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章 审计计划
这是一篇关于第2章 审计计划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初步业务活动★★,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重要性★★★,错报★。帮你理清思路的同时标注重难点,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这是一篇关于第19章 审计报告★★★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2、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3、审计意见★★★,4、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5、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6、比较信息★★★,7、CPA对其他信息的责任★★。
这是一篇关于第23章 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要求,影响独立性的情形。
这是一篇关于第16章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集团财务报表审计概述,2、审计计划,3、风险识别和评估,4、风险应对,5、审计沟通,6、评价审计证据、得出结论,7、底稿归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第2章 审计计划★ ★★
初步业务活动★★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考察自己
考察对方
双方
目的+内容
审计业务的前提条件
财报编制基础可接受
财报编制基础
被审性质
财报目的
财报性质
法律法规
管理层认可其责任
3点管理层责任
应当提供书面声明
审计业务约定书
基本内容
目标范围
双方责任
审计报告形式内容
组成部分审计
是否单独签
连续审计
可以不用每期都签新业务约定书
可能导致CPA修改业务约定书的情况
误解审计范围和目标
需修改约定或增加新的特别条款
被审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
所有权发生重大变动
客户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财报编制基础发生变化
其他
审计业务条款发生变更
合理
存在误解
环境变化
能否提及之前的业务?
审计→审阅、其他相关服务
不可以!
审计→商定程序
可以
不合理
审计范围受限
解除业务约定
是否有义务向治理层或监管机构报告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
1、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要求和所需的沟通
3、审计方向
确定重要性水平
属于总体审计策略!!
识别重大变化
4、审计资源
项目组成员构成
是否利用专家工作
如何管理、监督、复核,项目合伙人复核,是否要项目质量复核
具体审计计划
1、风险评估程序
2、进一步审计程序
确定总体审计方案
综合性方案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细节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方案
实质性程序为主
3、其他审计程序
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修改
贯穿审计业务始终
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不存在先后关系,而是穿插进行的
应当记录重大修改及理由
旧计划不能删除!!
会直接导致修改审计计划的特别事项:
①对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②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更新和修改
③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
指导、监督和复核
应当制定计划,确定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取决于
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②审计领域
③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④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重要性★★★
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类型和比例
财报整体重要性
必须有
一个
特定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特定重要性水平)
可有可无
一个或多个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财报整体重要性50%-75%
特定水平重要性50%-75%
可以有
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财报整体重要性3%-5%
2、财报整体重要性
确定的阶段
总体审计策略阶段
基本原则
不需要考虑与具体项目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基准
考虑因素
财报要素
财报使用者的关注
客户的性质、所处生命周期、行业和经济环境
所有权结构和融资
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常用基准
盈利水平稳定→经常性业务的税前收入
经营状况大幅波动→过去3-5年的平均税前利润或亏损/营业收入
新设企业→总资产
新兴行业,侧重于抢占市场→营业收入
开放式基金→净资产
研发中心→成本与营业费用
公益基金会→捐赠收入或支出
要会选择
特别提醒
1)企业规模没有重大变化,通常替代的基准确定的重要性不宜超过上年重要性
2)通常包括:上期财务数据,本期财务数据,本期预测数据
3)通常保持历年稳定,但不是一贯不变
4)选择基准时不考虑以前年度错报情况、重大错报风险情况
百分比
1)是否是公众利益实体
2)财报使用者范围
3)集团内提供大额融资或对外大额融资
4)特殊目的的财报使用者需求
CPA使用财报整体重要性的目的
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时间、性质范围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形成审计结论阶段
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报的影响和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3、特定重要性水平
1)法律法规的财报编制基础是否影响特定目的
2)与被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披露
3)财报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披露
4、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1)对被审单位的了解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
比例50%-75%
从严接近50%的情况
1)首次接受委托
2)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很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控缺陷
4个满足一个就要从严!!
从宽接近75%的情况
与上面相反,不重要
无需将财报整体重要性按比例或平均分配给各报表项目!!
在审计中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通常超过实际执行重要性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审计程序
但不能说小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就不需要进一步审计,需考虑3点:
1)汇总
2)低估
3)舞弊
5、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性质:可以不累积
比例:财报整体的3%-5%,通常不超过10%
考虑因素:
1)以前年度识别出的错报的数量和金额
2)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
3)被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对CPA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
4)被审单位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
提示:
1)临界值可能不止1个!!
2)明显微小错报可以确定为0!!
3)CPA不能确定一个错报是否明显微小,就要累积
4)明显微小≠不重大;两者用来衡量的标准不一样
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获取新的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CPA对被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的了解发生变化
错报★
错报的含义、来源和分类
来源:舞弊或错误导致
分类:
事实错报
判断错报
推断错报
对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
1、错报不会单独发生,连带还有其他项目错报
2、累积错报接近确定的重要性,说明存在更大的风险,可能超过重要性,要追加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