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喉部控制
喉部控制思维导图,涵盖了喉的结构、制声机理、喉部控制要领、嗓音训练、嗓音保护、喉部控制训练、思考题等详细知识点。
编辑于2025-04-18 14:39:14喉部控制
一、喉的结构
构成: 喉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等构成
喉的软骨支架由11块软骨借助于韧带、肌肉等组织连接而成, 形状如同一间顶脊向前的小室,再组成喉的软骨支架的11块 软骨中,有5块对发生有直接意义:
1.环状软骨——喉的基础软骨,前窄后宽,如一枚带印章的指环。是形成喉腔的“基座”, 对保证喉的畅通有重要作用。
2.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它在环状软骨之上,喉支架的中部,盾甲状,两侧对称,男女有别, 对制声的基本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3.勺状软骨——又称披裂软骨,位于喉的后部,左右对称各一块,形状近三面锥体。底部前角为声带突,由环绕关节连在环状软骨的后部,能做跨动和滑动。关系到声带的松紧和声门的关闭。
4.会厌软骨——树叶状,富有弹性,位于甲状软骨上部,喉的入口处,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下端称为“柄”,前上面称为“舌面”,后下面称为“喉面”。会厌软骨如一片树叶,由韧带连在甲状软骨前方,最上端靠拢舌背后面,由两边及中央的舌会厌壁联系,吞咽食物时关闭喉道,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声带位于喉的下端,主要由两片韧带薄膜(声韧带)组成, 还有纤维片(弹性圆锥)和肌肉纤维构成一个狭缝状的声门, 成为呼吸时和说话时能够开闭的活门。 从冠状切面可见到这些甲状软骨、勺状软骨和声门的位置
声门的开度主要由于勺状软骨的动作。发音时声门位置相对收拢,而呼吸时相对展开。声带的上端有一对假声带,位置靠边一些,在真假声带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腔室称为“喉室”,假声带也称“室韧带”,不能发音,收拢时会影响语音音质。
二、制声机理
(一)声音的产生
对人声形成的认识,应以通过喉部发出乐音(元音)的状态和过程为基础。如果把人的发声系统比作一件乐器,喉即是这件乐器中的振动体,声带大体相当于乐器的琴弦、簧片
发声时,在喉肌作用下,声带由半内收位置移到中线处并靠拢、拉紧,声门缩小或完全关闭,同时储存在肺里的空气在呼气肌群的作用下向外输送,沿气管上升的气流在闭合的声门下形成压力。压力大于声带闭合力时,气流将声带冲开,气门下的压力迅速下降,声带自身的弹力与喉肌的作用,使声门回到原先闭合状态,气息压力再次升高。在气息由下向上的定向输送过程中,声带产生了开—闭—开—闭的周而复始、连续开闭的高速运动,声带颤动,空气产生了疏—密—疏—密的变化(振荡)音波就此形成。声带每开闭一次称为一个周期,每秒钟的周期次数就是这个音的频率,声带短频率高,声带长频率低,同一声带拉紧时频率高,放松时频率低。
声带被气息冲动而产生声波的现象,类似于在两条平行而靠拢的纸条后方持续吹气发出声音的现象一样,其中的道理包括了空气动力学中的“伯努力效应”。每一个运动周期中开启是从声带下部开始的,继而后上、向外,相应的波动从其下绕至上面,呈翻滚状,关闭时运动过程则与开启状况相反。
(二)声音的变化:人声的声音特征,声音变化与声带振动的状态 有着密切的关系。
1.音高的变化:指基音的频率及其变化。
声学角度:音高及其变化取决于发音体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 次数越高,声音越高,相反次数越少,声音越低。
生理角度:音高及其变化取决于声带的张力、振动质量以及气息压力。声带张力越大,声音可能越高,相反则可能越低;振动质量越大,声音可能越低,相反则可能越高;气息压力增高时,声带高频振动,音高随之提高,相反则降低。
2.音量的变化:指声音的强弱及其变化。
声学角度: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振幅大小由作用于发音体使之振动的外力决定的,外力大,振幅便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生理角度: 一定音高限制下,主要取决于气息压力的大小。声带在同一状态下承受的气息压力越大,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音色的变化:指相同音高和相同音量前提下 一种声音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包括两个具体概念 (语音音色和嗓音音色)和一个相关概念(声音色彩)
