、没交过手的,需要搜索引擎升级了之后才能开始搜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免疫系统需要两周到一个月才能大规模识别脊髓灰质炎病毒
三、传染和扩散
1、传播队(粪-口传播)
带病毒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粪便排放的水源、粪肥浇灌的农作物、便后没洗的小手
2、破坏队
病毒进入血液系统→随着血液扩散到身体其它地方:肌肉、神经系统(特别是脊髓灰质部分)、淋巴
3、脊髓灰质被破坏
⑴.生长信号被阻断→下肢发育不良→一辈子残疾
⑵.运动信号被阻断→无法自主呼吸→死亡
四、预防重点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切记不要喝生水
3、记得及时打疫苗
5 手足口病了解一下
一、手足口病
1、主要受害者:5岁以下的,尤其是还穿着尿布的小朋友
2、一种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皮疹、溃疡
3、会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
4、病毒复制
第一步:进入细胞
第二步:复制自己
第三步:破门而出
5、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慢慢变多的变异原因
⑴.粗心,RNA图纸更容易抄错
⑵.图纸共享,图纸记混,按照新图纸做出来新的病毒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1、症状主要出现在:手、脚、口腔内
2、柯萨奇A16型:手上、脚上、屁股上,长小皮疹;口腔溃疡→小朋友流口水和没胃口
3、柯萨奇A10型、肠道病毒71型:持续高烧、抽搐
三、预防
1、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鼻涕、唾液、疱疹液传播,小朋友千万不要乱吐口水,害人害己
2、生病了,要暂时隔离
3、多人共用的玩具、毛巾,要多清洗和消毒
4、勤洗手
5、手足口病毒是肠道病毒,会通过粪口传播。小朋友最好不要玩屎
6 糖尿病为什么可怕
一、胰岛素
1、血糖进入细胞→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能量
2、血糖过多→剩余的血糖→跑到肝脏去度假→肝糖原→连肝脏都住不下的血糖→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3、胰岛素抵抗:吃吃喝喝的时,没有考虑过胰岛素的感受→肠胃吸收太多→大量血糖来到细胞跟前→胰岛素直接罢工
4、糖尿病:血糖进不了细胞→血糖值飙升→胰岛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很快体力不支→血糖上升
二、糖尿病的并发症
1、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不全:细胞被搞得乱七八糟→糖反应得不完全→产生有害物质→视网膜和肾上的血管细胞遭殃→视力模糊,腰也不好使
2、糖尿病足:末梢神经坏死→脑袋憋麻→细菌组团往伤口钻→免疫部队扛不住→细菌感染
3、心血管病变:没有糖供应→人体只能依赖脂肪→消耗脂肪→出好多垃圾→残留在血液里
三、预防重点
胡吃海喝伤胰岛,管住嘴巴最重要。每次体检测测糖,身体愉悦保健康
四、有几招
1、管住嘴,迈开腿:别再把你的胰岛往死里整了
2、让胰岛素好好干活儿:专业的药物让胰岛素瞬间充满干劲
3、注射胰岛素
7 不穿秋裤,真的会得“风湿病”吗
一、风湿病
1、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叛变)
2、中性粒细胞→把病菌揍了个稀巴烂
3、淋巴细胞→抗体(通缉令)→病菌下次入侵→淋巴细胞轻松识别、主动出击,把它们打得落花流水
淋巴细胞的无差别攻击→免疫系统紊乱→抗体攻击关节里的滑膜→滑膜里大量堆积抗体和炎症因子→滑膜不断增生→类风湿关节炎
二、症状
1、关节肿胀和疼痛:通常是对称性的
2、骨头的破坏:增生的滑膜会激活破骨细胞,分泌一些酶伤害骨头,时间长了可能造成关节畸形
3、晨僵:躺了一晚上没有活动,关节水肿充血的情况会加重,加上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就会妨碍早晨关节的活动
三、发病因素
1、基因
2、环境:受到外界感染,如细菌侵入;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
四、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2、在医生指导下,做关节功能锻炼
3、情况严重的,可能要配合外科手术,进行关节置换
五、不穿秋裤真的会得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1、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关系
2、把不穿秋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联系的原因
⑴.对患病的人而言,冷的时候,局部的炎症不易消散,病人会感觉症状加重→联想:当年追求美丽冻人,导致如今关节贼疼
⑵.对没患病的人而言,有人觉得太冷的时候关节会不舒服,但这只是一种感觉,并不一定代表你的关节有毛病
六、预防重点
戒烟戒酒勤锻炼,增强免疫是关键,饮食规律睡眠足,不怕风湿来捣乱
8 贫血是咋回事都不清楚就瞎补
一、贫血是贫啥
1、贫血:红细胞少于正常数量
2、骨髓里→干细胞→造血:红细胞(物流达人)、白细胞(人体卫士)、血小板(补漏达人)
3、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功能紊乱→干细胞变少→骨髓造不出血液
