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半小时漫画故宫
混知的两本历史知识漫画,介绍了故宫的选址、布局、皇家礼制等,通过漫画的形式还原了最真实的皇家生活。涵盖了故宫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文物珍品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
编辑于2025-05-16 05:34:58混知的两本历史知识漫画,介绍了故宫的选址、布局、皇家礼制等,通过漫画的形式还原了最真实的皇家生活。涵盖了故宫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文物珍品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
读书笔记:这本书讲述了京东副总裁蔡磊先生罹患渐冻症之后如何抗争的过程,展现了蔡磊在沉重的疾病与命运前的拼搏、无畏与希望,他的故事与精神打动了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是陈磊创作漫画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的第5部,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简介、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用漫画解读历史,开启读史新潮流。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就能了解清朝历代皇帝、年号及主要事件一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混知的两本历史知识漫画,介绍了故宫的选址、布局、皇家礼制等,通过漫画的形式还原了最真实的皇家生活。涵盖了故宫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文物珍品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
读书笔记:这本书讲述了京东副总裁蔡磊先生罹患渐冻症之后如何抗争的过程,展现了蔡磊在沉重的疾病与命运前的拼搏、无畏与希望,他的故事与精神打动了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是陈磊创作漫画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的第5部,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内容、简介、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用漫画解读历史,开启读史新潮流。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就能了解清朝历代皇帝、年号及主要事件一览。
半小时漫画故宫
半小时漫画故宫1
一、北京是如何奋斗成一国之都的
北京“奋斗之路”的三个阶段
普通选手(周~唐)
周很强大,有很多小弟,通过“分封制”管理
周
国都基本在陕西和河南附近(如西安、洛阳)
边防担当(唐~宋)
监视北方各民族,修筑长城
唐:安禄山在北京做根据地
家国中心(元明清)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把首都定在了北京(大都)
明朝首都又到了南京。直到朱棣当皇帝后,迁都北京。
原因
怀旧:以前在北京当王爷,更习惯
守敌:盯着蒙古,天子守国门
紫禁城
永乐四年开工,永乐十八年完工
历经600多年,明清两朝24位皇帝
北京奋斗的三个阶段:普通选手->边防担当->家国中心
二、故宫选址指南
选地段
体现祖制的价值观
《周礼》
为了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周朝开始制定各种规定,为各项社会活动编写的相应的规范制度
