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石灰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依托当地优质的石灰石资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平南县积极推进水泥、石灰等向新型建材产业转型,重点发展碳酸钙及其下游产品。然而由于早期发展多为粗放式资源开采型,在长期的资源开采过程中,石灰石矿区内矿产资源逐渐枯竭,进而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石灰行业发展进行有效转型,成为摆在执政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传统矿产资源开采及初加工产业衰退,培育接续产业尚未形成,出现产业断层,且主要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所占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广西平南县罗洪石业有限公司反映:公司2019年9月5日取得平南县丹竹镇石华塘肚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同时开展矿山前期抽水、清理场地、手续办理工作。根据2021年矿山储量年报显示,该企业剩余保有储量193万吨(可利用资源储量约为183.35万吨)。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加之东华至丹竹Y508乡道正在施工,采用单边通行交替施工方式,原双车道道路变成单车道,运输受阻,矿区自2021年8月停工至今。产业如何接续、人员如何安置、生态如何治理等问题,成为罗洪石业有限公司的一大难题。
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利用,矿区内的矿产资源经过了大面积的开采,企业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开采时大多是粗放型、掠夺式的开采,这种开采方式会导致地下出现大量采空区。同时还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地表的蓄水能力降低,加之地下各种坑道及采空区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融合,水资源受到了较重的污染。例如广西平南县罗洪石业有限公司名下的丹竹镇石华塘肚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前期注重经济产出效益,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矿区河水倒灌,涌水严重,导致生态系统基础条件差,扰动因素多,问题复杂,修复难度大。加上受矿业市场影响,矿山开采利润单薄,开采初期,每吨石料用灰岩矿售价40元;2023年,每吨石料用灰岩矿售价30元,企业难以维持正常运营,一些矿山企业纷纷转型或停工。
(三)石灰行业缺乏规范环境,严重影响市场竞争。大部分矿山开采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矿产投机现象时有发生,以市场为导向的矿业权机制尚未形成。此外,目前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广西平南县顺辉石业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经营范围是石灰石、建筑装饰用石开采,建筑用石加工销售,石灰、石膏制造销售,轻质碳酸钙生产销售。目前国内矿产行业开采监测方法还不够成熟,矿产企业的能力巨大,但是未形成有效的交易机制及监管机制,对矿产开采量的监控较难。大多数矿产企业基本处于销售原矿或粗加工阶段,很多小规模的碎石场倒闭不生产,个别企业仅留存少数人留守、卖少量散货,甚至存在有人私自开采,严重影响市场竞争。
目前我县石灰行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石灰行业有效转型的进程。因此,需要及时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构成中的比重,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体系,发挥第三产业对资源枯竭矿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二是转变发展思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得资源枯竭矿区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资源枯竭矿区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再也不能靠污染环境来谋求经济的一时发展。因此,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是针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采用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和开发式治理四大方式,按照自然恢复为主、工程修复为辅的理念,合理确定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向。二是加强矿区环境监管。在矿区内设立环境监测站,建立检测系统,实施监测大气、水质、土壤、噪音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三是实行节约型矿山开采,注重开采和资源利用的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矿山生态综合治理和矿区恢复重建工作,减少对上台环境的破坏。同时,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石灰行业要想成功转型,需要多方协同发力,而人才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人才是万万不行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一是加强与各科技院校、职业院校的交流,定向培养矿产行业的高精尖人才队伍,提供稳定优质的人才供应链条。二是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引进先进人才队伍,推动管理体系更新完善,以以较好的市场前景、优质的落地安居政策以及合理的奖惩机制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应用开发利用、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生态修复等先进技术,为矿产资源的高效、先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