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温病的特色诊法
这是一个关于温病的特色诊法的思维导图,展示了温病的特色诊法,主要包括辨白㾦、辨齿、辨舌等几个方面,这些特色诊法是中医温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温病的病因及发病的思维导图,这份思维导图通过详细的分类和解释,阐述了温病的多种类型、致病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温病的特色诊法
辨舌
辨舌苔
辨舌的意义:区分病邪性质,分析病机证候,判断病情传变,指导立法用药
舌苔是胃气熏蒸于舌面而形成的。辨察要点:颜色,厚薄,润燥。临床意义:舌苔侧重反映卫分和气分的病变。
白苔
薄
卫分表证
欠润:风温初起,津液未伤
干燥:表邪未解,津液已伤
厚
气分里证
润
白厚粘腻:湿热上泛
白腻质绛:湿遏热伏(气分)/热邪入营而湿热未化
积粉质紫绛(积粉苔):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白霉苔:秽浊重,胃气衰败
燥
白厚干燥: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白砂苔: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
白碱苔:宿滞挟秽浊郁伏
黄苔
邪热已入气分,里热已盛
薄黄不燥,邪热初入气分,津液未伤
薄黄干燥: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黄白相间:卫气同病
黄白相间:邪在气分,湿热开始化热
黄腻或黄浊:湿热内蕴
老黄燥裂:热结胃肠,阳明腑实
灰苔
润(实热,热盛阴伤)
腻苔:温病兼夹湿痰内阻
滑苔:温病后期阳虚有寒
燥(痰湿/阳虚)
热结肠腑,阴液大伤
黑苔
厚——实 薄——虚 燥——热 润——寒
苔黑如烟煤隐隐而润:中阳不足,阴寒渐生
遍舌黑润:温病兼夹痰湿
黑苔滑润,舌质不红:湿温后期,湿胜阳微
黑苔焦燥起刺,质地苍老:阳明腑实,肾阴耗竭
黑苔干燥,甚或焦枯:温病后期肾阴耗损
舌苔干黑,舌质淡白:湿温后期,伤络动血,气随血脱
苔黑如烟煤隐隐而干:津液耗伤
辨舌质
舌质变化反映心及营血的情况。 辨察要点:舌色,舌质老嫩,荣枯,润燥。 临床意义:反映邪热盛衰,脏腑,营血,津液盈亏
红舌
主邪热亢盛/渐入营分。指整个舌红。有苔——气分 无苔——营分
早——实热
舌尖红赤起刺:心火上炎
舌红有裂纹:心营热毒炽盛
后——虚热
光红柔嫩:邪热初退,津液未复/肺胃阴伤
淡红而干,其色不荣:气阴未复
绛舌
绛即深红色。实证——热入营血 虚证——胃阴,肾阴耗竭
纯绛鲜泽:热入心包
绛而兼有黄白燥苔:气营同病
绛舌上罩黏腻苔垢:热入营血夹痰浊
绛而干燥:热入营血,劫灼营阴
绛而光亮:胃阴衰亡
舌绛补鲜,干枯而萎:真阴欲竭
紫舌
多属重证。实证——焦紫起刺 虚证——紫晦干枯
焦紫起刺 (杨梅舌):血分热毒极盛
紫晦干枯(猪肝舌):肝肾阴竭
紫而瘀暗,扪之潮湿:温病兼夹宿伤瘀血
辨舌态
舌体强硬
气液不足,络脉失养所致,动风痉厥之兆
舌体短缩
内风扰动,痰浊内阻之象,痉厥多见
舌体痿软
肝肾阴精将竭
舌卷囊缩
病深入厥阴之危重之象
舌斜舌颤
肝风内动之象
舌体胀大
兼黄腻苔垢满布为湿热蕴毒上泛之象;舌体肿大,色紫晦暗者,为酒毒冲心
验齿
牙齿润燥
光燥如石:胃热津伤,肾阴未竭,病情尚不甚重/温病初起而恶寒无汗,为卫阳受郁,津液不布
燥如枯骨——肾阴枯涸
齿燥色黑——邪热深入下焦,肝肾阴伤,虚风渐动
齿缝流血
兼齿龈肿痛:胃火冲激—实证
兼齿龈无肿痛:胃火上炎—虚证
齿龈结瓣
多为邪热迫血,凝结于齿龈所致。实-胃 虚-肾
紫如干漆:热炽阳明,损伤阳络,胃津被耗
黄如酱瓣:肾阴虚竭,阴不敛阳,虚阳载血上浮
齿垢
齿焦有垢——热盛伤津,气液未至衰亡
齿焦无垢——肾水枯,胃液竭,病危重
垢如灰糕——胃肾两虚,津气耗竭,湿浊内盛
辨斑疹
成因
动血-出血性-血从肌肉外渍——斑
窜络-充血性-血从肌肤血络而出——疹
形态
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退色——斑
点小呈琐碎小粒,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压之色退——疹
是否成片;是否碍手;是否退色
透发前兆
壮热,烦躁不安,舌红绛,手足发冷,闷瞀,耳聋,脉伏——斑
发热烦躁,面红耳赤,胸闷,咳嗽——疹
诊察要点
观察色泽
红轻(红活荣润),紫重(色紫赤如鸡冠花),黑危,淡红(气血不足,无力透发)
黑而光亮-火毒极盛,气血尚充;黑而隐隐,四旁赤色-火郁内伏,气血尚活;黑而晦暗-元气衰败,热毒锢结——黑
审视形态
(如朱点纸,如墨涂肤)邪毒外泄-松浮洋溢,如晒于皮面-顺证
(如履透针,如矢贯的)热毒深伏,锢结难解-紧束有根,从皮里钻出-逆证
注意疏密
稀疏均匀-热毒轻浅
分布稠密,融合成片-热毒深重
宜见不宜见多
结合脉症
斑疹透发热势下降,神清气爽-邪热外达,外解里和
斑疹透发而热不解,或甫出即隐,甚至昏愦,肢厥脉伏-正不胜邪,毒火内闭
重视变化
色泽:红-紫-黑;形态:松浮洋溢-紧束有根;分布:稀疏均匀-稠密融合
治疗原则
清胃泄热(白虎汤),凉血化斑(犀角,玄参)-(化斑汤)清化为主——斑
宣肺达邪(银翘散去豆豉),清营透疹(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透发为主——疹
治疗禁忌
初发之际,不可早用寒凉;不可妄用升提、滋补
辨白㾦
成因及概念
湿热郁阻气分,蕴蒸卫表-白㾦是一种细小的皮肤表面隆起的白色疱疹,内含浆液如水疱,突出于皮肤
临床意义
辨病证性质;辨病程阶段;辨津气盛衰
晶㾦
晶莹饱绽,颗粒清楚:特征
津气充足,正能胜邪,邪去外达:意义
透热化湿,宣畅气机:治疗
枯㾦
空壳无浆,如枯骨之色:特征
气液俱竭,正不胜邪,邪气内陷:意义
养阴益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