《周礼·考工记》
后来《周礼》中的工程事务内容丢失了,在汉朝时,有人把另一本独立的书《考工记》补入了《周礼》
手工业各工种的生产管理、工程建设规范
描述了理想化的王城
王城要有功能和等级分区
什么人要待在什么地方
皇城:皇帝居住
宫城:官员办公
内城:官员居住
外城:百姓居住
王宫附近: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选配套
阴阳平衡的人生观:靠山靠水
靠山:把阳气引到地面
昆仑山是万山领袖
紫禁城北面没有山
人工修建了景山(几次改名:福山-万岁山-景山)
靠水:留气
为了将元气留在紫禁城,宫城里挖出一条“金水河”
这种“背山面水”的格局在风水学中被称为负阴抱阳
实际用途
山:抵御北方寒气
水:解决消防用水等问题
选地段:参考《周礼·考工记》,体现祖制的价值观。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选配套:靠山引气(景山),靠水留气(金水河)
三、紫禁城布局的奥秘
前朝后寝:天人合一、家国天下
参考天象布局
紫微星(北极星):天上其他星星围绕此星转动
北极星离我们太远,看起来好像不动
紫薇星就像天帝
紫微垣:天帝的住所
紫禁城名字的灵感就源于此
太微垣:天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天市垣:天帝的农贸市场
区分朝堂和家里,便于帝王管理,同时避免大臣与妃嫔有太多勾结和牵扯
中轴贯穿:《易经》八卦
中轴线贯穿前三宫和后三宫
前三宫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举行朝会的场所
后三宫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是按最高规格建成的
外朝:三殿五门
三大殿前有五道门
紫禁城内:太和门、午门
紫禁城外:端门、天安门、大清门(已拆除)
对周朝五门三朝制度的致敬
内廷:后三宫
名字来源于八卦
乾清宫,来自于“乾”卦,代表天,属阳。皇帝的卧室
坤宁宫,来自于“坤”卦,代表地,属阴。皇后的卧室
交泰殿
天地之间美好的过渡
泰卦:乾卦和坤卦的组合
东西对称:八卦五行
东西六宫
后三宫两边是妃嫔住处,每边有六座宫殿
布局形状也为坤卦
不存在冷宫,是影视剧的杜撰
金对西:对应老年
太后、太妃常住在西边
慈宁宫、寿康宫
木对东:对应少年
东边设有皇子住所
南三所
·前朝后寝 ·中轴贯穿:前三宫,后三宫。三殿五门等 ·东西对称:东西六宫
四、皇家礼制的巅峰
三大殿,功能有牌面
五礼制度:五类典礼
太和殿
重要典礼:新帝登基、皇帝生日(万寿节)、册封皇后等
皇帝和国家的象征,地位高
中和殿
祭祀、农耕相关的事务
捡点玉牒(皇帝的家谱)
保和殿
筛选人才: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
状元、榜眼、探花由皇帝钦定
三大殿,建筑有牌面
1.台基
作用:让房子离地,避免潮湿、水淹
台基外表升级:参考了佛教的须弥座
三大殿有三层台基,只有皇家能用
2.屋身
古代墙只起分隔作用,真正承重的是柱子
柱子越多,房子尺寸越大,房子的等级越高
面阔:由柱子组成的房屋正面的间隔数量
皇家宫殿:九间以上
官衙:五至七间
普通百姓:不管多有钱,也就三间房
太和殿十一间
3.屋顶
要显示房屋等级高,就要给建筑戴高帽
三大殿,皇帝的脸面
从明朝初建到现在,三大殿发生过四次大火。四位皇帝的处置有四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最强硬皇帝:永乐皇帝朱棣
有大臣说迁都不合规矩,这是上天警告
朱棣杀了一个大臣,让其他大臣在午门外跪着检讨、反思
此后这一任皇帝内,无人再敢提迁都
2.最有心机的皇帝: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以前任皇帝的堂弟身份即位,被认为不合礼法
大礼仪之争:大臣建议嘉靖皇帝改认爹,被拒绝
嘉靖努力把老臣踢出权力中心
三大殿遭火灾重修后,嘉靖皇帝修改了三大殿的名字
另有一种说法是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不喜欢原来儒家风格的名字
