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肝的基本概述,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与其他系统的联系,肝病的临床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心的生理特性与系统联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心的定位与核心功能,生理特点,系统联系。详细阐述了中医理论中与心相关的知识。
"五行理论揭示万物生克奥秘,助你读懂身体与自然的平衡密码! 【核心概念】木火土金水对应生长、炎上、稼穑、从革、润下特性,构成相生(如木生火)与相克(如金克木)的动态关系 【病理关键】失衡引发相乘(过克)、相悔(反克),如肝木亢盛可乘脾土胜复机制则通过复气(如心火克肺金)恢复平衡 【人体对应】五脏遵循五行法则:肾主藏精属水,肝主疏泄属木,强调‘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联动关系""五行理论揭示万物生克奥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肝
肝的基本概述
五行属性
肝属木,为阴中之少阳
主要功能
主疏泄
维持气机疏通畅达,促进气血津液运行、脾胃运化、胆汁分泌及情志调畅
主藏血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生理特点
肝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体阴而用阳,体现为藏血属阴、疏泄属阳
生理功能
调畅气机
根本体现
肝气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运行协调
病理表现
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太息
肝气亢逆:急躁易怒、头痛头胀、吐血咯血
肝气虚弱:情志抑郁、头晕目眩、脉弱
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
维持血行
肝气疏泄失常可致瘀血(月经后期、痛经)或血随气逆(吐血、咯血)
维持津液输布
失常则生痰饮水湿(梅核气、瘿瘤)
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协调脾升胃降
肝失疏泄可致“肝脾不和”(腹胀腹泻)或“肝胃不和”(呕吐便秘)
胆汁分泌障碍
厌食腹胀、胁痛黄疸;胆汁上溢则口苦泛酸
调畅精神情志
气机调畅是情志活动的基础。失常表现为情志抑郁或亢奋易怒
调节生殖
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经依赖肝肾协调。失常可致精瘀、梦遗、月经失调
贮藏血液
供养形体官窍,如筋、目、爪
经血之源
肝血不足可致月经量少或闭经
濡养肝气与魂
肝血不足可见失眠多梦、幻觉等
调节血量
动静结合,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防止出血
收摄血液、调畅气机、凝血,肝气虚弱、肝火亢盛、肝阴不足导致出血或血虚
生理特性
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气主升发
为刚脏
性躁易怒
主升发
肝升则诸阳升
体阴而用阳
藏血属阴,疏泄属阳
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筋腱与关节
筋腱有力、关节灵活依赖肝血滋养,失常表现为肢体麻木、筋脉拘挛
爪甲变化
爪甲变化反映肝血盛衰,脆薄干枯提示肝血不足
目视功能
目视功能依赖肝血濡养与肝气疏泄,病理表现多样
情绪影响
情绪波动,特别是怒,可伤肝,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
泪液分泌
泪液由肝精肝血化生,滋润眼球,失常表现为两目干涩或迎风流泪
春季对应
肝与春季相通应,春气升发与肝气升发相呼应
肝病的临床意义
肝气郁结
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胀痛
肝气亢逆
表现为急躁易怒、吐血咯血
肝气虚弱
表现为胆怯乏力、头晕目眩
肝血不足
表现为筋脉拘挛、目涩爪枯
肝火亢盛
表现为狂乱烦躁、夜寐不安
肝阳上亢
表现为头目眩晕、耳鸣
肝脏功能
疏泄与藏血的核心功能,调节气机、血液、津液及情志,维系全身机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