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总纲
【伤寒论太阳病精要】"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太阳病篇揭示外感病传变奥秘!内容涵盖:太阳病总纲(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大证型(中风汗出脉缓、伤寒无汗脉紧、温病灼热脉浮)传变规律(七日经尽自愈/少阳阳明证现为传)误治变证(火逆发黄、下后伤津)愈病机转(振栗汗出、津复阴阳和)。重点提示:脉象辨传变(静者不传,微者自和),汗下之法当慎!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诊断学问诊-问寒热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恶寒发热,寒热的产生,问寒热。
这是一篇关于辛温解表小青龙的思维导图,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湿、风水兼有表邪者。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苔薄白,脉浮紧为主症。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总纲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疼
恶寒
太阳中风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缓
太阳伤寒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体痛
呕逆
脉阴阳俱紧
太阳温病
发热而渴
不恶寒
太阳风温
若发汗已(已发汗)
身灼热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
鼻息必鼾
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发于阳,七日愈
以阳数七
无汗恶寒者发于阴也
发于阴,六日愈
阴数六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
脉若静者
为不传
颇欲吐
若燥烦
脉数疾者
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
阳明证
高热,胃家实
少阳证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眼耳口鼻无关疾病
以上不见为不传
太阳病,头疼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
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
十二日愈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
因复发汗,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
冒家汗出自愈
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
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太阳病未解
脉阴阳俱停
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
先汗出而解
但阴脉微者
下之而解
若余下之
宜调胃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