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师承-针灸学-除12正经外
"针灸学:简介涵盖经络系统组成、腧穴定位与主治规律、毫针与灸法操作技巧,以及内、妇、儿、五官科等病证治疗。重点解析头痛、面瘫、腰痛等常见病针灸方案,详解特定穴如四神聪、十宣穴的妙用,并分享行针得气、三棱针等实用技法。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战,带您探索针灸在痛经、哮喘、扭伤等疾病中的独特疗效,感受传统医学的精准治疗艺术。中医师承教材-针灸学,因内容较多,此部分为12正经以外的内容。
"六腑:人体内的物流系统,畅通则百病不生!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共同完成饮食消化、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它们以‘传化物而不藏’为特点,通过七冲门协调运作比如三焦不通会水肿,膀胱炎引发尿频,便秘因大肠失调治疗需遵循‘以通为用’原则,保持六腑通畅与五脏不同,六腑主传化,强调动态平衡,任何一腑功能障碍都会影响整体健康" 。
这是一篇关于五脏 小结📚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五脏与五神对应关系🧠,五脏与五体对应关系💪,五脏与五华对应关系🌸,五脏与五窍对应关系👀,五脏与五志对应关系😢😡,五脏与五液对应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肝的基本概述,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其他系统的联系,肝病的临床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针灸学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根据手足、脏腑、阴阳命名,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反映了经脉在身体的分布和阴阳属性
十二经脉的分布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具体分布规律为手足阳经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阴经属脏络腑主里,阳经属腑络脏主表,存在表里配对关系,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接规律包括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在指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如中药治疗可通过经络使药达病所,针灸治疗中经络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
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
十四经穴指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主治病证
奇穴
奇穴指未归属于十四经穴范围,但有固定名称和位置的经验效穴,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
阿是穴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等,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主治特点
腧穴的主治作用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如眼区的睛明穴能治眼病,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还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
主治规律
腧穴具有分经主治的规律,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经穴定位的方法,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量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手太阴肺经、穴
经脉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再返回沿胃上口,穿过横膈,入属于肺,从肺系向外横行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循行于手少阴与手厥阴经之前,下至肘中,沿着前臂内侧桡骨尺侧缘下行,经寸口动脉搏动处,行至大鱼际,再沿大鱼际桡侧缘循行直达拇指末端
主治概要
主治胸、肺、咽喉部与肺脏有关病证,如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咯血、胸痛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等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尺泽穴位于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咽痛、胸痛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列缺穴位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齿痛、项强、口眼喝斜等头面部疾患,手腕痛
鱼际穴位于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掌中热,小儿疳积
少商穴位于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等肺系实热证,高热,昏迷,癫狂,指肿,麻木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之尖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经过第1、2掌骨之间,上行至腕后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到肩部,经肩峰前,向上循行至背部,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肺,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部上行至颈部,经面颊进入下齿之中,又返回经口角到上口唇,交会于人中(水沟穴),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对侧鼻孔旁
主治头面五官病,如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喝斜、耳聋等,热病,神志病,如昏迷、眩晕、癫狂等,肠胃病,如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皮肤病,如瘾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商阳穴位于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主治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手指麻木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喝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上肢疼痛、不遂,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主治肩臂痛麻、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曲池穴位于肘区,屈肘成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热病,眩晕,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癫狂
臂膈穴位于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主治鼻塞、衄等鼻病,口喝、面痒等面部病证,胆道蛔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