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系统之美》
不要只问“发生了什么”,而是要问“为什么发生”。系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而是用来“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所在环境,从而顺势而为。真正的高手,是重构系统的人,而非解决问题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结构化思维的底层逻辑的思维导图,阐述了结构化思维的底层逻辑,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和应用。
这是一个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链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如何运用系统思维和结构化分析解决复杂问题。逻辑链条为问题→系统→系统思维→结构化分析→框架→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正确运用5Why分析法的思维导图,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然名为“5Why”,但使用时不限定只进行5次为什么的追问,可能是更多次或更少次,直到找到根本原因为止,其核心目标是揭示问题的根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读《系统之美》
系统的定义与构成
元素、连接和功能/目标
元素:人、机器、组织、政策等组成部分
连接:信息流、能量流、关系网络
功能/目标:系统存在的目的或方向
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单独分析各要素无法理解整体行为
系统有内在调节机制
通过负反馈维持稳定
系统具有目的性
行为始终趋向某个目标
系统会自我组织与演化
适应外部变化,创造新结构
系统具有延迟性
输入与输出之间有时滞
系统能自我修复或崩溃
韧性取决于结构是否健全
系统行为随时间展开
不是瞬间事件,而是趋势与演进
系统行为的决定因素
结构与反馈
存量、流量、调节机制
结构决定系统反应的速度、弹性与趋势
理解一个系统的行为,不要只看结果, 还要看它的结构。这包括存量、流量和调节机制
系统的反馈回路
调节回路(负反馈)
增强回路(正反馈)
系统延迟与振荡
滞后反应导致预测失误
牛鞭效应与JIT生产理论
把延迟减少到近乎为零
系统陷阱
上瘾式干预
通过外力介入来获得短期效率,但长期系统能力被大大削弱。 所以要降低干预频次,让系统恢复内在调节能力
目标错位
“各干各的”,各个部门追逐不同的指标,整体目标被稀释
缺乏反馈
反馈机制能够很好的帮助组织恢复灵活性和成长性
结构刚性
组织内部的信息壁垒一旦建立就很难打破,所以需要建立变化敏感机制
对策成瘾
每次出问题就改政策,反复改不如从根源重构系统, 聚焦结构性的改变而非临时处理
系统的杠杆点
超越范式
所有的范式都是有限的,需要以开放应对复杂性,进入“空”的状态
改变系统范式
从控制员工转向赋能员工,重构认知系统
改变目标影响系统元素连接模式
系统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
理解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重构系统而非临时处理
真正的高手是重构系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