(1)语音音色——指语音范畴中,这一类(个)音区别于其他类(个)音的本质性特征。
声学角度:清浊两大类中,清音一般是不规则振动的噪音,浊音一般是规则振动的乐音;清音是在声门大开,勺状软骨充分打开,声带不振动时发出的,浊音是声门关闭,勺状软骨较靠近,声带振动时发出的。
浊音进一步,可分为声带全长震动、勺状软骨相对靠拢,不泄露气息的正常浊音;声门上部靠拢,下1/3开裂,勺状软骨开度较大。声带前2/3振动,有较多气息泄露的气浊音;声带后端紧紧靠拢脱离振动,勺状软骨靠拢,只凭声带前部振动的紧喉浊音(喉化音)。
(2)嗓音音色——语音音色以外所反映出的发音个体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
物理角度:嗓音音色是由嗓音频率分布的特性决定的。
生理角度:取决于声带和声道所固有的形态特征。
(3)声音色彩——是人通过听觉所获得的对于一种声音的综合印象
物理角度:满足于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适应各种思想感情的声音色彩,都存在于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音长的复合对比之中。依宣读式、播报式,播讲式、交谈式的次序,他们的基频一般都在逐渐降低,动态范围变小;音量的绝对值逐渐减少,动态范围变小,音节平均时值依次变短
生理角度:声带的闭合状况及其张力方面的问题。声带全闭,张力较大时,易产生明快音色,一般来说适用于宣读式和播报式,声带较为松弛,张力较小时,易产生柔和自然的音色,一般适用于播讲式和交谈式。
4.音长的变化:由声带振动时间长短决定的,与声带振动的状态并无直接关系。
三、喉部控制要领
(一)喉头相对稳定:“说”和“唱”在吐字发音的艺术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在喉头动态方面却十分相似
1.原因:喉头位置与声道的共鸣作用关系密切。一定范围内,喉头偏高,高频泛音增加,音色脆亮;喉头偏低,低频泛音增加,音色浑厚
2.由高音向低音过渡时,喉头自然下移时,使用向上移的控制力;而由低音向高音过渡时,喉头自然高移时,使用向下移的控制力。喉头的相对稳定,保证了声音变化时的和谐与通畅。
3.喉头位移依习惯变化,欠缺控制,一般在音高变化时出现明显的上提和下压,喉头明显上提的人,多带有“挤”、“卡”音色,猴头明显下压的人,多带有“空”“浑”音色,而且牵制了舌的运动幅度,明显影响到字音清晰度。
调整喉头垂直位移幅度,保持发声时喉头的相对稳定, 是获得变化自然、和谐通畅、润泽丰满的声音的有效方法之一。
1.有意提起,降下喉头,反复进行,使其灵活自如
2.用手指弹击甲状软骨板。使其音色自然,无造作挤压
3.利用高舌位、开口度小的元音和舌高点偏前的元音,锻炼喉头向下的控制力;利用低舌位、开口度大的元音和舌高点偏后的元音,锻炼喉头向上的控制力。
(二)喉头相对放松:避免因对音色的追求而使声带闭合力和气息压力都过分加大,喉部肌肉能自如灵活地运动,才能较好的和肺呼出的气流协调配合,完成发音过程。喉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才是喉部控制的最佳状态。
(三)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要想使喉部得到有效的控制,应该在发声的过程中“抓两头放松中间”。即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部发声状态的放松自如。
(四)注意克服不良发生习惯和动作:需要调整发声心理,提高审美素养,同时还要多注意向生活语言学习,从生活语言中汲取营养。发声时要注意眼睛平视正前方,克服偏头、偏声的习惯。也需强调工作状态的积极、端庄、严肃、自然。同时要培养锻炼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相信自己有声语言的表现力。避免以过多的头部动作去作有声语言的补充。
四、嗓音训练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
1.认识自己的嗓音条件,确认自己的声音类型,把握住基本的音色特征。
