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八上第一章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历史上的概念,形容了某些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形态。它通常指的是在某些国家,虽然已经摆脱了殖民统治,但仍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并且仍然存在封建性质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这些国家的人民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革和社会进程,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编辑于2023-08-27 21:02:02 广东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天津条约》
国家
签订时间
中俄
1856年6月13日
中美
1858年6月18日
中英
1858年6月26日
中法
1858年6月27日
圆明园废墟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火烧圆明园
占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掠夺
48小时里,圆明园成了一场“有组织劫掠”的目标。士兵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
焚毁
最后,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中英《天津条约》 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利下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失去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纲领性文件
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859年《资政新篇》(洪仁玕)
主要 内容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妇女可分得土地,并参加科举考试等
开设新式学堂,创办医院等
目的
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重新振兴太平天国
评价
进步性: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斗争的思想结晶
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 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最早)
局限性:提出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局限性: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年
领导者
洪秀全
斗争目标
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
背景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发展 过程
准备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兴起
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建立政权:攻克永安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衰亡
由盛转衰:1856年秋,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重建领导集团: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为干王,总理朝政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失败: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破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特点
历时长、范围广
性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影响
坚持斗争 14 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 原因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全绞杀
主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影响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 领土示意图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土地
沙俄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之一,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一系列的勘界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时间
1858年
1860年
主要 内容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导火索
”亚罗号事件“(英)和”马神甫事件“(法)
经过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3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4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海国图志》
作者:魏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备的专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在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四周志》《各国律例》
林则徐搜集有关西方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林则除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片面最惠国待遇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1843年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是为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最早条款。这条规定日后被侵略者广为援引,给中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指列强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是列强强迫旧中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侵略特权之一。领事裁判权在1843年的中央《五口通商章程》和1844年的中美《望夏条约》中均有提及,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主权; 在经济上是指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他条约及内容
时间
双方
条约
子主题
1843年
中英
《虎门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英国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1844年
中美
《望厦条约》 《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美国享有除割地、赔款外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全部特权,并将进一步扩大,规定美国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建立医院、教堂(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4年
中法
《黄埔条约》 《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夏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还规定法国人在通商口岸修建的教堂、坟地等,中国须加以保护(中法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西班牙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协定 关税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作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直接原因
林则徐禁烟
经过
第一阶段: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在与清政府谈判过程中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随后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第二阶段: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结果
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入超
又称“贸易逆差”,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国的商品出口额低于进口额
出超
又称“贸易顺差”,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国的商品出口额高于进口额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
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
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工业革命接近尾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实行对外殖民扩张的政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贸易与中国禁烟
背景
鸦片战争前,在与英国的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经济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政治
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
军事
使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背景
鸦片战争爆发前,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而且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经过
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英国运向中国的 呢绒、布匹 严重滞销
中国输出的 茶叶、丝绸、瓷器 销路旺盛
英国
英国贸易逆差
中国
中国贸易顺差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2
1
第1课 鸦片战争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