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因火灾防治系统辨识要素清单
这是一篇关于外因火灾防治系统辨识要素清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电气,机电 设备,打钻作业,瓦斯燃烧,爆破作业,机械截割、摩擦,公共部分。
编辑于2025-08-25 16:53:40外因火灾防治系统辨识要素清单
电气
电气防爆
井下使用防爆等级与矿井瓦斯等级不符的电气设备。
井下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防爆电气设备及设施。
未定期开展“全覆盖、无盲点”的电气防爆、三大保护评价工作。
井下在用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出现失爆。
非本安、非防爆设备无措施临时入井使用。
三大保护
井下供电系统的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不可靠,未按规定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核算、调校和整定。
井下固定变电硐室电气设备未按期检测检验,检测项目及试验的没有全覆盖。
风电、瓦斯电闭锁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要求设置。
远方漏电试验时未严格按照措施要求进行试验。
井下低压漏电保护装置未进行日常试验。
电缆
井下使用非“MA”安全标志电缆,阻燃性能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电缆连接装置:接线盒淋水、进水,接线盒接线柱松动、压紧螺母松动;接线盒两端电缆受力。开关上腔当作接线盒串线接线柱过热松动。
电缆未按照规范连接和敷设,带电动力电缆(660V及以上)埋压敷设或盘圏成堆,降温措施不到位。
开关过流保护过流额定值超过被保护电缆额定的载流量。
电缆未按照规定进行绝缘测试。
检修
井下采掘地区电气设备未按规定定期检修及检测检验,检修后的电气设备检测检验项目和质量不符合要求。
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
验电、放电前没有检查设备前后10m范围内甲烷浓度,放电、打短路接地线操作前没有验电。
井下在用变频器等内置大电容设备停电后未按规定等待时间开盖检修。
井下在用电机车、单轨吊等运输设备检修未在专用硐室进行。
井下、井筒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
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未停止突出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未制定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未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的。
机电 设备
子主题
带式输送机
井下使用的阻燃带式输送带、托辊和滚筒包胶等材质的阻燃性能和抗静电性能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主要运输巷带式输送机没有安装张紧力下降保护或张紧装置失效,造成驱动滚筒与胶带间过度打滑。
带式输送机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过速保护、烟雾保护、温度保护和超温洒水装置等保护不齐全或失效。
装有制动装置的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启动状态反馈信号未接入带式输送机开机安全回路;制动装置闸间隙不符合设备运行和检修规定。
防逆转装置不完好或失效,轴承摩擦起热,引燃附近可燃物。带式输送机重载起动,胶带与驱动滚筒打滑。
带式输送机未安装火灾测报和灭火系统,滚筒下风侧10m-15m未安设CO传感器、烟雾传感器。
带式输送机巷道中未按要求每隔50m设置消防供水支管和阀门。
装有带式输送机的巷道最低风速低于0.25m/s。
带式输送机托辊不转,胶带与拐弯装置、托辊过度摩擦;胶带跑偏与机架摩擦。
转载点积煤、积矸超过卸载滚筒底边,胶带被积煤压住造成过载。
巷道底鼓、机尾滚筒及底皮带煤矸清理不及时摩擦带面。
带式输送机机头处前后20m范围内使用可燃性材料支护,或堆积可燃性物。
蓄电池动力装置
高瓦斯矿井使用架线电机车运输。
井下充电硐室通风系统不符合规定。
蓄电池动力装置没有在充电硐室内进行充电。
充电设备不完好,各类保护设定未按说明书要求设定,使用老化的蓄电池。
充电设备接口没有防反向充电保护措施。
