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
这是一篇关于古典老师的《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管理,提高执行力,管理朋友圈,兴趣、工作、人生。
编辑于2025-08-07 16:23:21《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
时间管理
方法
早上想:大脑未被信息刷屏,更靠谱;
写下来:防止目标损耗(自己不承认目标,或降低标准)的情况
加进度:进展可见,更容易坚持
发出去:公众承诺带来的执行力;获得协作;带来领导力;带来资源;
原则
关注结果:关注产出价值而非过程
三件事:多了做不完,反而会不去做。
复盘
任务完不成
动力问题(不想做):一部分想做,一部分不想面对这应该在个人战略里面的“核心矛盾”部分解决。
资源问题(不能做):如果需要更多的钱、时间、空间、思想,那么动手筹集;如果是当前阶段不可获得的,不妨延后;
关注结果让你有穿透力,三件事让你有定力,复盘让你真正理解障碍
建议
按重要程度排序,而非时间顺序
定期检查是否和个人战略有关系
宁缺毋滥,可以2件、1件,但不能超过5件,否则就无效了
三分钟内能解决的事,不要列入清单,马上解决
邮件、晨会等日常事物不要列入,但要预留时间处理
上、下午前半个小时是处理事情的好时间
电话找人最好的时间是下班前半个小时,大家都等着吃饭,没空闲聊,容易直奔主题
感情好直接约饭。按情感增进的程度,晚饭>中饭>早饭。但是如果是熟人谈事的效率则是早饭>中饭>晚饭。越不熟悉越往晚了约。你能约新客户宵夜,事情基本成了。
工具
清单工具:CLEAR
四象限:什么是重要什么是紧急不好定义;
GTD:列出所有清单,迅速处理一遍,删除不必要和没法马上开始的,然后马上开始做;
番茄时钟:FOREST
思维导图:mindmaster for MAC
头脑风暴
读书笔记
日历软件:苹果日历
分享日常安排,方便合作
写作软件:IA writer、ommwriter
IA适合写邮件、商务
omm适合写小说
阅读器:REEDER或RSS阅读器
思想浓度:作者花费写的时间与你花费读的时间比;思想浓度大于100才是值得读的文章。
笔记软件: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
音乐软件:网易云音乐、豆瓣FM
存储软件:百度云
整理思路:纸和笔
提高执行力
主要按月度计划和复盘来做;也可以做年度、半年度、月、周、日计划,周、日计划应该简介快速,避免花太多时间;
月计划
熟练的话1-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刚开始不熟悉花1晚上也值得,一般在每个月第一天晚上做。
画“生命之花”
作用
看到生活的全貌
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开始排入日程
让他们相互平衡、支持、启发,全部都能实现
8象限内容
职业发展:你的职业发展方面
财务状况:你的财务方面
个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
休闲娱乐:玩,开心的事
家庭关系:父母、配偶、子女关系维护与家庭建设
他人关系:朋友及其他干系人的维护
个人成长:知识、能力、眼界、心灵的成长
自我实现:可能不是工作,但是能发挥你的天赋,实现你价值的事
原则
每个象限3个事项,可以少,最多不超过5个
重要的用图标或颜色显著标识出来
一开始想不出来不要随便填东西进去
学会用彩色笔,视觉符号越多越好
将“生命之花”的事填到日历中
先后顺序
1.先安排比较硬的时间:职业和财务的时间比较硬,一般需要多人合作,不好随意安排
2.安排健康时间和家庭时间:身体需要规律的时间;家人时间相对固定;二者不会太多,差不多1个小时;
3.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时间:这个是整个罗盘的启动机,非常重要;
4.娱乐休闲与他人关系:这个是最有动力的事情,碎片时间就可以;
调整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先排多人协作的时间,再排机动的
吃软怕硬:在第一原则之下,先排软时间(不做会被挤掉的时间),再排硬时间(必须要做的时间)
越想做的越后排:动力强的排在后面也不会被忽略
检查一遍
有没有前后冲突
有没有可以合并的
有没有机动时间:一周最少留一晚上的机动时间
复盘月计划
做完的事用彩色比划掉
没有做完的事抄到一张纸上
分析为什么没有做到
复盘没有完成的事(分析原因)
目标太大,没有状态开始(缺乏心力)
做计划时没有考虑到其他变量,无法执行
缺乏时间精力
缺乏伙伴、监督或授权
这些事情,要么太琐碎,要么一个人无力推动,实在没有动力启动。这类型事情需要立即找到一个能够沟通、支持、监督或者授权的人,通过伙伴压力(Peer pressure)来推动。
并没有让你怦然心动
很多东西并没有让你怦然心动,也许并不是你真心想做的。从三叶草来说,这些事情往往充满了“兴趣”,你也有点“能力”,但是缺乏真正的“价值”。
寻找障碍背后的深层理由,并制定下一步行动
不想:缺心力、缺价值
细化目标和相关用途,增强动力
不能:缺能力、缺方法
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更容易开始执行
没机会:缺环境、缺时机
置换时间
找到下个月的提升点
按照自己的“内心满意度”打分
画出现在的生命之花(满意度作为半径画弧形,并填充颜色)

找下一个月的专注点(有没有哪一部分一旦提升会拉动整体提升)
给下个月设定清晰的生涯发展主题(例如:健康月)
没有完成的事情,考虑是否放入下一个月
按照生命之花,设定下一个月计划
打磨你的月主题
为什么没法行动
改变自己的三要素
D(Dissatisfaction,不满):对于现状,你有多不满?
