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 所得税 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所得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编辑于2025-05-22 15:56:26所得税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
资产的计税基础
=某资产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面大纳负债;面小抵资产
固定资产
折旧、减值
无形资产
自行开发
三新:加计扣除
费用化:加计扣除100%
资本化:按照200%摊销
but,不计递延所得税
折旧、减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
会计账面: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综股(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综债(其他债权投资)
递延所得税 对应科目 其他综合收益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利息收入-按照合同日期确认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免税
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计税基础:初始成本-税法规定的摊销、折旧
其他各提减值的资产-类似
负债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面大抵资产;面小纳负债
预计负债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实际发生时可抵扣:计税基础=0,面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不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无论是否实际发生都不可抵扣:eg.与收入无关的债务担保,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无暂时性差异
合同负债
不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一般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职工教育经费(工资薪金总额的8%)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扣除,产生暂时性差异
工会经费(工资薪金总额的2%)
超过部分永远不得扣除,无暂时性差异
职工福利费(工资薪金总额的14%)
超过部分永远不得扣除,无暂时性差异
应付职工薪酬(合理部分可扣除)
超过部分永远不得扣除,无暂时性差异
其他负债
行政性罚款、滞纳金,无暂时性差异
合同违约金、银行罚息、罚款、诉讼费,准予扣除
注意
考虑期初累计额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未作为资产负责产生的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可扣当年销售收入的15%
超过部分可以后扣除
已支付:将该费用视为资产,账面=0,计税=超过金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超过金额
未支付:其他应付款(负债)
公益性捐赠支出
可扣年度利润总额的12%
超过部分未来三年内可扣除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亏损及税款抵减
纳税年度发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结转年限最多不超过五年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责
一般
影响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
合并产生:
正商誉:借:商誉
负商誉:借:所得税费用 对应 营业外收入
不确认
非同控,免税合并(eg.以股票购买其他公司),商誉的初始确认
商誉计税基础=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
免税合并:合并时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交易支付总额的85%—计税基础:被合并企业原有计税基础
借:资产(公允价值)
商誉(差额)
贷:负债(公允价值)
借:商誉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暂时性差异*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暂时性差异*税%)
贷:商誉
分录
原因:避免陷入无限循环
递延所得税负债初始确认的豁免
同时满足
不是企业合并
不影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初始确认的资产负债未导致产生等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原因:确认递延需调整资产、负债入账价值,有违历史成本原则
与长投有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时满足
能控制转回时间
很可能不会转回
改变持有意图拟对外出售时,确认相关所得税
计量
差异转回期间税率
不折现
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般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相关
同时满足
未来很可能转回
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
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亏损
计提减值
未拟补亏损和税款抵减
不确认
初始确认豁免
同时满足
不是企业合并
不影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初始确认的资产负债未导致产生等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原因:确认递延需调整资产、负债入账价值,有违历史成本原则
计量
预期收回期间税率
不折现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递延所得税,计入所有者权益,如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法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同时含负责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
自用房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合并中购买方取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购买日后:
12月内+购买日情况已经存在——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①商誉 ②所得税费用(商誉不足冲减的部分)
12月后\购买日情况不存在——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递延所得税
不允许税前扣除
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允许税前扣除
会计准则成本费用=授予日权益工具公允价 每个报表日确认
税法未来抵扣=实际行权公允价-激励对象支付的行权价 实际行权时扣;视为资产账面价值=0,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
eg.授予日18,行权日20,行权价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5)*25%)
贷:所得税费用
eg.授予日18,行权日26,行权价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6-5)*25%)
贷:所得税费用 18*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与单项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同时满足
不是企业合并
不影响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初始确认的资产负债导致产生等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责
如:
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初始确认租赁负责,并计入使用权资产
因固定资产等存在弃置义务而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
永续债的所得税政策
可按照股息、红利企业所得税政策
居民间利息收入免税;同时,利息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可按照债券利息企业所得税政策
发行方支付的永续债利息支出准予税前扣除;取得的利息收入依法纳税
永续债发行方所得税会计处理
适用税率变化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责分别调整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增-纳税调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负责减少-资产增加+资产减少(最好用丁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