3.最贪婪的皇帝:万历皇帝
三大殿烧毁后,发动百姓伐木、收税,惹起民怨
过度砍伐木材
4.最无奈的皇帝:康熙皇帝
由于明朝时过度砍伐,没有大木材了
改成了小木材,变成十一间
三大殿的功能、建筑特征(台基、屋身、屋顶)、四次大火后不同皇帝的处理方式
五、国家栋梁的选拔
保和殿的作用
明朝:大典前,皇帝在此更衣
清朝
睡觉——帝王暂居处
清朝皇帝刚来时,战况后的皇宫还不适合居住
先集中精力修建三大殿后,顺治先入住保和殿
顺治十三年才搬回乾清宫
吃饭——皇家宴会厅
减去柱子,空间大,常年承办各类皇家宴席
打排位——科举殿试场
1.为啥会有科举
古代选拔制度的变迁
战国前:靠血缘关系
战国:靠军功
汉代:察举制(由地方官考察、推举人才)
重视儒家的孝和廉两种品质
容易滋生关系户
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
更公平,普通人也有机会做官
2.科举考试具体怎么考
童试:在本地参加资格赛
考中成为秀才
乡试:在省城参加
考中成为举人
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每三年才举办一次
会试:前往中央礼部
考中成为贡士
第一名叫做会元
殿试:皇宫
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排位分三等:进士及第、进士、同进士
能到这一关的,全国不过一两百人
3.科举作弊与防范
科举制度初期(隋唐时期),制度不完善,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
夹带、枪替(找人代考)、通关节(勾结考官)
宋朝对策
结保报考制:考生互相担保,一人作弊被抓,其他人也受牵连
浮票制:设计准考证,以防替考
锁院制:参考人员都住在一起,与外界断联
糊名制:遮盖考生信息
誊录制:把试卷重抄一遍再给阅卷官批改,以防认出考生字迹
古人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也影响了婚姻文化
榜下捉婿:土豪人家守在放榜现场,谁考中了就带回家做女婿
4.殿试排位赛
由于皇帝的不同喜好,考生有时也会遇到倒霉事
都是名字惹的祸
状元名字皇帝觉得不好,给改成了第二名
准状元名字叫王国钧(音同:亡国君),被打发到偏远地方
都是地方惹的祸
江浙状元太多,有一年皇帝把第三名的陕西考生定为状元
为了平衡地区做的选择
除了选拔人才,也是统治者用来稳定社会的一种方式
明清时期出现八股文,逐渐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保和殿的作用:帝王暂居处、宴会、科举殿试(科举制度简介)
六、后三宫里的东北形象
坤宁宫
明朝时一直是皇后的寝宫
清朝时
皇后的寝宫在东西六宫中随机挑选
坤宁宫整体布局从单一住房改为复合型房屋
坤宁宫的改造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
(一)为什么要崇拜祖先
古人普遍相信,祖先可以保佑子孙
(二)坤宁宫,必须要记祖
1.祖先爱骑射——改窗
改造得像一排长箭:一马三
中轴线上其他建筑依然保留菱花窗
2.祖先要暖和——加炕
坤宁宫西侧房间加上了炕
3.祖先要防风——挪门
门改到中间偏东侧,以前放在中间
(三)坤宁宫,必须要祭祖
东北人的“萨满崇拜”
崇拜万物,敬畏各路神灵
坤宁宫西侧几乎每天早晚都会举行祭祀活动
索伦杆
祭祖后剩下的猪肉
分给王公大臣和皇室宗亲
分给乌鸦和喜鹊
可以带到天上天祭
索伦杆上的锡斗用于盛放给鸟的食物
相传
(四)坤宁宫,必须要继祖
皇帝大婚“送礼”四部曲
纳采:第一次送礼,宝瓶、马鞍等
大征:第二次送礼,除了物品,还送金银珠宝
册立:第三次送礼,送金册金宝(皇后的凭证)
与民间婚礼最重要区别
奉迎:派使节到皇后家,迎接皇后入宫
一路各种礼仪
大婚这段时间,皇帝与皇后就住在坤宁宫
几天后,皇后搬到东西六宫中的某一宫住
坤宁宫按照满族人的传统进行了改造:房间结构与功能、萨满崇拜、皇帝迎娶皇后的流程
七、东西六宫,家事国事天下事