V(Vision,愿景):对于行动后结果,你有多期待?
F(First Step,第一步指令):对于下一步行动,你有多清晰?
R(Resistance,阻力):做一件事的阻力
DVF>R时才会行动
知识过载
在学习的前期,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知识的确能引发行动——知识显著提升两个指标——清晰愿景,明晰下一步行动。 一旦你的知识能够“解释”(你自己的解释)你的困境,你就没有必要用行动来改变你的困境了。这叫做“知识过载”。 对于普通人,学到点知识可以开展行动了,就应该马上开展行动,不要马上往下学;等行动遇到困难了在进一步学习,这样可以避免不行动,也能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基于问题找解决方案。 对于顶级自制力的人,可以先对整个知识架构有个顶层理解,再细分学习和实践。
对行动后的情况了解太清晰,愿望(V)会下降(知道没那么美好),阻力(R)会增加(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
更多知识带来的“什么都明白了”的快感,会降低对现实的不满(D);会沉迷于“解释为什么不行”,而非“行动改变”。
更糟的情况:给失败立牌坊
就是逃避,鸵鸟行为
给你的无能找个理由——我不是不能为,不是不愿为,而是不该为、不屑为
管理朋友圈
建立/维护关系的五种手段
花时间在一起
沟通双方都爱谈的话题
关系比正确更重要
为对方的目标做点事情
你做的事情如果对方觉得没有必要,加上你的热情,可能就变成对方的负担了;
为对方的目标做一点点小事,对于关系都是莫大的帮助;
真心夸奖
5+1定律:1次批评损害的关系需要5次夸奖来弥补;夸奖太多显得廉价,偶尔需要来一次批评,才显得你的夸奖有价值;
真心夸,有细节:只有有细节、明确的夸奖才是有效的;
别要夸奖:切记,莫要向他人索要夸奖!!!
小礼物
送好用+1的东西:最好的礼物是,他能真正用上,但比他平时用的高一个档次,他平时不会买的;(高太多他舍不得用也不行)
随心比节日好:平常想起来证明你心理有这个人。可以设立个随心基金,每个月送出去3~4个价格不高于120的小礼品。
人脉
你的关系只能影响到第三度人脉!网上的一个著名段子“六度人脉找到奥巴马”是不靠谱的。
人脉类别
一度人脉:工作生活相关的朋友140个+10个其他途径认识的;强关系
二度人脉:朋友的朋友,大概2900人;弱关系
三度人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大概22.9万人;弱关系
为什么弱关系这么强
数量大:20万比150的覆盖领域广的多
价值清晰:模糊了当事人的身份背景和利用关系,反而让事情本身的价值变得清晰
跨界:思想、知识结构差异大。按能力选搭档比按关系选好!名校>非名校;同事>校友>老乡;
思想夜宴
本质是找到三度人脉
本质:突破单机学习局限、去中心化设计,找到三度人脉
步骤
准备阶段
发起人邀请4个不同领域牛人,每个人再带一名陌生人(共8人,弱关系)
提取拉群定题
自我介绍时禁止谈资历,仅说明专业方向,避免变成布道会;
抛出3-5个具体问题;
投票选出最聚焦的话题,便于提前准备;
找个茶馆或封闭包间,周末下午开始玩;
激发讨论(核心环节)
环节
第一轮发言:每人5分钟陈述观点,快速输出核心见解;
自由交流:15分钟私下对话,深化观点碰撞;
第二轮辩论:70分钟自由交锋,挑战加速、整合解决方案;
主持人控场:打断冗长发言,记录员摘要关键点
规则:收获最大者买单(激励深度参与)
成果沉淀
不当晚出结论:避免冲动决策,次日整理讨论记录发群;
持续迭代:3-4次活动后筛选出稳定小组,成员互为外脑,自动共享资源;
优势
认知效率倍增:跨界视角解决复杂问题;
突破思维惯性:弱关系敢于质疑熟人回避的盲点;
构建认知杠杆:形成稳定的“联机大脑”后,成员自动为彼此筛选行业动态、推荐资源,实现持续跃迁;
兴趣、工作、人生
兴趣与工作
什么都喜欢,但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聚焦会让你的兴趣有机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形成“兴趣-->能力-->价值-->兴趣”的正循环
专注于“我能做好”&“我很想要”的事,幸福的概率会更高;
喜欢看美剧、看漫画,但没法以此谋生,怎么办
很多兴趣没法当工作
能当工作的兴趣需要长期训练,不一定熬得下去
大家兴趣都差不多,新奇、有趣、有创意、收入高、时尚、被尊重,人多竞争就大
兴趣当工作会不会没趣?
