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再向总理说实话》读书笔记
《再向总理说实话》是2012年8月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昌平,本书主要是对前三十年三农政策的梳理和盘点,收藏下图阅读吧!
这是一篇关于城市的问题的思维导图,包括避邻主义的本质、表现,房地产泡沫,产业空心化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德国模式的思维导图,讲述了竞争秩序理论、瓦尔特欧肯、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莱茵模式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区别。
这是一篇关于共同富裕的思维导图。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再向总理说实话》
1993-2002年农业政策失误
最大问题:增产不增收
农业发展第一阶段的配套政策
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供大于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农产品产量,1982年齐备,1984年出现了第一次卖粮难
供求平衡:技术密集+组织密集+资本密集+品牌密集=价格增长收益
农业垄断:技术密集+组织密集+资本密集+品牌密集+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追求定价权收益和稳定市场份额
90年代后期,公司+农户
政府将增加农民收入的责任委托给资本
公司占有了农业领域收益
政策迷失
消灭村社共同体
1988年剥夺村集体“农转非”的权利
90年代,乡村企业强制性改制
90年代,部门垄断,农药、种子、化肥专营,生猪定点屠宰
2003年随着“三提五统”“农业税及附加”消失,村集体丧失了土地收益
扶持资本剥削小农
禁止农民合作金融,扶持部门垄断资本
禁止小农加工、流通等,扶持龙头企业
扶持资本垄断农业生产资料
扶持资本兼并小农土地
医疗、教育、养老资源非农化
亚洲农民组织化形式
公司+农户:农民被组织
综合农协:以乡镇为边界、以金融为核心
村民村社共同体:以社区为边界、以土地合作为核心
农民组织形式优劣的判定标准
有利于主要农产品安全和转型期社会稳定
有利于共同富裕,有利于社区建设和治理
农民主导,自主性日益增强
所谓工业化就是剥夺了农民种厂子的权利 所谓城市化就是剥夺了农民种房子的权利
2003年以来三农政策回顾
政策纠偏
取消农业税
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农民养老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启动新农村建设
增加补贴、扩大补贴范围
出台《专业合作社法》
土地承包变为长久不变
问题
政策不是有机整体相互促进,各部门各行其是,又不归基层管,破坏了乡村治理的能力
农村发展建设的主体不是农民
剥夺了农民种房子、种厂子、资质的权利
部分地区和农产品进入第三阶段
东北、胶东、海南、新疆、内蒙古
生猪、大豆、棉花
全球化、高度发达、高度竞争
农产品武器化:补贴——》定价权和稳定市场份额
种子等生产资料被国外垄断
转基因技术研发应用缺乏国家主导
外国资本落地,享受红利,抢占市场份额、定价权收益
产品出口越来愈多,成为买方市场
农业附加值被外国资本占有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集体经营土地所有权、集体经济和社区公共服务
承包农户经营土地使用权和家庭经济
集体制度瓦解的10大负面后果
村庄共同体丧失治权,共同体产权难以保护
双层经营体制解体,小农市场地位变得更加弱势
村社内部不公平占有土地合法化、永久化,村庄分裂
集体所有制下以村社为基本单位得“结平衡账”机制消亡
耕地被私搭乱建,无法制止
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倒退
为农村“二次飞跃”设置了重重障碍
农村劳动力短缺
新农村建设事倍功半
危及粮食安全
农村金融的两种思路
私有化+外置金融
城郊土地或大城市的农村具有高“农转非”的预期
集合化+内置金融
土地价值低,抵押贷款规模小,银行运营成本高
信息不对称,风险难管理
土地分散,价值偏低,信用度低
市场机制发挥调解市场作用的前提
市场供给力量
市场需求力量
权力平等、力量均衡
农产市场价格暴跌暴涨的原因——定价权垄断
两大市场阵营权力不平等,力量不均衡
政府部门官商勾结,不扶持弱势一方
发挥城市居民消费合作社+农村农民生产合作社再农产品生产、收储、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作用
需求合作联盟
倡导居民拒绝消费价格异常的农产品
和农村生产合作社达成直接购销关系
一村一品
全村人共用一个品牌,内部自律会很强
品牌村名一体化
按照统一的技术生产标准生产
村社共同体职能
发展经济
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快速城镇化、城市化的三个办法
经济开发区
政府迁址
教育园区
十字路口的中国三农
基本国情和国际环境
二元全球化转向一元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精英与发达国家利益一致,与国内民众不一致
三农成为被全球化的经济要素,而非全球化成果的分享者
生物能源产业化、农产品武器化
全球制造业出现中国拐点
过去一般制造业是梯度转移的,少数人服务多数人
在中国成为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人均价值过低
出口导向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结局三农问题的路径破产
绿色地球、低碳生活思潮
内部、外部人地关系同时高度紧张
全球人口激增,普遍人地关系紧张
国际农产品增量有限,有机标准化可能会加速农产品短缺
生物能源产业化增加了农产品需求
人口大国同步进入现代化进程
粮食的边际产量变低
提高边际产量的方法
兴修水利
技术进步
增加石化资源
水利
水利标准要更加高
建设高标准小水利
运营维护水利设施的主体
育种
好种子+石化资源的投入
微生物农业,破解高污染、高消耗农业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并存
老龄化条件下的现代化
《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
1949-1978 加快完成国家工业化,提高国家自主性:牺牲农民自主性而不能持续
1978-1988 恢复农民自主性创造性-回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带动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国家工业化整体提升-国家自主性显著增强
80年代后期 乡镇企业“过渡论”: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水平低,没有前途,国家主导补资本主义的课-加大对外开放-以市场换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促进高水平的国家工业化,以此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土地法》出台,剥夺了农民种房子,种厂子的权利
1987年财政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分灶吃饭:以1986为基数,乡镇每年以7%递增向县市上缴财政收入
90年代初分税制改革,中央财力由30%上升到50%以上,省财政占24%左右,经过市县一级,乡镇财政困难
推动国外资本与南方资本相结合,增加国外资本扶持力度,提高了国外资本的竞争能力
未来30年三农政策
社会主义三农发展方向
培养社会主义农民
有社会主义觉悟
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技能
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管理
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基本生产资料和农田基础设施归集体所有,耕者才有田
村社集体经济和农民家庭经济并存
农业发展成果由农户、集体、国家共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共同富裕
社会事业充分发展
民主政治
政治参与
村民自治
三农政策发展基本原则
把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前提下思考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
保护农民和村社共同体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主体地位
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部收益优先让农民和农村共同体分享
坚持土地所有制和共同富裕前提下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把城乡平等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前提下思考我国农村政策
在秃顶政策上,让农民和农村平等分享土地工业化、城市化增值收益
在社会发展政策上,城乡公共事业同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向农村倾斜
把农民当家作主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前提下思考乡村政治制度安排
白农民赋权放在三农发展的首要位置,在此前提下综合考虑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基本组织制度、农村基本治理制度的完整统一
策略重点
重建村社共同体
四权统一
三位一体
经济发展
一套人马,三套班子
村民大会
村委会
经济联合社
结平衡账
政府依靠村社共同体
其他补充制度
农转非减半:政府、所有者各得一半
农民退出村社共同体,市民进入村社共同体
镇长直接选举和乡镇自治制度
与农村发展配套的教育体系
中心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