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矿物质
关于矿物质的思维导图,介绍了 钙、磷、铁、碘、铬、铜、硒、锌的知识,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编辑于2023-04-22 23:31:47 湖北省矿物质
概述
分类及定义
常量元素(macroelements):机体中含量大于体重的0.01%,钙、磷、钠、钾、氯、镁、硫7种为人体所必需。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机体中含量小于体重的0.01%者。
必需元素(8种):铁、锌、硒、铜、碘、钼、钴、铬
可能必需元素(5种):锰、硅、镍、硼,钒
低剂量可能有功能元素(8种):氟、铅、镉、汞、砷、铝、锡、锂
分布及代谢特点
在体内呈不均匀分布:钙、磷——骨骼、牙齿,铁——红细胞,碘——甲状腺,钴——造血器官,锌——肌肉组织。
在体内不能生成,也不能被代谢消失
体内各种元素之间在吸收、利用及功能上存在拮抗或协同作用的相互作用
生理功能
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成酸性食品通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肉、鱼、蛋类为成酸性食品。
蔬菜、水果等含有丰富的K、Na、Ca、Mg等元素,在体内代谢后则生成碱性物质,能中和酸性体液。所以蔬菜水果是碱性食品。
应当指出,并非具有酸味的食品是酸性食品。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组织液中钾、钠离子提高其兴奋性,钙、镁离子则降低其兴奋性:当离子比例适当时,则保持其兴奋性
是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构成部分
钙
概述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占体重的1.5%~2.0%,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少量为无定形钙。0.5%的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称为混溶钙池(miscible calcium pool),与骨钙维持动态平衡。另外0.5%的钙与柠檬酸螯合或蛋白质结合。
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与牙齿
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促进酶的活性
参与血凝过程
其他功能: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某些激素的分泌和多种酶的释放
吸收代谢
吸收类型: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共存
排泄途径:粪便、尿液、汗液、乳汁
缺乏表现,婴幼儿——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佝偻病,成人、老年人、绝经后妇女——骨软化、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参考摄入量
血钙、尿钙不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合适指标,24h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与膳食钙摄入量相关,可作为评价指标,钙平衡测量是目前较实用的评价方法
成人RNI:800mg/d,无明显损害水平:1500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2000mg/d
食物来源:奶与奶制品、水产品、骨粉、牡蛎粉
磷
概述:成人体内含量约占体重的1%,85%~90%左右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纯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生理功能
骨、牙齿以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
调节能量释放
生命物质成分
酶的重要成分
物质活化
参与调节酸碱平衡
吸收与代谢:膳食摄入的磷70%在小肠吸收,食物中的磷大部分时间磷酸酯化合物,必须分解为游离的磷,以无机磷酸盐的形式吸收。排泄:血浆中的无机磷酸盐主要经过肾小球过滤从尿中排出。
缺乏很少见,食物中几乎都含有磷。过量磷酸盐可引起低钙血症,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强,手足抽搐和惊厥。
参考摄入量,成人RNI720mg/d,钙磷比值维持在1:1~1.5之间,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500mg/d。
食物来源:瘦肉,禽,蛋,鱼,坚果,海带,紫菜,油料种子,豆类等。
铁
概述
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内的铁可分为功能性铁和贮存铁。功能性铁分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酶类,贮存铁包括铁蛋白(ferritin)、含铁学黄素(hemosiderin)。
生理功能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A以及某些呼吸酶的构成成分,参与体内O2与CO2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参与体内维生素A的转化、嘌呤与胶原蛋白合成、抗体生成、脂类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促进红细胞的形成与成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吸收代谢
食物中铁的两种存在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三价铁)。吸收形式为二价铁。
缺乏表现
缺乏导致冷漠呆板、儿童易烦躁、抗感染能力下降:心慌、气短:贫血、皮肤干燥、毛发干枯
参考摄入量
18~成年男性12mg/d(RNI),18~成年女性20mg/d(RNI),成人铁UL为42mg/d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豆类、干果、蛋黄
碘
概述
人体内约含有20~50mg的碘,50%分布于肌肉组织中,20%分布于甲状腺中,10%在皮肤中,其余的分布于骨骼、其他内分泌腺和中枢神经系统。
生理功能
能量代谢,促进体格发育,脑发育。
吸收代谢
吸收形式为无机碘,吸收后部分在甲状腺被合成甲状腺素贮存,其余通过血液运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代谢随尿液、粪便、乳汁排出。
缺乏表现
缺乏导致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新生儿生长损伤(呆小症)及死亡,过量可引起高碘性甲状腺肿
参考摄入量
成人RNI为120ug/d,UL为600ug/d
食物来源
加碘食盐、海产品
铬
生理功能
(1)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粉,调节糖类代谢,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2)影响脂肪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3)促进RNA的合成
缺乏症
生长迟缓、葡萄糖耐量损害、高葡萄糖血症
食物来源
肉类和整粒粮食、豆类
铜
生理功能
(1)参与铁代谢(2)参与胶原蛋白形成(3)参与超氧化物转化(4)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缺乏症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先天性遗传缺陷病、过量导致Wilson氏症
参考摄入量
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鱼类,坚果和干豆类
硒
生理功能
(1)抗氧化功能(2)解毒功能(3)免疫功能(4)参与甲状腺代谢(5)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6)抗肿瘤作用
缺乏症
克山病、大骨节病、肝病
膳食参考量
成人RNI为60mg/d,成人UL为400ug/d
食物来源
鱼子酱、海产品、水产品、肝脏、瘦肉、豌豆、扁豆
锌
概述
人体内含锌2~2.5g,锌在体内多以结合态存在,游离锌含量很低。
生理功能
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
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促进食欲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吸收代谢
在小肠吸收,吸收后锌与血浆蛋白或运铁蛋白结合在体内转运,通过胰腺、尿和汗液排出
缺乏表现
缺乏导致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异食癖、性成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障碍、性功能减退、免疫低下
参考摄入量
成人男女RNI分别为12.5和7.5mg/d
食物来源
贝壳类海产品、瘦肉、动物内脏、干果类、奶酪、虾、花生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多为非血红素铁,动物性的铁有一半左右为血红素铁。蛋类存在的卵黄高磷蛋白可阻碍铁吸收。牛奶是一种贫铁食物,且吸收率不高。
不利因素:草酸、植酸、膳食纤维、脂肪、乙醇
有利因素:(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膳食钙磷比例)
主动转运的影响因素:膳食因素、生理因素、(如体内钙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生长、妊娠、哺乳、年龄、性别等)、药物因素(有利:雌激素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