未按规定设置氢气传感器。
柴油动力装置
柴油发动机排气超温、冷却水超温、尾气水箱水位、润滑油压力等保护装置不齐全或失效。
柴油发动机壳体采用铝合金制造;非金属部件阻燃和抗静电性能不符合要求;油箱及管路未使用不燃性材料制造。
柴油机单轨吊主机单元内设施和线缆及管路,有灰尘、油污及杂物清理不及时。
油箱最大容量超过8h用油量,尾气排放不满足相关规定,未配备灭火器。
使用煤矿用防爆型柴油动力装置机车运输的矿井,行驶车辆巷道的供风量不满足同时运行最多车辆数的需要,配风量小于4m3/min·kW。
使用防爆柴油动力装置的矿井,未按规定设置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绞车
无极绳绞车驱动处摩擦轮钢丝绳间咬合摩擦出火花。
油脂
井下存放汽油、煤油、松香水、酒精等,存放地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柴油未装入盖严的铁桶内。
井下使用过的空油筒没有及时运送上井,在井下存放。
井下有刷漆作业时,在井下配漆、喷漆。
打钻作业
钻机施工地点下风侧10m范围内未正确悬挂CH4、CO报警仪。
钻场未配备足够数量合格的防灭火材料和灭火器。
采用风力排粉未安装风、水三通实现供水、供风随时切换。
钻头、钻具等出现杆头不匹配、磨损严重、损坏等情况,钻进时钻杆空转、钻头硬摩擦。
发生卡钻、顶钻、钻压异常、钻屑温度异常、排粉不畅等情况,未停止钻进查明原因而继续进行钻进。
打捞钻杆认套时,打捞钻杆与被捞钻杆摩擦时间长,有CO涌出。
瓦斯燃烧
调整抽采管路时未提前抽空管路内积存瓦斯或抽采系统日常维护不到位,造成大量瓦斯逸散至巷道内,遇明火造成瓦斯燃烧。
工作面上隅角、掘进面、钻场、高冒区等地点瓦斯积聚,遇明火造成瓦斯燃烧。
工作面上下端头的锚杆、锚杆盘及锚索托盘未拆卸,采空区、上隅角坚硬顶板断裂时摩擦金属材料产生火花,引燃采空区瓦斯。
采掘工作面有瓦斯涌出的钻孔遇明火造成瓦斯燃烧。
爆破作业
违规爆破(明炮、糊炮)。
爆破作业未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和 “三人连锁爆破”制度。
炮眼封泥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采用煤泥封孔。
炮眼封泥长度不符合规定要求。
无封泥、封泥不足、无水炮泥或者不实的炮眼进行爆破。
爆破孔与老孔(探煤钻孔,抽采孔,水力冲孔洞等)联通,爆破引燃积存瓦斯或煤尘。
顶板来压期间进行切顶爆破作业(重点在装药);处理采空区悬顶,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架间、架后向采空区打眼爆破。
机械截割、摩擦
采掘工作面(综掘、综采)遇有坚硬岩石、坚硬夹矸、黄铁矿结核等时,未采取松动爆破处理措施而进行强行截割,喷雾装置不可靠。
遇老空遗留支护、顶板支护等金属支护材料,未采取处理措施,强行截割产生火花,未采取铁对铁摩擦防高温措施。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和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和石门揭煤工作面,采用耙矸机作业,钢丝绳摩擦产生火花。
公共部分
矿井无地面消防水池或消防水池水量不足200m3;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不完善或未按规定设置消防支管、阀门。
消防材料库的器材设置未每季度定期检查、整改隐患。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没有妥善存放;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没有妥善存放并送到地面处理。
采用高分子化学注浆材料充填破碎顶板、煤体,降温措施不到位。
未使用阻燃风筒,或违规使用其他可燃材料。
矿井每季度未对反风设施检查1次,反风设施不具备随时反风条件。每年未进行1次反风演习,反风时风量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反风方式方法及技术要求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没有定期排查治理火灾隐患,编制、完善和定期演练矿井火灾应急预案。
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有烟火或者用火炉取暖。
井下机械运转部分没有定期保养维护,未定期加注润滑油,摩擦生热。
没有按规定安设压风自救装置,风压风量不满足使用需求。
自救器日常检查、维修、更换不及时,员工不能熟练使用自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