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蒋甲
读书笔记,蒋甲讲述怎样应对拒绝。比较好读。
这本《沟通的方法》是一本职场宝典,写了倾听的方法,沟通的三大原则以及18种常见的沟通场景下的具体沟通原则。
本书是第2版,主要讲了如何标准化的流程提高销售效率,站在客户的角度使用场景化的语言增强与客户的沟通。
这是一篇关于销售就是会提问(日)青木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作者:日-青木毅、提问式销售法、20个提问技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
作者:蒋甲(美)
蒋甲(JIA JIANG) 是“碰壁一百天”著名博客和视频的作者。几十家新闻机构报道了他的故事,包括《彭博商业周刊》( Bloomberg Businessweek)、Yahoo新闻、《赫芬顿邮报》( The Huffington Post)、《福布斯》( Forbes)、 Inc.com、MTV、高客传媒( Gawker)、《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福克斯新闻》(Fox News)、CBS的“杰夫•普罗斯特秀”节目( The Jeff Probst Show)。蒋是中国北京当地人,十几岁来到美国,追求企业家梦。江获得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MBA 学位和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学位。
重思拒绝P104
拒绝是主观的
拒绝是一种人类互动,每一个决定中至少有两个人的参与。拒绝通常更多地反应出拒绝者的特性,而非被拒绝者,拒绝绝不应该被当作普遍的真理和对一个人的终极判断。
拒绝只是一个观点
拒绝是拒绝者的观点,它深受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心理因素的影响。没有什么拒绝或接受是普遍的。
拒绝是有价码的
拒绝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被拒绝者被拒绝的次数足够多了,“不”最终会转化为“是”
接受拒绝P122
说再见前先问“为什么”
当被拒绝时,询问原因,可以打消我对对方动机的所有疑虑。
询问“为什么”甚至有可能将拒绝转化成同意
最开始被拒绝时,任然要继续交谈。“为什么”是具有魔力的一个词,它能引出拒绝的潜在原因,给被拒绝者一个机会,去解决问题。
撤退,不要逃跑
在被拒绝后尝试变换策略,如果这个做不到,那能不能做到别的呢?
妥协以及在最初要求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让步是非常有效的
推销产品时被拒绝,可以问对方是否可以将你引荐给其它部门或者客户。
被拒绝后不放弃,换一个更易接受的要求,就有更多的机会被肯定
合作,不要争辩
跟一个拒绝你的人争辩很可能是改变他想法的最差办法,实际上,这样做肯定会再被拒绝的,因为争辩把潜在的合作伙伴变成了敌人。
千万不要跟拒绝者争辩,要试图与对方合作,想办法让请求变得可行。
曲线救国,而非放弃
被拒绝后,更换其他人再试
改变环境
在决定是否放弃之前,要先退一步,向另一个人提出请求,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况之下提出请求。
准确定位赢得“是”
给出我的“为什么”,提出要求的时候解释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就更可能被接受
用“我”做开头提要求,可以保证人们能够理解,我是在请他帮忙,而不是假装帮助他们;能让提出请求者显得更真诚可信,永远不要在并不了解对方时假装为对方着想
正视疑虑,正视他人的疑虑,可以增加自己可信度的人;向对方承认你的请求中明显和潜在的反面因素,可以提升双方之间的信任度
找准目标群体:选择更适合的目标群体,可以增加被接受的概率;你不能改变别人,但你能认真地选择目标
给出拒绝
要耐心、要尊重:表现出耐心和尊重总能减轻拒绝的伤害度,有时还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和理解。拒绝通常是不容易让人接受的信息,在发出这个信息时拥有正确的态度,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影响。永远不要轻视被拒绝者。
要直接:当你拒绝一个人时,要快速直接地把坏消息说出来,可以之后再陈述原因,如果对方愿意听得话。没有人喜欢听到拒绝,到时人们更讨厌长篇大论的铺垫和“是的,但是。。。。。”这两种办法不仅不会减轻对方的痛苦,反而会造成更坏的影响。
给出替代方案:给对方一个可能得到“是”的选择,或仅仅做出简单的让步,都可以让对方在被拒绝的情况下任然敬重你。
寻找积极面
动力:拒绝可以变成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激励人取得成功
自我提升:忽略拒绝的伤害,它就可以成为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完善想法或是产品
值得被拒:有时候被拒绝是好事,尤其是公众看法严重被群体思维或传统思维所影响时,以及所提出的想法极具创造性时
品格培养:在艰难环境中寻求拒绝,可以培养自己的坚强品格,实现更高的目标
寻找意义P206
寻找同感:在这个世上,所有拒绝都被多人所经历。你可以利用拒绝和痛苦获得同感,理解他人。
寻找价值:不断重复的拒绝可以作为标尺来衡量一个人的决心和信仰。那些最伟大的成功故事都源自令人痛苦的拒绝。
寻找使命:有时候,生活中最残忍的拒绝对被拒者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使命。
寻找自由P221
自由开口问:我们经常剥夺自己开口要某个东西的权利,只因为害怕别人的拒绝和白眼。但其实只有迈出第一步,才可能会发生奇妙的事情
自由的接受你自己:内心对赞同的渴望逼迫我们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可,但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认可
寻找力量
超然忘结果:把目光放在可控因素上,比如我们的付出和行动,然后忘记不可控的结果,比如接受或者拒绝,长远来看,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