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物理
这是一个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5-07-26 10:33:27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视觉错误
弗雷泽螺旋幻觉图案
视觉幻觉
测量
测量标准
国际单位制
米(m)
1983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驶的距离
长度
千米(km)
米 (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0刻度线
事先与尺面垂直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运动
革命运动
电磁运动
机械运动
生命运动
机械运动
特例
哈雷彗星
猎豹
蜗牛
大雁
跳绳的同学
北斗卫星发射
江河奔流
房屋、树木
地球
定义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情况
变化
距离
方位
运动
不变
静止
运动的依据
参照物
不同参照物
物体状态不同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比较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速度:v 时间:t 路程:s
v=s:t
机械运动
直线运动
小车
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标记
看出速度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
最简单直线运动
频闪摄影
扶梯
曲线运动
列车
过山车
运动情况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曲线运动
变速曲线运动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粗略描述
器材
机械停表
刻度尺
小车
斜面
木块
误差
时间
表格原则
表头记录需要的物理量符号和单位
步骤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6.实验结果
7.实验评估
第二章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发出声音
交通
飞机
汽车
火车
拖拉机
大自然
海浪
人类
新生儿
乐器
架子鼓
小提琴
长笛
单簧管
共同特点
发生过程
声源
发声
停止
结论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昆虫
鱼洗盆
唱片
真空铃
声音传播
气体
空气
空气粒子
互相撞击
传播
真空
不可传声
声速较小
固体
固体
传声
真空
同样
声速较大
液体
液体=真空
传声
粒子
传声物质=介质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物理意义
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
定义
附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符号:f
单位
赫兹
赫
符号:Hz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第三节——声音的利用
利用
红绿灯
听不到的声交流
大象
低声波
海豚
超声波
蝙蝠
超声波
超声波
声呐
超声导盲仪
倒车雷达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探伤
金属裂纹
大
深
B超
B型探测器
次声波
动物收到
声波熄灭蜡烛
第四节——早生的危害
早生
无规律的镇定
影响人么休息的音乐
互相干扰的音乐
听声音的人
学校周边
窃窃私语
高声喧哗
交通
工地施工
广播
噪声
超90分贝
控制闹钟噪声
柔软材料
捂耳朵
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
伽利略温度计
温度高
水银下降
温度低
水银下降
气体热胀冷缩
液体热胀冷缩
安德斯·摄尔修斯
摄氏度
℃
正常气压
冰水混合物
0℃
度数
0刻线上下
12℃
-14℃
体温计
量程较小
小缩口
用力甩
下一次
电子体温计
半导体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
第二节
熔化与凝结
物态变化
从一中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物态
固态
气态
液态
熔化
实验表格👉
时间
温度
物态
海波熔化实验
0
40
固态
1
41
固态
2
42
固态
3
44
固态
4
45
固态
6
47
固态
7
48
固液共存
8
48
固液共存
9
48
固液共存
10
48
固液共存
11
48
固液共存
12
50
液态
13
52
液态
14
54
液态
第三节
汽化与液化
物态变化
气体
液体
固体
沸腾
沸腾
水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水的沸点
100℃
前提
1.达到沸点
2.持续吸热
液体沸点(正常大气压)
液态铁
2750℃
液态银
1740℃
水银
357℃
亚麻仁油
287℃
甲苯
111℃
水
100℃
酒精
78℃
液态氨
-33.4℃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液态氢
-253℃
液态氦
-268.9℃
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0.5
81
1.0
100
2.0
121
5.0
152
10
179
减压蒸馏(真空蒸馏)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物态变化
气态
液态
固态
升华
晶体不熔化直接变成气态
放入热水
碘
升华为
碘蒸气
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
常温下可生化
作用
冷藏物品
舞台效果
清洗物品
凝华
气体不凝固直接变成固体
放入冷水
碘蒸气
凝华后
碘
霜
水蒸气凝华成霜
第六章
第一节
质量
物体
原材料
物质
物质的质量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
符号
m
质量单位
生活中的常见的质量单位
吨
t
千克
kg
国际单位
克
g
毫克
mg
生活中不常见的质量单位
公斤
1kg
斤
两
50g
磅
453.6g
克拉
0.2g
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大头针
80mg
鸡蛋
50g
苹果
150g
1L水
1kg
新生儿
2~4kg
成人
40~90kg
大象
6t
测量质量
秤
杆秤
按秤
台秤
电子秤
天平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电子天平
结论