2.声音类型的确定以听觉主观判断为主,辅之以发生器官特征的客观检查。主观判断中要注意剔除造作的“伪音色”,而以持久自然的音色印象为主,客观判断主要有赖于声带、声道长度和体型的综合分析。
3.着眼于发展不仅应注重现有人员的培养,还因发现和吸收中、低音类型的人才。在对声音类型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提高喉的发声能力的训练,主要应训练音高的变化、音强的变化以及音色的变化,其中音色变化可集中在虚实、明暗对比的变化上进行。
(二)音高变化训练: 应把重心放在中声区偏低的部分,逐渐向高、向低扩展。
1.螺旋式上绕、下绕练习
2.阶梯式升、降低练习
单元音、单音节的练习之后,可以扩展到语句练习,保持合理语势情况下,整体提高或降低音调。依照音阶的感觉,逐次升高或降低,周而复始,循序渐进,注意呼吸控制的配合
(三)音强变化的训练:增强对音量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要求相对的有层次的变化,在发高音强音时以及低音弱音时要加强呼吸控制,以保持发声器官的健康,保证发生质量。
(四)音色变化的训练:“以实为主,虚实结合”
第1步,在音高、音量比较自然和“宽窄”适度的情况下,发出实声的“a”或“i”的长音。
第2步,基本状态不变,只稍稍放松气力,在带有少许“回音”感的情况下再次发音。
练习
(1)对比练习
①单元音对比
②语词对比
(2)过渡练习
①单元音过渡
②语词过渡
(3)综合运用练习:以思想感情运动幅度较大的文学作品为主,根据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 具体设计运用虚实音色的变化。
五、嗓音保护
强调“用”的积极方面
1.努力、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声音特点。
2.积极科学,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嗓音
3.认真地分析、客观地认识自己嗓音高低、强弱以及音色等方面的特点,认识我们所从事的播音工作的职业特点:语流节奏快,发音时各成组部位、发音方法,及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变化变换不定。从而合理地使用自己的嗓音,是发挥自己声音的个性,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保护声音艺术青春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护嗓音要求:一定要养成科学的用声习惯,避免声音过于明亮。注意气息的状态和吐字器官的动作对用声的影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抽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保护好牙齿,有病找医生。 概述: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食,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六、喉部控制训练
(一)音色练习:音色变化是丰富语言表现力,准确表达情感色彩的重要因素。 学会运用不同音色克服日常口语单一音色的消极发声习惯,增强自己的发声能力。
1.体会声带的活动状态
(1)气泡音
(2)带疑问色彩的[m]音。
2.音色对比练习 通过音色变化体会声带的不同状态
(1)两层次音色对比练习
(2)多层次音色对比练习
3.音色连续变化练习 声音在不间断状态下产生从虚到实或从实到虚的音色变化, 可以增强声带对音色的控制能力,注意体会声门由闭到开或由开到闭的感觉。
(1)音色由虚到实,吸一口气,保持吸气时喉部的状态(此时声门打开)开始发音,然后使声音逐渐产生由柔和到明亮的变化。声门由打开逐渐关闭,体会喉的感觉。
(2)音色由实到虚,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让声门保持在闭合状态,开始发音,此时声音是响亮的实声,然后逐渐打开声门,声音由明亮到柔和的音色变化,体会喉的感觉。
4.复韵母和词的音色变化联系 在掌握单元音变化后,向整个音节音色变化过度,使音色变化用于表达。
(1)复韵母音节变化练习:汉语普通话全部复韵母,要求每个韵母都有不同音色变化,一般应有三个层次的变化。