答案是:会
兴趣是内心戏,是你的内在动机
职业是通过满足他人和社会需求,而获取恰当的物质、精神需求的社会交换形式;
内在动机变成外在价值的标准来衡量就会变得无趣;
如何才能做好?
你的能力要足够好;
能力不顾会变成自己恶心、他人鄙视,没法坚持
你要懂得把外在目标变为内在目标;
不断能回到自己内心,外圆内方,才能很好的平衡职业与兴趣
一点都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办?
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工作
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工作
25岁前求成长机会
30岁前求平台
35岁求稳定上升的事业
40岁开始求财
开始找一门兴趣的8招
观察和记录自己那些“忘记时间流逝,特别快乐”的时刻在干什么
想想自己羡慕谁,他们又喜欢什么
翻翻自己的网络浏览记录,或者经常读的书的类型
做点测试;比如霍兰德、MBTI都行;
旅游
做点大家都喜欢的事,先动起来
给自己可能接触的职业方向排个序,搞不清楚的,跟做的好的人聊,再排序
找个有趣的人,让他带你混
生命中的大事
体验方式
这一切都让我们更加好地理解别人的世界,理解那些我们人生将会经历,却暂无经验的事。 所以要多读书,它可以使你快速、无伤害的体验各自世事无常、悲欢离合,让你更懂人情世故,而又不会遭受损失。在现实中体验人情世故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打击,而文学(非虚构类)可以帮助我们提前练习。
小说讲故事,呈现种种事情对于生命的影响;
诗人捕捉细微感受,让我们进入世界最敏感的神经;
电影带我们体验他人的一生,让我们陪主角一起欢乐与落泪;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80年代制)
正面大事前12
子女出生
结婚
突出成就荣誉
开始恋爱
复婚
晋升
入党入团
子女结婚
收入显著提升
领养孩子
入学或就业
业余培训
负面大事前12
丧偶
子女去世
父母去世
离婚
父母离婚
夫妻感情破裂
开除
刑事处分
家庭亡故
家属重病
政治性攻击
子女行为不端
LES表的启示
你现在经历的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生命清单帮我们理解:其实你那些真的不算事(失恋、穷、高考失利)
生命清单帮我们理解:别人在承受什么
我们现在的生活哲学到底值不值?
以靠前的负面事件为代价,换取靠后的正面事件,就是不值的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大事
青年(18~29)父母关系、婚恋、学习与友情相关
中年(30~49)子女学习、婚恋、死亡
更年(50~59)收入锐减、财产损失
老年(60~)司法政治、生活习惯改变
幸福的方式
感恩(Gratitude):内心对现在生活的惊喜、知足和欣赏,对现在生活的满足,知道今天来之不易;
感恩指向自己,而感谢指向他人。感恩比感谢更强大。
感恩的好处
用心发现身边的美好
提高自信与自尊
一个经常感恩的人,会发现自己拥有特别多。他的关注点也会从我缺什么到我有什么上来。这就是自信和自尊的人的典型特征。
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
建立、修复关系
因为一个理解今天来之不易,成功背后有无数的帮助你的人的人,很容易自发的帮助、支持他人。
感恩练习
每周写5个感恩日记,不少于140字(这是帮你更用心);
不用集中写,平时想到就记录下来,安静的时候再整理;
每隔2周,若发现感恩的人和事总是重复,就应该转换领域了;
每隔2周,你可能会发现感恩的人和事就那么几个,重复又重复,那么你要开始转换生活领域了,常见的领域有职业、心智成长、身心健康、家庭平安、朋友、娱乐休闲、财务等。你可以挑选其中1~2个每周来扫描一遍。
每个月拿出来整体看看,哪些最满意和感恩,哪些不那么好;作为下个月的努力计划;
可以用“改变日记”模板,一定要写出来,保存下来;
ETA
情绪的动力远比意志力大
也就是“上头”。这也是为什么要做战前动员的原因; 利用情绪,而不是用意志力对抗情绪。
这就不是个执行力问题——这时,真正障碍你的不是执行力,而是你没有被觉察的情绪。情绪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远远强大过你的意志力。
聪明的自我掌控者都知道,不和情绪对抗,顺着他来;高手甚至知道,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情绪。
ETA脱困四问
第一问:情绪(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中?我给自己的情绪打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事件(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的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目标(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有情绪一定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达成。(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行动(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与目标的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成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各种工具用途
戒贪:个人战略、年度计划、三件事,帮助你戒贪;(精简与聚焦)
戒嗔:ETA;许多对于人或事的愤怒,其实都源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向内思考)
戒痴:生命之花讲求平衡,帮你看到全局,避免死磕一个角落;(系统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