为了管理好后宫,清朝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求安稳
(一)为了求安稳,得找自己人
明朝
为避免官家的女子入宫后导致勾结乱政,喜欢在民间选秀
清朝
选秀必须自己人:八旗女子
八旗:努尔哈赤整编队伍后,八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志
除了满八旗,还有蒙八旗和汉八旗,地位比普通平民高
只有很少的秀女会被选入后宫
乾隆某次一个秀女也没选中
康熙一生拥有的妃嫔不过四五十人
(二)为了求安稳,住所看位份
东西六宫,每个宫把两个三合院凑在一起
地位越高,离中轴线越近
越受宠,离养心殿越近
同一个宫内也分等级
地位高的住正殿
地位低的,住两边的配殿
(三)为了求安稳,制度要完善
1.晋升制度
妃子晋升特别难,以下几种才有晋升空间
节日典礼破例封
后宫子嗣凋零时,生了孩子
皇帝临终时
2.皇后制度
皇后主要帮皇帝打理后宫
管请安:带着后妃给太后请安
管请教:教导后妃,规范言行
管请吃请喝:主持国家重要活动
宫斗戏码在历史中不会有那么大阵仗
康熙确立了后宫制度,明确皇后不得轻易被废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
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早逝
皇帝与富察氏感情和睦
因两个孩子接连夭折,富察皇后备受打击,悲痛离世
乾隆特别深情,很长时间沉浸在亡妻悲痛中
断发皇后
皇帝与那拉氏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分歧
那拉氏自己剪断头发
清代国俗:只有皇帝大丧期间妃子才可以剪发
几乎在诅咒皇帝死亡
皇帝没有废掉皇后,但从此和她不相往来
·皇帝选秀的方式 ·东西六宫的构造、等级划分 ·后宫制度:嫔妃晋升制度、皇后制度
八、番外篇:神奇动物在宫里(一)
汉武帝时期,大官董仲舒告诉皇帝
做昏君,老天会降下惩罚
做好皇帝,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神兽降世
紫禁城的神兽
1.完美强者:龙
吸收了各种动物的优秀品质
基本上每一个皇帝都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
2.力量强者:狮子
狮子来源于印度,在佛教地位很高
门口石狮,祈求防火、防盗
西边雌狮,爪子里是小狮子,寓意多子多孙
东边雄狮,爪子里拿个绣球,寓意江山永固
石狮头上的卷区分等级
皇帝家门口的石狮子头上卷多
大臣家的头上卷少一些
故宫一共七对
前朝太和门
内廷有六对
要避开皇家私生活,所以都眯着眼睛,耷拉着耳朵
要避开皇家私生活,所以都眯着眼睛,耷拉着耳朵
3.头脑强者——甪端
皇帝宝座旁边
精通多国语言,一口气能跑八千里
绝美天团四成员
1.凤凰
原本是男性的象征
周文王准备起兵伐纣时,在岐山听到了凤凰的鸣叫
秦汉时,帝王更倾向于用龙,华美的凤更受女性青睐
武则天用凤凰作为自己的标志
多和皇后、太后绑定
体和殿前的一对铜凤
慈禧住在储秀宫期间,常在体和殿吃饭
2.麒麟
长毛动物之首
比喻有出息又孝顺的子孙
慈宁门前的镏金麒麟
3.龟
商朝,龟壳占卜
4.鹤
长寿的象征
太和殿宝座两旁
·紫禁城的神兽:龙、狮、甪端 ·绝美天团:凤凰、麒麟、龟、鹤
九、番外篇:神奇动物在宫里(二)
1.福气满满——蝙蝠
被视作福气的化身
2.太平有象——大象
帮兄弟打过仗
燧象:春秋时期,在大象尾巴上绑火把,攻击敌人
给兄弟撑过场子
卤簿:皇家的仪仗队
仪象有两种
宝象:穿着华贵,撑场子
导象:穿着朴素,是仪仗队前导
太平有象:大象驼着宝瓶
皇帝宝座旁边
避避避组合
脊兽
建筑等级越高,脊兽数量越多
分为三类
能避难:骑凤仙人
齐湣王骑凤凰,逢凶化吉,逃过了追兵
能辟邪
天马,海马,狻猊(喜欢吞云吐雾,多见于香炉,龙和狮的后代),獬豸(大法官,独角,将不占理的一方击倒在地,吞到肚子里)
能避火
斗牛(牛头龙身)、押鱼(鱼头龙身)、行什(防雷。猴面人身,背上有双翅,手拿金刚杵)
可防止瓦片上的钉子被雨水锈蚀
蝙蝠、大象、脊兽
半小时漫画故宫2:皇家生活篇
一、乾清宫篇:皇帝的一天都忙啥(上)以康熙为例
约清晨五点:起床
