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泱妈语文复习方法笔记(超速提分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语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2、阅读理解。单元语文要素要找出答题模板,每篇课文去操练,先课堂练习,再用小白鸥强化训练;不会用语文要素答题是因为单个知识点知道但不会用在考题上,需明确考点。
这是一篇关于数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强规划学科,不提前学,因材施教、核心是要自学、不是灌输学科,因材施教学科(根据孩子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奥数,要适合孩子的难度,阶段,方法,期末复习。
人教版三下数学,本图整理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个单元的重点内容,欢迎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语文
1、基础
字词句段
1、识字表、词语表、语文园地词句段(用教材解读,答案详细些)
2、亲子阅读,不认识的词语要解释给孩子听,如果孩子自己看,不懂的词语会直接略过。
古诗、古文
内容
1、可理解性背诵: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文
2、字义
课本上的
课上做的笔记
3、断句
4、主题归纳
课内已经掌握了,选择小白欧上的题目做一做,归纳主题类题,什么时候可以用里面的诗句。“用一句诗句表示赏花的意境。“。一单元里的课外基本是和本单元古诗同一个主题的。例题:小明家突然停电了,他想继续完成作业,借着微弱的灯光写完了作业”你想到了哪个成语。6:36
分级学习
1、一阶段《当诗词遇见科学》
理解古诗词
2、二阶段《熊猫文豪班》
先学中国通史,学习作者朝代背景
3、三阶段《妈妈古诗私房课》
作者的平生,人生阶段的作品,在各个阶段写出的作品
4、四阶段《小古文精选》
文豪生平,过第四遍了
5
5、从朝代去理解那时朝代是繁荣、外侵等等,找出这个朝代有哪些作者,再找出他们写的诗词的主题,再找出诗词的句子
初中小古文就是效率了
2、阅读理解
校内阅读理解
1、教材解读(这些内容要与考点联系起来去理解,要反复操练)
1、资料助读/课文资料袋(结合作者背景去理解课文)
2、日积月累
文学常识题
3、期末归类复习——课文复习(口述,写作逻辑和中心思想。5.22测试,记得内容但是不会用着考试答题上)
4、人文主题
5、逻辑梳理
6、主题感悟
7、要素深化与应用(是上面4.5.6的更详细练习)
阅读策略
写作手法
每一课的都不一样的,这课就练这课的要素,在“思维发展”板块去练习
小白欧上没有18课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写作手法“用熟悉的事物作比,使陌生事物具体化”再看看《课堂作业》单元测试卷上有没有。
找到对应的主题文章去练习。课外的,找语文课里的大师
8、思维发展
主观题考点,口头回答
单元写作手法
9。在8之后读右边的课文(课文阅读):词句解析读一遍
2、年级越高孩子阅读理解失分越严重:原因是阅读速度太慢了多读课外书
3、基础客观题其实占了阅读理解分数的半壁江山,背,考完试看一下孩子失分到底在哪一种题型上,缺哪里补哪里。
4、阅读理解三个出题的底层逻辑
1、要搞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2、要搞明白出题人的出题意图
3、要有一套标准化的答题语言区把前面的2个意图展现出来
主观题的五类题型
1、归纳段意
2、中心思想
3、这个句子或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
4、修辞手法,写作手法
5、细节理解题
训练五类题型
1、教材解读是按以上5类题型讲解课文的,让孩子去看、分析,这五类题型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样的
2、带孩子读散文,盯着五类题型来阅读
1、先通读一遍,把不会的词和字先搞懂
2、第二遍开始精读,读一段总结一段大意。挑出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来分析,再挑一句孩子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最后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3、选文:小散文100课,一周一篇,寒暑假一周2篇,精读
第一步,家长先快速看一遍散文,看一下这篇散文有没有需要孩子了解的背景知识,然后跟孩子说一说。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读一遍散文,让孩子一边读一边问你那些他不知道的词句,你告诉他意思,给他解释。
第三步:让孩子再读一遍散文,这一遍是一段一段过,默读一段让孩子总结一下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你就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段和段之间的写作逻辑关系也就是文章结构
第四步:最后让孩子声情并茂大声朗读一遍散文,并且画出自己觉得这篇散文中写的最打动他的一句或者一段话一定要说明为什么写得好。可以对照这句子模仿写一句话
思路:
单元语文要素找出答题模版,每篇课文去操练,先从课堂练习,再用小白鸥
如何操练
1、课堂练习口述
2、小白欧练习
3、看完题目后先说出考点是什么,再找到响应的答题模版
小白欧单元语文要素强化训练
不会用语文要素进行答题
单个知识点她知道,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在考题上,因为考题不会直接写这题是考你什么?,孩子不懂题目的考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