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 第24集:昭宣政治
本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中国通史昭宣政治相关内容,如果你想去了解历史的话,那这份思维导图你千万不能错过了!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学习!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张思维导图系统地梳理了东汉后期清议与党锢之祸的相关内容,有助于理解当时的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以及其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该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对《毛选》第三卷全部篇目进行了详细整理,涵盖每篇文章的写作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结构、精析及经典句子等内容。便于快速浏览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24集:昭宣政治
汉武帝晚年
政治危机与反思
巫蛊之祸(公元前91年)
事件经过
酷吏江充诬陷太子刘据使用巫蛊诅咒汉武帝
太子被迫起兵反抗,最终自杀,牵连数万人
影响
动摇汉帝国根基,促使汉武帝反思统治政策
专家观点(西北大学徐卫民)
巫蛊之祸暴露社会矛盾,汉武帝意识到需改弦更张
轮台诏(公元前89年)
内容
汉武帝下诏罪己,批判穷兵黩武政策,主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意义
标志统治思想的重大转变,为昭宣政治奠定基调
专家观点(日本李开元)
汉武帝通过轮台诏实现政策转型,挽救汉朝于危局
托孤与霍光辅政
托孤大臣
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
周公辅政象征
汉武帝赐《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立少子刘弗陵(汉昭帝)为帝,霍光为首辅
汉昭帝时期
霍光辅政
霍光的执政方针
政策核心
延续武帝晚年“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整顿吏治
与桑弘羊的冲突
霍光主张宽松经济管控,桑弘羊坚持盐铁官营等激进改革
盐铁会议(公元前81年)
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霍光召集贤良文学与朝廷官员辩论经济政策
争论焦点
贤良文学
抨击盐铁官营“与民争利”,主张废除
桑弘羊
强调盐铁政策保障国家财政与边疆安全
结果
废除酒专卖和关内铁官,部分放松经济管制
文献记载
桓宽整理会议记录为《盐铁论》
权力斗争与霍光独揽大权
上官桀与桑弘羊政变
密谋废霍光,事败被灭族(公元前80年)
霍光权威确立
昭帝信任霍光,史称“威震海内”
汉宣帝时期
中兴与集权
宣帝即位与隐忍
出身背景
刘病已(刘据之孙),幼年因巫蛊之祸流落民间,深知民间疾苦
登基初期
表面顺从霍光,实则积蓄力量
霍光去世与宣帝亲政(公元前68年)
清算霍氏家族
霍光死后,宣帝以谋反罪灭霍氏全族(公元前66年)
专家观点(宋艳萍)
霍光虽忠但权力过度集中,家族覆灭为必然
宣帝的治国政策
宽政与法制
平反巫蛊冤案,减免刑罚,设立“廷尉平”监督司法
改名“刘询”方便百姓避讳,十次大赦天下
经济措施
轻徭薄赋,三次减免租税
设“常平仓”稳定粮价,防止谷贱伤农
吏治整顿
重用循吏(如赵广汉、韩延寿),打击豪强贪腐
提出“霸王道杂之”治国理念,融合儒法思想
边疆与外交
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设西域都护府
昭宣中兴的成果
经济
粮价降至每石5钱,人口增长,农业连年丰收
政治
吏治清明,“吏称其职,民安其业”
历史评价
与汉高祖、文帝、武帝并列为西汉“四宗”之一
昭宣政治的历史意义
政策延续性
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再到宣帝改革,实现“积极有为”向“休养生息”的平稳过渡
治国理念
“霸王道杂之”成为后世帝王效仿的典范
社会影响
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经济活力,为西汉续命百年
《盐铁论》是一本奇书,它记录一场政治辩论会的情况,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那是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托孤大臣霍光以年幼的昭帝名义发布诏书,让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等召集各地贤良文学(通经变达之士)60多人到朝廷,以问“民所疾苦,教化之要”为议题,对政府当时施行的政策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