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1937年7月)
《毛选》第一卷,本篇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以上两种错误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编辑于2025-08-02 14:31:17《毛选》第一卷,本篇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以上两种错误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毛选(第一卷)《关于蒋氏声明的声明》的思维导图,《关于蒋氏声明的声明》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蒋介石1937年9月23日所做声明的回应声明,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这是《毛选》第一卷中《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思维导图,这是教员在陕北瓦窑堡[bǔ]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作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毛选》第一卷,本篇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以上两种错误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毛选(第一卷)《关于蒋氏声明的声明》的思维导图,《关于蒋氏声明的声明》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蒋介石1937年9月23日所做声明的回应声明,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这是《毛选》第一卷中《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思维导图,这是教员在陕北瓦窑堡[bǔ]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做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之后作的。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1937年7月)
题解
党内曾经的两类错误思想
教条主义
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经验,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中的只言片语
在1931年-1934年使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但因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同志
经验主义
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全局
辛苦而盲目地工作
本篇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以上两种错误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
教员曾以这篇论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
认识的产生
观察认识问题时,不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认识,依靠社会实践(生产和阶级斗争)而产生
依赖生产活动的形式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性质、规律,人和自然的关系;经过生产活动,认识人和人的相互关系
没有阶级的社会:每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劳动,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有阶级的社会:各阶级的社会成员,以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
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们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发展。眼界受限,是由于剥削阶级歪曲社会、生产规模狭小。
依赖其他形式
阶级斗争
给予人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政治生活、科学实验、艺术活动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社会实践,才是人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认识才被证实。
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就能转败为胜。
显著特点
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
实践性:理论的基础是实践(认识从实践发生),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的发展过程
第一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引起感觉和印象
开始只看到事物的现象、片面、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
第二个阶段:理性认识阶段,产生概念,使用判断和推理
抓着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经过感觉,达于思维,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规律性
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性质不同,但不分离,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才更深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能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知识的问题是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需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任何知识的来源都离不开直接经验
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认识深化的例子
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实践初期:感性认识阶段,破坏及其和自发斗争,是“自在的阶级”
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时期,马恩总结经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阶级剥削关系、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成为“自为的阶级”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第一阶段表面的感性认识,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
第二阶段理性认识:看出来帝国主义内外各种矛盾,及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开始)
对战争的认识
胜仗,特别是败仗的经验,使领导者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战略战术。因而能有把握去指导战争。
对工作任务的认识
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说没有把握,是因为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就觉得比较有把握,愿意做这项工作。——【《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有两个要点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和经验都有实在性。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
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石头希迁禅师)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
认识有待于深化
认识论的辩证法:认识的感性阶段(片面的、表面的、不完全的东西)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整个事物的本质、内部规律性)。
“经验论”的错误:认识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认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理性认识不可靠。
深化方法:经过思考,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运动
解释世界→改造世界
两个飞跃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
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
真理:科学地构成学说,并在革命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对真理vs绝对真理: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P295)
认识运动何时完成?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现实受条件限制→反复失败并纠正错误认识→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结果
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完成的
任何过程(自然界的、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礼记·礼器》:“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
某一客观过程已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需善于使自己和参加革命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要提出新的革命任务和工作方案,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
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常有的
原因:人的认识受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
表现
右倾机会主义
革命队伍中的顽固派,他们的思想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前进。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只知跟在车子后面怨恨车子走得太快,企图把它向后拉,开倒车。
看不出矛盾的斗争已将过程推向前进了,认识仍停止在旧阶段
“左”翼空谈主义、冒险主义
思想超过客观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有些把幻想看做真理,有些把仅在将来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勉强地放在现时来做。
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和当前的现实性
永远没有完结
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亦复如是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的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我们的结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和或右的错误思想。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世界、在中国到达了一个历史的时节(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整个儿推翻时节和中国的黑暗面,把它们转变过来成为前所未有的光明世界。
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被改造的客观世界,包括了一切反对改造的人们:须通过强迫的阶段,然后才能进入自觉的阶段。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知行统一观
通过实践,发现、证实、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启发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善用六根,出入六尘,形成六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是发展真理的必经之路,每个阶段都不应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