一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二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态的改变而改变
三
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密度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铝块
关系
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
问题
V1÷V2=2
质量也是两倍关系吗
成比例吗
实验结论
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比值接近2.80克
铁块
关系
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
实验
问题
是否与铁、铝块存在相同性质
成正比例吗
实验结论
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比值接近7.70克
对比发现
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密度
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他有物质的种类决定,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公式
成分
ρ:密度
m:质量
v:体积
公式
ρ=m/v
ρ剩=m剩/v剩=0.5m/0.5v=m/v =ρ
鸡尾酒
红石榴汁
密度最大
对底部
蓝橙汁
密度虽小
最顶部
定位换算
1g/cm^3=1×10^3kg/m^3
第三节
测量物体的密度
测量密度
鉴定品质
牛奶
酒
鉴别物质
首饰
矿石
测量长方体铝块的密度
没仪器,用公式
ρ=m/v
步骤
求m
用称称出长方体铝块的质量
求v
用刻度尺测量出他的:长、宽、高
长×宽×高
求ρ
m/v
测量盐水的密度
用量筒测体积
用秤测质量
质量和体积求密度
元素
瑞丽
空气
得到氮气
得到氩
ρ氮=1.2572kg/m^3
拉姆塞
子主题
第五章
第一节
透镜
削冰取火
镜片
老花镜
凸透镜
脸面球面
主轴
近视镜
凹透镜
两面球面
主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一条直线叫做主光轴
实验
1
凸透镜
三条平行光束
靠近主光轴
结论
凸透镜聚光
2
凹透镜
三条平行光束
远离主光轴
结论
凹透镜散光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昆虫盒
顶上
凸透镜
放大镜
被放大的像
放大镜
台式放大镜
圆形鱼缸
水银温度计
相机
数码照相机
镜头
一组透镜
调焦环
感光部件
快门
暗箱
相机拍照
倒立、缩小的像
照相机模型
幻灯机
放大镜
正立放大的像
照相机
倒立缩小的像
幻灯机、投影仪
倒立放大的像
两种像
实像
照相机、幻灯片、投影仪成像光路
虚像
放大镜成像光路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水滴
水滴成像
文字
放大
近
植物
道理所想
远
成像原理
是物体距离凸透镜远一些
像变大
拉动直筒
概念
物距(u)
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
像到凸透镜光心距离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看东西
光线进入眼睛
发出的光
反射的光
眼睛
结构
角膜
有比较强的折射能力
透明
瞳孔
运动
光线太强
收缩
限制光线进入
防止损伤眼球
光线过弱
放大
让光线尽可能的大量进入
让眼睛接受到合适亮度
晶状体
透明
光线经过
折射
睫状体
肌肉缩放
调节晶状体形状
调节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
玻璃体
折射作用
视网膜
成像
视神经
传输型号给大脑
晶状体
凸透镜
成像
倒立缩小
实像
改变焦距
实验研究
问题
晶状体的焦距和厚度有什么关系?
试验方法
平行光法
实验发现
变厚
焦点变近
焦距较小
变薄
焦点变远
焦距较大
实验结论
变厚
子主题
变薄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看清微生物
放大镜?
×
两个凸透镜
双倍放大
倒立放大的想
显微镜原理
结构
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
靠近物体的凸透镜
发光镜
凹面镜,使光线汇聚
成像原理
物镜
是被观察的物体呈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目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相当于放大镜,成虚像
显微镜发展史
16世纪
眼睛
17世纪
列文·虎克
科学界
细胞
now
电子显微镜
从细胞
到分子
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
第四章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发光
一
蜡烛
灯泡
发光二极管
人造光源
二
太阳
水母
萤火虫
自然光源
光源
月亮
不是光源
光传播路劲
一种介质
空气
直线
水
直线
玻璃
直线
是不是一直沿直线传播?
多种介质
空气至水
偏折
特例情况
不均匀的盐水
不均匀的空气
不能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数据
光速
C=3*100000000m/s
光年
9.46*1000000000000000m
小孔成像
道理
第二节
光的反射
实验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介质交界面再折回原介质
各部分名称
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关线
点
入射点
角
入射角
i
反射角
r
特点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一过入射光线,且垂直于镜面的轴线对称
法线
一条线把另外几条线挡住
同意平面
结论:反射定律
入射角=反射角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三线共面; 两线分立; 两角相等。
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
漫反射、镜面反射
漫反射
反射面板凹凸不平
反射光线射线不同方向
镜面反射
反射面光滑
射线同一方向
应用
塔式发热系统
第五节
彩虹
太阳光穿过水珠的结果
白光有多重光组合形成的
实验
材料
平行光源
升降台
遮光板
三棱镜
散射出:红、橙、黄、绿、蓝、靛、紫
人造彩虹
盘子装水
放镜入水
白纸反光
三原色
红
+绿
橙色
+蓝
品红
绿
+蓝
青色
蓝
不可见光
红外线
夜视仪
防盗
发热性
紫外线
消毒
荧光物质
三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