(2)词的音色变化练习:包括了汉语普通话中39个韵母,分别用虚声、虚实声和实声练习,注意韵母与声母结合时整个音的音色变化,体会喉和发音器官的感觉,特别注意把握播音中最常见的兼有虚实音色的柔和声音色彩。
5.段子的音色变化练习 通过练习,学会在稿件播读中使用不同音色,提高发声能力。特别注意音色变化引起的感情、意境的微妙变化。
(1)分别用嘘声嘘10升和10升三种音色播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变换用三种音色播读,达到音色变化能够随心所欲。
(2)用不同音色播读下面各段,音色应与要求一致,有单一音色发声习惯的同学,尤其要注意不同音色控制的持久性。通过练习来矫正不良发声习惯,形成能自如变化的发声能力。
(二)音高练习:音高由声带的长度变化控制,音高练习,可以增强声带伸缩的肌肉力量和对声带长度变化的控制能力,扩展音域的同时,能灵活的运用音高变化加强语言表现力,找到合适播音的常用音高。
1.音域扩展练习 通过向声音高低两个方向扩展,加大音域范围
(1)扩展高音:发高音时避免过亮的实声,升高时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以免损害发声器官。
(2)扩展低音:每次练到发一个音不费力,完全自如时,再降至下一个音,尽量避免下降时出现声门闭合过紧的喉音。
2.确定适当音高
(1)由高到低分几个高度进行朗读句子并比较,找出自己满意并适合播音的音高,与习惯的音高相比,根据自己的问题,确定进一步练习内容。
(2)运用音高变化朗读诗,注意音高的高低起伏变化
思考题
1、简述喉部的结构? 答: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组成
2、简述制声机理? 答:发声时,在喉肌作用下,声带由半内收位置移到中线处并靠拢、拉紧,声门缩小或完全关闭,同时储存在肺里的空气在呼气肌群的作用下向外输送,沿气管上升的气流在闭合的声门下形成压力。压力大于声带闭合力时,气流将声带冲开,气门下的压力迅速下降,声带自身的弹力与喉肌的作用,使声门回到原先闭合状态,气息压力再次升高。在气息由下向上的定向输送过程中,声带产生了开—闭—开—闭的周而复始、连续开闭的高速运动,声带颤动,空气产生了疏—密—疏—密的变化(振荡)音波就此形成。
3、简述喉部控制与音高、音量、音色、音长变化的关系? 答:音高,声带振动频率决定音高,喉部控制可改变声带松紧和长短。拉紧变薄,振动快,音高上升;放松变厚,振动慢,音高降低;音量,声带振动幅度影响音量大小,喉部发力使声带闭合紧密,气流冲击大、振幅大,音量大;反之则小;音色,喉部肌肉调节会改变共鸣腔形状和声带振动方式。不同调节方式产生不同泛音,形成独特音色,如男高音、女低音音色差异;音长,喉部对气息的控制影响音长。稳定气息支持,声带持续振动,音长延长;气息控制不稳,音长缩短。
4、喉部控制的要领是什么? 答:喉头要相对稳定、放松,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相互配合,并注意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和动作。
5、为什么发声时要保持喉头相对稳定? 答:因为喉头位置与声道的共鸣作用关系密切,一定范围内,喉头偏高,高频泛音增加,音色脆亮;喉头偏低,低频泛音增加,音色浑厚。
6、为什么发声时要保持喉头相对放松? 答:因为喉头相对放松才能避免因对音色的追求,而使声带闭合力和气息压力都过分加大,喉部肌肉能自如灵活地运动,才能较好的和肺呼出的气流协调配合,完成发音过程。
7、如何训练嗓音? 答:加强嗓音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音高变化训练扩展音域;音强变化训练,增强对音量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音色变化训练,形成“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音色
8、如何保护嗓音? 答:一定要养成科学的用声习惯,避免声音过于明亮。注意气息的状态和吐字器官的动作对用声的影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抽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保护好牙齿,有病找医生。 概述: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食,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