早起、早安、早读、早饭
约上午七点:御门听政(上早朝)
在哪个门(乾清门)
怎么听政
参与官员:大学士(智囊团)、六部九卿
多个环节:汇报、协商解决方案
清朝皇帝里最热衷于听证的是康熙
约上午九点:日讲(给皇帝讲课)
四书五经
地点:乾清宫西边的弘德殿
皇帝的老师:日讲官
康熙对日讲的改革
加课:隔天一次改为每天一次,偶尔一天两次
加环节:老师讲完,学生再讲一遍
加学科:从传教士那里学习数学、物理、天文学等
大型学术讲座:经筵
·清晨五点:起床 ·上午七点:御门听政(上早朝) ·上午九点:日讲(给皇帝上课)
二、养心殿篇:皇帝的一天都忙啥(下)以雍正为例
养心殿:雍正时作为他的卧室兼办公室
搬家原因
乾清宫住不下去
里面都是父亲康熙的痕迹
过分空旷,走路太远
养心殿好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皇帝的后半天日程
上午11点:批奏折
1.奏折是什么
地方文书:地方的情况通过文书汇报给皇帝
为了避免地方文书造假、地方官员脱离掌控,皇帝派自己的亲信去地方做官,写密信汇报当地见闻,用于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2.奏折的改革(雍正)
改革一:写的人数更多
康熙时期几十位->雍正时期几百个
特批一些低品级官员也有资格写奏折,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官员的膨胀
改革二:保密性更强
发明了带锁的折匣,一个锁配两把钥匙
改革三:批改量更大
朱批:皇帝在奏折上用红笔写上的意见
奏折分为两类
请安折
奏事折
下午5点:见大臣
1.召见
每天都被召见的大臣:皇帝的好帮手、治国栋梁、军机大臣
军机处
雍正组建的一个专项小组,专门负责准噶尔事宜
后来变成大事小事都参与
清朝以前的二把手是宰相或内阁
军机处相比之下更听皇帝的话
乾纲独断:皇帝专制达到顶峰
2.引见
面试初次上任或被推荐的官员
两个道具
膳牌
绿头牌:大臣;红头牌:宗室王公
履历折
面试后皇帝会写下自己对官员的评价
·雍正将住所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 ·上午11点:批奏折(奏折的改革) ·下午5点:见大臣(召见、引见)
三、南三所篇:继承者之战
南三所
皇子们从小生活的区域
(一)九子夺嫡怎么回事
康熙自幼丧父丧母,因此自己当爹后特别关心呵护孩子
老二:嫡长子
周朝以来是嫡长子继承制
清朝时,满族人看谁最优秀就选谁做皇帝
康熙原本想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立二阿哥为太子
康熙让人修葺毓庆宫做为皇太子居住的东宫
老二触犯了康熙的雷区
雷区一:不孝
康熙生病时,幸灾乐祸
雷区二:结党
三姥爷索尔图处处维护太子,触碰了康熙底线
康熙处置了太子身边的人和索额图
太子夜探康熙帐篷,触怒康熙
老八:八贤王
文武双全,为人亲和,颇受好评
猪队友:大阿哥
原本自成党派,废太子事件后提出把太子解决掉,令康熙不满
向康熙举荐老八,让康熙怀疑老八和他结党
被三阿哥举报用巫术加害老二
老八遭牵连,失去皇帝信任
康熙给老二复位,再次立为太子
老二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再次被废
老四:低调不结党,曾提议将老二复立为太子
康熙驾崩后,大臣隆科多拿着皇帝遗诏宣称传位老四(雍正)
(二)从“嫡长子继承”到“秘密立储”
(雍正新规)秘密立储制:继承人名字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好处
皇子们不敢懈怠,努力上进
大臣们避免了拉帮结派
上书房:按统一标准培养太子们
上书房制度
(三)皇子的学习
1.课程多
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课程。学习累,还需要应付皇帝的突击检查
2.老师多
既有汉人也有满人师傅
因为帝王治国经验大都写在汉文史籍中,因此汉人师傅的地位更高
