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用管理-第五节: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信用管理-第五节: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梳理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的各种方法,从权重法的资产分类和权重设定,到内部评级法的风险暴露计量和提示,再到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方法。
国别风险-第三、四节:国别风险监测与报告,梳理了国别风险监测、报告以及控制与缓释的各个方面,从监测的原则和渠道,到IT系统支持,再到限额管理和缓释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别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和关键要点。
第七章 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第二节:国别风险评估,梳理了国别风险评估的各个方面,从评级模型和评估指标,到风险分类和敞口计量,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别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关键要点。
第七章 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第一节:国别风险认别,梳理了国别风险识别的各个方面,从定义和类型到具体的识别要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别风险识别的整体框架和关键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信用风险管理
第五节: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使用场景
不实施内部评级法
使用权重法
实施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覆盖的表内外资产使用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表内外资产使用权重法
一、权重法
表内(财务)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与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之和。
表内权重类别P130
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中央(政府/银行)债权
政策银行债权
国际清算、货币组织等债权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25%
公共部门
50%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75%
小微企业 (< 500万)、个人其他债权、商业银行风险资产
100%
次级债,一般企业 ,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
二、内部评级法
初级、高级、零售
(一)内部评级初级法
银行应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有效期限等由监管部门规定。
(二)内部评级高级法
1、银行应该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和有效期限。
(三)零售类风险暴露
1、零售类风险暴露,不区分初级法和高级法,即银行都要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
(一)未违约风险暴露资产计量
(二)已违约风险暴露资产计量
K = MAX (0,LGD-BEEL)= MAX(0,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率)
风险加权资产 = 12.5 * EAD(风险暴露)*K
eg: 假设违约损失率LGD 14%,预期损失率为10%,违约风险暴露为20亿,则 风险加权资产= K = MAX(0,14%-10%) * 20*12.5 = 10亿
两点提示
1、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的,应当按照主权、金融机构、公司和零售等不同的风险暴露分别计算其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在计算时按照未违约风险暴露和违约风险暴露进行区分。
2、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资本,应建立能够有效识别信用风险、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的内部评级体系
三、资产证券化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二)计量方法
1、内部评级法
2、外部评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