4、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贪氧→紊乱的免疫系统→对红细胞产生抗体→红细胞溶进血液→干细胞造血速度赶不上溶血速度
5、缺铁导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
6、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年轻的红细胞发育不良→巨幼红细胞贫血
二、贫血的表现
1、皮肤苍白:红细胞不够→氧气优先供给内脏→皮肤惨白
2、头晕目眩,精神不振:优先给重要器官用氧了,可有时还是不够
3、不明出血,出血不止:干细胞不够→缺血小板
4、黄疸:溶血时,死掉的红细胞→释放胆红素→染黄眼睛或皮肤
三、预防重点
饮食均衡最重要,肠胃健康是关键
9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啥玩意儿
一、DNA和RNA
1、DNA是两条链:信息由两条链说了算
2、RNA是一条链:信息不稳定,导致RNA病毒容易变异
二、普通病毒
1、病毒要占领人体,主要目标就是细胞
2、蛋白质外套+病毒基因=完整病毒
3、普通病毒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出动→消灭病毒→把它的高清头像群发出去→下次这个病毒再入侵→可以轻松搞定
三、冠状病毒
1、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很不稳定→经常变异→总有新成员加入
2、冠状病毒→变异→淋巴细胞睁眼瞎
四、感染冠状病毒的人的症状
1、肺炎
2、咳嗽
3、头痛
4、发烧
五、预防重点
1、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不要聚众
2、去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口罩
3、经常洗手,多人共用的物品要消毒
4、不要熬夜或过度劳累
5、要注意营养均衡
10 世界上本没有酒精肝,喝得多了,便有了酒精肝
一、肝脏是干啥的
1、肝细胞中→醇脱氢酶/醛脱氢酶→解酒
2、乙醇(酒精)→醇脱氢酶→乙醛→醛脱氢酶→乙酸
二、酒喝多
1、打头阵的醇脱氢酶数量还算够,勉强能把乙醇收拾成乙醛
2、但醛脱氢酶的数量跟不上乙醛的数量
3、来不及处理的乙醛,在肝里到处惹祸,扰乱肝细胞正常运作
4、乙醛捣乱,肝细胞顾不上油脂,油脂就开始捣乱了
5、无法被及时处理和运出的油脂,会堆积在肝细胞里
三、酒精肝
1、形成:乙醛直接损伤肝细胞,使肝细胞无法正常代谢油脂,形成酒精性脂肪肝
2、症状:正常肝→酒精性肝炎→肝炎/肝硬化
3、戒酒可以解决早期酒精肝:肝脏的恢复能力比较强,戒酒有机会抢救
11 天天喊HPV,你搞清楚宫颈癌是什么了吗
一、宫颈表面的主要上皮细胞
1、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方式像鱼鳞,组成的地盘叫鳞状上皮,主要在宫颈的外围
2、柱状上皮细胞,排列方式像柱体,组成的地盘叫柱状上皮,主要在宫颈管内部
3、储备细胞,主要在柱状上皮内,既可能变成鳞状上皮细胞,也可能变成柱状上皮细胞
二、地盘之战
1、原始割据:刚建时,居民不算多,井水不犯河水
2、原始外界外迁:柱状上皮异位:雌激素总教唆储备细胞变成柱状细胞,结果两军交界处就被移到了洞外
3、新成员加入:鳞状细胞化生:雌激素不管用时,交界处附近的储备细胞悄悄长成鳞状细胞
三、外敌入侵
1、HPV(人乳头状瘤病毒),喜欢寄居在人体各处的表皮里:口腔、喉咙、生殖器
2、宫颈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性行为,所以大家要保护好自己
3、变异后的鳞状细胞疯狂增殖,数量越来越多,长年帮着病毒祸害正常的细胞
4、宫颈上皮内瘤变:变异的鳞状细胞取代正常的鳞状细胞→皮肤上鼓起包(瘤)
⑴.低级别瘤变(LSIL)很多会自然消退
⑵.高级别瘤变(HSIL)可以治愈
5、宫颈癌:HPV长期祸害宫颈→变异的细胞越来越多→突破最后的基底膜→变异细胞大杀四方了
四、HPV疫苗
弄一些高仿的弱人乳头状瘤病毒→送给免疫系统练练手→被标记为坏人→正品人乳头状瘤病毒敢进来→一击必杀
五、预防重点
1、最好不要抽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性生活中记得戴避孕套
3、要定期体检
4、有条件的最好遵医嘱接种疫苗
12 不了解乳房,怎么预防乳腺癌
一、建设期
1、女生到青春期→雌激素和孕激素→从卵巢→到乳房→刺激乳房生
2、青春期如果缺少雌激素和孕激素,乳房就会发育不良
3、催乳素
二、等待期
1、排卵后激素水平快速上升→乳腺组织略微变大→为怀孕做准备
2、大多数时候→卵子都找不到精子→香消玉殒
3、没有订单→老板撤下临时工→乳腺车间恢复原来的大小
4、激素水平的下降→女生来大姨妈
三、生产期
1、女生怀孕后→激素水平迅速升高→乳腺组织增大
2、急性乳腺炎:婴儿的吮吸→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一不小心产量太高→乳管堵住→乳汁出不去→细菌→炎症→败血症
四、乳腺问题
1、乳腺的激素增多→乳腺增生→乳腺包块
2、乳腺增生:乳房肿块、囊肿、纤维瘤等
3、激素紊乱→细胞生长异常→癌细胞
4、乳腺导管内→恶性肿瘤→乳头溢液或溢血→乳腺癌
五、到底怪谁
1、大脑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激素
2、下级激素→分配到卵巢→培养出下下级激素(如雌、孕激素)
六、预防重点
1、千万别熬夜,保持好心情
2、月经不调时及时就医
3、激素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