·南三所:皇子们生活的区域 ·九子夺嫡:康熙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的故事(最终老四雍正继位) ·雍正:嫡长子继承 改为 秘密立储(避免九子夺嫡再上演) ·(雍正后)上书房制度:皇子的统一学习
四、宫女、太监和侍卫篇:皇帝背后的女人男人
(一)宫女上工记
1.宫女选拔记
包衣制度
包衣来自满语,意思是家奴,职责是服侍家族成员
接纳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到自己家服务
后来俘虏、罪犯、以及他们的后代也被纳入进来
上三旗
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直接由皇帝统领
内务府
上三旗的包衣,组成了紫禁城里负责所有事务的机构
皇帝家的内部事务、太监宫女等的管理都由内务府承办
宫女选秀
每年二月,召集13-19岁的女孩
2.宫女干活记
培训后上岗,人身安全有保障(作为旗人不能随意被打骂),待遇也不错(每月至少三四两银子)
3.宫女退休记
清朝早期,宫女工作十年退休
雍正改为五年退休
(二)卑微太监路
1.卑微选拔路
敬事房:内务府管理的一个机构,专门管理宫里太监的各种事项
太监大多来自贫苦人家
净身:花大价钱找师傅给自己做阉割手术
2.卑微打杂路
工作劳累,工资微薄(每月二两银子)
极个别运气好的太监最多只能混上四品,每个月拿八两银子
3.卑微恋爱路
对食:太监和宫女搭伙共食
要藏着掖着,且宫女一定年龄就会出宫,所以感情大多没有好结果
(三)侍卫人上人
明朝:锦衣卫
清朝:銮仪卫(宫廷仪仗)、侍卫处(保卫皇宫安宁)
1.保安入选记
候选人:上三旗的贵族子弟,录取率百分之百
四个等级,两类特种侍卫(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收入丰厚
2.保安上班记
佩刀佩弓,镇守大门,夜间巡逻
3.保安发达记
侍卫升官比汉人升官要容易
侍卫通常只待几年,为以后当官铺路
和珅:以前曾经是侍卫
有才能,懂乾隆的心
很早丧父,无权无势,对皇帝忠心
后来欲望膨胀,成为贪官,被嘉庆抄家赐死
·宫女:包衣(家奴)制度、来自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人身安全有保障,待遇还不错。到年限(早期10年,雍正后改为5年)就退休出宫。 ·太监:多出身贫苦,工作劳累、工资微薄。对食(与宫女搭伙共食),但多没有好结果 ·侍卫:上三旗贵族子弟,收入丰厚,升官比汉人容易
五、三大节篇:宫里过节,除了吃喝还干啥
(一)过啥节
皇家三大节
1.元旦:新年第一天(后来改名春节)
2.冬至:阳气最少的一天
3.万寿节:皇帝的生日
万寿节的形成
隋朝之前:没有庆祝活动
隋文帝:举报特别活动(例如放生)
唐玄宗:隆重庆祝,称作“千秋节”
随后名字不断变化
明朝后:皇帝的生日被固定称作万寿节
(二)咋过节
1.吃饭
从乾清宫家宴(普通节日)到太和殿国宴(三大节)
国宴分为满席和汉席,有不同的等级
较高的等级的满席是用来祭奠去世的人
三大节位列第四等
众筹
从食材、餐桌、餐具都由参加宴会的大臣们提前筹备进贡
官越大,需要筹备的就越多
万寿节偶尔举办的特殊聚会
千叟宴(宴请各地前来祝寿的老人)
清朝四次千叟宴:康熙、乾隆各两次
2.许愿
祭祖:向天上的祖先许愿
祈福地点:奉先殿
金砖:并非金子制作,而是用产自苏州的土制成
祭天:向天许愿(冬至)
天坛:祭天,圆形的圜丘坛
地坛:祭地
3.送福利
福利一:元旦送祝福
康熙:腊月二十六,封笔仪式(不再动御笔批阅奏章)
重要政事口头处理,过完年再动笔
雍正:元旦开笔仪式
福利二:万寿节开恩科
从康熙起,万寿节额外开设一次科举
福利三:万寿节免税
生日给百姓免税
旬寿:整十岁生日大赦天下
·皇家三大节: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 ·过节方式:吃饭(国宴)、许愿(祭祖祭天祭地)、送福利(开笔/封笔、开恩科、免税/大赦天下)
六、三希堂与书法篇:乾隆的秘密书房里藏着……
(一)为了追星改个屋
1.房间变大气
放大术一:铺设青花瓷砖
青花八宝纹瓷砖
放大术二:绘制通景画
放大术三:放置落地大镜子
2.名字变大气
“温室”改名“三希堂”
追随老师的书斋名
对自己的高要求
子主题
(1)受老师影响:乾隆的老师蔡世远崇拜两位大佬,名字中都有“希”
