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关于《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该书源于桑德尔在哈佛大学开设的一门名为“公正”的公开课,这门课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全球众多学习者。桑德尔将课程内容整理成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阐述复杂的哲学问题。
后真相时代主要内容梳理,包含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等。
《从卢梭到尼采》的成书源自一门耶鲁大学公选课,讲述内容是欧洲思想史。本书每一讲都涉及一个思想家,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思潮、该思想家的生平。由卢梭起,至尼采终,涉及到十多个思想家,这些作者无不具有时代意义,都留下了经典著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美]迈克尔·桑德尔
福利最大化:功利主义
杰里米·边沁
英国,1748-1832
道德最高原则是使整体幸福最大化
“功利”意指任何能够产生快乐或幸福,并阻止痛苦或苦难的东西。
反驳:没有尊重个体权利、缺少通用的价值衡量标准
约翰·密尔
英国,1806-1873,《论自由》
从长远来看,尊重个体自由会导向最大的人类幸福
功利必须是最宽泛意义上的功利,建立在作为进取性存在的人的永恒利益之上
有些快乐比其他的更加值得欲求、更有价值
密尔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检验:“对于两种快乐而言,如果所有或几乎所有体验过这两种快乐的人,都对其中某一种表现出明确的偏好,而不顾及任何道德责任感去偏爱它,那么这种快乐就是更加值得追求的快乐。” 密尔承认,“有时候在诱惑的影响下”,即使是我们当中最好的人,也会先选择低级快乐而推迟高级快乐。 作者认为,密尔偏离了功利主义的前提,欲求事实上不再是判断何谓高尚何谓卑劣的唯一基础。
尊重自由
自由至上主义
自我所有权:如果我拥有我的身体、我的生命和我自己本身,那么我就应当能够自由地用它们做任何我想做之事(只要我不伤害他人)
罗伯特·诺齐克
美国,1938-2002,《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最小政府:监督履约、保护产权、维持和平
分配公正取决于初始拥有的正当性和财产转移的正当性
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就不应被征税等
向劳动所得征税就等同于强迫人劳动
伊曼纽尔·康德
德国,1724—1804
道德在于将人作为目的本身加以尊重
道德跟使幸福最大化以及任何其他目的无关,而在于将人作为目的本身加以尊重,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是因为人是理性的存在、意志自由的存在。 人不能随意支配自己,因为他不是物,他并不是自己的财产。
自由地行动就是自律地行动
自律地行动即根据我给自己所立的法则而行动,而不是听从于本性或社会传统的指令,做某事是为了这件事本身,它自己就是目的。当我们在命令道德法则时,我们并不是作为自己所是的特殊的个人,而是作为理性的存在,作为康德所说的“纯粹实践理性”的参与者进行选择。 一个自由的意志,与一个遵从道德法则的意志,是同一回事。
只有出于义务动机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
义务动机在康德这里是指为了正当的理由而做正当之事——因为某事是正确的,而不是因为它是有用的或便利的而去做它。 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并不是由随之而来的结果构成,而是由完成这一行为的意图构成。 义务与自律仅在一种特殊情况中才相匹配:即当我是我有义务去服从的法则的设定者的时候。我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尊严,并不在于我是道德法则的主体,而在于是“这一法则的设定者……并仅仅在此基础上服从于它”。
只按照你认为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我即将做出的行为是否将我的利益和特殊情况置于他人的之上
将人看做目的
我们对于理性存在的人,对于人性的载体,负有尊重的义务。它与这个人实际上是谁并无关系。 康德式的尊敬是尊敬这样一种人性,尊敬一种内在于我们所有人当中的、毫无差别的理性能力。
约翰·罗尔斯
1921-2002,美国,《正义论》
思考公正的方式:在一种平等的原初状态中,我们会认可什么样的原则
假设我们在一道“无知之幕”的背后进行选择,这道“无知之幕”将暂时不让我们知道任何关于我们自己是谁的信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阶层或性别、种族或民族、政治观点或宗教信仰、优缺点。
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基本自由
关心社会和经济的平等
契约的道德局限:意志自由和互惠性
契约的道德约束力来自于两种不同的理念:意志自由和互惠性。然而,大多数实际的契约都缺乏这些理念。
分配份额不应当建立在那些从道德上来说具有任意性的因素之上
因此反对自由至上主义
解决途径:差异原则
将自然才能的分配看做一种公共资产,并共享这一分配的好处,而无论其结果是什么。 只有当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能够有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的利益时,它们才是可允许的。
分配公正与奖励德性或道德应得无关
一旦公正原则确立了社会合作的要求,那么人们就有资格获得他们在这些规则中所收获的利益。
两种义务:自然的义务(无需同意)、自愿的义务
增进德性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公元前384-公元前322
公正是目的论的
为了决定某物品的正当分配方式,需要研究被分配之物的目的或意图
政治的目的:促进良善生活
公正是一种适合
给予人们所应得的,就意味着给予他们所应得的职务和荣誉,以及那些与他们本性相符合的社会职责
公正是荣誉性的
为了推理某行为或物体的目的,至少要部分讨论它应当奖励什么样的德性
政治共同体的至少部分是为了奖赏公民德性
迈克尔·桑德尔
美国,1958—
功利主义缺陷:公正和权利成为算计而非原则;将善纳入单一的价值衡量标准
自由主义缺陷:接受人们的各种偏好和欲望;公正应当中立于各种良善生活观念
共同善的政治、道德参与的政治为公正社会提供更有希望的基础
公正不仅包括正当地分配事物,也涉及正确地评价事物
第三种义务:团结的义务(共同体的道德责任,无需同意)
自由市场
反驳1:对选择范围有限的人,自由市场并不自由
反驳2:履行公民义务责任和更高的善不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