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这是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维导图,涵盖从1919-1949的历史,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会议及其意义,有助于全面、清晰地了解这一伟大革命历程。
这是一篇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思维导图,涵盖从1840-1919的历史,详细阐述了各时期的重要事件、成果、失败原因等内容,有助于清晰地把握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脉络。
涵盖了高考语文所涉及的各类题型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古诗文阅读,小说阅读,散文阅读。标点用法,语言表述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工人阶级登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
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性运动
五四运动
1921
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1923
中共三大(1923.6)
正确估计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党,实现国共合作
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开展
改组中华女界联合会(1921.8)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5)
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
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是一种新式的农民运动
香港海员罢工(1922.1)
中共二大(1922.7)
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最低纲领
二七惨案(1923.2.7)
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得到加强
1924-1927
孙中山逝世(1925.3.12)
黄埔军校开学(1924.5)
国民党一大(1924.1)
新三民主义
三大革命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国共第一次合作
东北易帜(1928.12.29)
国民党不再代表革命联盟的阶级,而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与北洋军阀没有本质区别
国民党名义上统一中国
宁汉合流(1928.2)
反革命政变(1927.4.12)
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中山舰事件(1926.3)
中共汉口特别会议(1926.12.13)
没有解决党在迫在眉睫的危局中如何生存并坚持斗争的问题,反而决定右倾主义的错误方针
中共五大(1927.4.27-1927.5.9)
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正确原则
对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施土地革命,如何建立党的武装等,没有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大革命
中共四大(1925.1)
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完整的规定
五卅惨案(1925.5)
是中国工人运动史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大罢工
北伐战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受到严重打击
比先前任何一次革命群众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为深刻
1927-1936
九一八事变(1931.9.18)
日本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一二.九运动(1935.12.9)
华北事变(1935)
改建东北抗联(1936.12)
西安事变(1936.12.12)
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八七会议(1927.7)
土地革命战争
秋收起义(1279.9.9)
三湾改编(1279.9.9)
支部建在连上
井冈山会师(127.9
古田会议(1929.12)
中共六大(1928,1)
五次反围剿(1930.10-1933)
长征(1934.10-1936.10.22)
遵义会议(1934.12)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时候挽救了党
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开启中共独立自主解决中共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抵达吴起镇(1935.10.19)
1937-1945
抗日战争
战略防御
卢沟桥事变(1937.7.7)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平型关大捷(1937.9)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淞沪会战(1937.8.13-1937.11.12)
太原会战(1937.11)
南京大屠杀(1937.12)
台儿庄之战(1938.3)
武汉会战(1938.6-1938.10)
标志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相持
国军败多胜少
客观上,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主观上,简而言之是国民党不行
战略相持
国民党五大(1939.1)
把对付共党作为重要议题
百团大战(1940.8-1941.1)
人民军队作战以游击战为主
皖南事变(1941.1)
长沙会战(1939.9-1942.1)
对日入缅作战(1942.2)
豫湘桂大溃败(1944.4-1945.1)
国党转入消极抗战
扩张官僚资本
压制民主运动
战略进攻
波茨坦公告(1945.7.26)
苏联红军进入东北(1945.8.9)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95.8.9)
日本投降(1945.8.15)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胜利原因
爱国主义
党的领导
全民族抗战
国际支援
意义
粉碎日本军国主义图谋,捍卫国家与领土完整,洗刷近代以来民族耻辱
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
促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为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重要基础
中共七大(1945.4.23-1945.6.11)
三大作风
毛泽东思想
标志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
延安整风运动(1941.5)
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根据地建设(1941.5—1945)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5.5-1938.6)
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系统阐明持久战方针
1946-1949
重庆谈判(1945.8.28-1945.10.10)
双十协定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容忍任何民主改革
增进群众对中共的了解
战略防御(1946.6-1947.6)
全面内战爆发(1946.6.26)
学生运动高涨
抗暴运动(1946.12.30)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5.20)
根本上粉碎了国党速战速决的计划,使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战略反攻(1947.6-1949.9)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6)
国党陷入被动地位,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拉开帷幕
国党区恶性通货膨胀(1948)
国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爆发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渡江战役(1949.4.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0.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21)
各民主党派相继成立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
“第三条道路”最终破产
土地改革运动(1946-1948)
领导广大农民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根基,为建立新中国奠定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