范仲淹:北宋名臣,字希文
真德秀:南宋名臣,字希元
自家书斋起名“二希堂”
(2)希望自己不断成长
(3)乾隆收藏了三件宝贝
东晋时期三幅字帖(琅琊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王珣)
(二)乾隆为啥酷爱书法——汉字之美
1.字体
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意境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行草与行楷切换,有韵律
王献之《中秋帖》:开创“一笔书”,通篇似一笔写成
王珣《伯远帖》:字有大小,疏密有致
(三)乾隆皇帝是怎么追星的
1.盖章
(1)方便分类
按书画类型
秘殿珠林:佛、道教等宗教书画
石渠宝笈:历代名人书画和皇帝墨宝
按收藏位置
xxx鉴藏宝:重华宫、乾清宫、养心殿等
按珍贵程度
上等品: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鉴赏
(2)可以实名点赞
凡是乾隆心仪的书画:乾隆御览之宝
《快雪时晴帖》总共220枚章,乾隆自己盖了170多枚
2.写感悟
题跋:宋代以来,书画的创作者或收藏者常规在作品前后写上自己的想法
《快雪时晴帖》乾隆写了74则感想
(1)对书法的赞赏
(2)对农事的关心: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
·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房间设计、名字来历) ·三幅墨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盖章(分类、点赞)、写感想(题跋)
七、京剧篇:皇家娱乐榜单No.1
(一)前半段“钻空子”京剧诞生了
第一步:找个制造空子的机会
从歌舞表演,到加入故事情节:南戏->明传奇->昆曲
第二步:制造空子
昆曲vs花部戏
昆曲:文学性强,只有少数有钱有闲的文人爱看
花部戏:民间传说为主,剧情通俗,有武打场面,受众更广
出现空子
清政府禁演花部戏
扶持高雅的昆曲
花部戏涉及梁山好汉这种造反题材
北京一时无戏可看
第三步:成功钻空子
徽班
扬州盐商的私人戏班,样样精通,能根据客人演不同的戏
乾隆80岁生日,江南官员选送了一个徽班“三庆班”进京表演
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
徽班杂合出一个新戏曲品种:京剧
(二)后半段很努力——京剧要长红
科班:专门的戏曲学校
1.科班生活要努力
贫苦人家孩子居多
戏曲演员被视为“下九流”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人设完美的男性
旦:女性角色
净:性格更加突出,花脸(画脸谱)
丑:幽默搞笑,调节气氛,脸上白粉块(小花脸)
性别并不影响行当选择,可以反串
四门课程:唱念做打
打通堂:一人犯错,全班挨打
出科:从科班毕业
加入戏班谋生
2.戏班配置要给力
(1)演出场地
上场门(出将),下场门(入相)
(2)合作伙伴
流行(hang2):也叫龙套,小配角
音乐科:负责伴奏,又叫文武场
盔箱科:负责演员服装
容装科:负责化妆
经励科:负责组织演出,分配收入,被称为管事
(3)道具
最多见:一桌两椅
手里道具也简单
3.演员工作要努力
演员出错要被退票
打擂台:和其他戏班抢观众,十八般武艺轮轴转
跑码头:去外地巡演
会被当地混混欺负
角儿:极少大红大紫的演员
《四郎探母》选段介绍
(三)紫禁城里的京剧
昆曲—>京剧
畅音阁
原本是乾隆为了听昆曲修建的,后来演出最多的是京剧
精巧机关,演员可飞行,地面能喷水
清统治者几乎都是戏迷
最沉迷的是慈禧太后
发现唱错了就惩罚
满意给大赏银
·京剧的诞生:昆曲(高雅)vs花部戏(通俗),清政府禁演花部戏导致北京百姓无戏可看,徽班进京(杂合成新剧种——京剧) ·京剧演员的生活:科班->戏班。《四郎探母》选段 ·紫禁城里的京剧:畅音阁,剧迷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