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详细介绍第1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5-05-31 17:07:05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规律(唯物辩证法) 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征
联系是普遍的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 a事物之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内部: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是客观的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 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①表现: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论: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注意⚠️
规律是一种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条件
联系是客观的≠主观臆造的联系≠事物联系具有人化特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⑴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居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强调部分)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强调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强调部分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强调整体)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a.含义不同 b.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a.相互依赖 b.相互影响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选)(强调整体的方法论) ②要树立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的方法论) 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的方法论)
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主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方法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②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量变和质变(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
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量变: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结果:性质没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 结果:性质改变,事物变为其他事物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心智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选)
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曲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总趋势 选)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总趋势 选)
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论)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客观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含义
表现
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斗争性相互转化 需要条件)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选 豆子装进桶里)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选)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区别+联系)
方法论: 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要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注意⚠️
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哲学上,相反的东西就是对立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生活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横向角度,空间维度)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纵向角度,时间维度)
重要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方法论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消除)
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为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先试点后推广)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①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怎么做)
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1个)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2个)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重点论: 办事情(怎么做)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两点论: 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好次要矛盾
小结: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怎么看)
不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
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作用不同 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 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重点论: 看问题(怎么看)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
两点论: 统筹兼顾,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支流)
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看数量: 主次矛盾数量≥2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 次要矛盾有多个 矛盾主次方面涉及数量只有2个
看关键词: 主要矛盾:第一(要务),关键,重点,首要,重心,中心 矛盾主要方面:本质,主流,大局,总的来说,总体上来讲
要坚持2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原理依据: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内容:
两点论(要全面):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抓重点):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反对的错误倾向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