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方剂(1)
这是一个关于方剂(1)的思维导图,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结果确立治法,并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宜药物,明确用量,规定配伍方法与制备形式,用于防治疾病、调理身体的药物组合体。
编辑于2025-09-04 16:15:58方剂
开窍剂
理气剂
理血剂
治风剂
治燥剂
祛湿剂
祛痰剂
消食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健脾消食
健脾丸
驱虫剂
乌梅丸
涌吐剂
瓜蒂散
治痈疡剂
散结消痈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
五味消毒饮
四妙勇安汤
大黄牡丹汤
托里透脓
透脓散
补虚敛疮
内补黄芪汤
安神剂
固涩剂
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证 益气健脾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六君子汤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陈皮 半夏 +参苓术草+姜草
异功散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陈皮+参苓术草+生姜 大枣
香砂六君子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木香 砂仁+陈夏参苓术草+姜
参苓白术散
脾虚湿盛证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莲子肉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 白扁豆+参苓术草
补中益气汤
1.脾胃气虚证 2.气虚下陷证 3.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善,亦治阳虚外感因
芪术参草+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玉屏风散
表虚自汗 益气固表止汗
防风 黄芪 白术
生脉散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补血
四物汤
营血虚滞证 补血调血
地芍归芎
桃红四物汤
血虚兼血瘀证 养血活血
桃仁 红花+地芍归芎
当归补血汤
血虚发热证 经期 产后血虚发热 补气生血
黄芪当归(5:1)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归脾汤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归脾汤中术参齐,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黄芪 白术 人参 龙眼肉 当归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木香 姜枣草
气血双补
八珍汤
气血两虚证 益气补血
参苓术草+地芍归芎
十全大补汤
气血不足证 温补气血
八珍汤+肉桂 黄芪+姜枣
人参养荣汤
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 益气养血,宁心安神
参苓术草+地芍归+橘皮 五味子 远志
补阴
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肾阴精不足证 填精滋阴补肾
熟地黄 山萸肉 干山药 泽泻 牡丹皮 茯苓
知柏地黄丸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知母 黄柏+六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肝肾阴虚证 滋肾养肝明目
枸杞 菊花+六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肺肾阴虚证 滋补肺肾
麦冬 五味子+六味地黄丸
都气丸
肺肾两虚证 滋肾纳气
五味子+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真阴不足证(肾阴亏损较重者)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左归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 龟鹿二胶菟丝入,补阴填精功效奇
大怀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肉 川牛膝 菟丝子 鹿胶 龟胶
左归饮
真阴不足证(轻证) 补益肾阴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炙甘草汤(复脉汤)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2.虚劳肺痿 滋阴养血,益气壮阳,复脉定悸
炙甘草汤姜桂参,麦冬生地火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黄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大补阴丸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合成方 猪髓生用炼蜜丸,滋阴降火效力强
熟地 龟板 黄柏 知母
一贯煎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滋阴疏肝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 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二至丸
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证 补肾养肝
冬青子 墨旱莲
益胃汤
胃阴不足证 养阴益胃
沙参麦冰糖,玉竹细生地
沙参 麦冬 冰糖 细生地 玉竹
补阳
金匮肾气丸
肾阳气不足证 补肾助阳,化生肾气
干地黄 薯蓣(山药)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
右归丸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角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鹿角胶 杜仲 肉桂 当归 制附子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喑痱 舌强不能言 足废不能用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蓉附桂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熟干地黄 巴戟天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 附子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 菖蒲 远志
龟鹿二仙胶
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鹿角 龟板 人参 枸杞子
七宝美髯丹
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涂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肝精血独
赤白何首乌 赤白茯苓 牛膝 当归 枸杞子 菟丝子 补骨脂
表里双解剂
温里剂
袪暑剂
清热剂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柴 芩 4:3)
1.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 3.疟疾 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柴芩参夏姜枣草
蒿芩清胆汤
少阳湿热痰浊证
青蒿脑 淡竹茹 仙半夏 赤茯苓 青子芩 生枳壳 陈广皮 碧玉散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清暑化气又利湿,湿热轻宣此法良
调和肝脾
四逆散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痛
柴芍甘枳
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
逍遥散
肝郁血虚脾弱证(抑木扶土法)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柴胡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甘草
痛泻要方
脾虚肝郁之痛泻 泻必腹痛,泻后痛减
术芍陈风
白术 炒白芍 炒陈皮 防风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
寒热互结之痞证
半夏泻心芩连草,干姜人参和大枣 寒热互结之痞证,法在降阳而和阴 连芩参夏姜枣草
半夏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大枣 甘草
泻下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干妈贵姓)
三拗汤(麻黄 杏仁 甘草) 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大青龙汤
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 2.溢饮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石膏 生姜 大枣 (麻黄汤+膏姜枣)
桂枝汤(比例桂芍1:1)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九味羌活汤(分经论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 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兼甘草,三阳解表效力彰
香苏散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香附子 紫苏叶 甘草 陈皮
小青龙汤
外寒内饮证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芍药 炙甘草 (桂枝汤+五味辛半夏)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嗽散
风邪犯肺之咳嗽
紫菀百部 桔梗白前 荆芥陈皮 甘草
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紫苑百部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温病初起
连翘 银花,薄荷 牛蒡子 荆芥穗 淡豆豉 ,芦根 桔梗 竹叶 甘草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勿过
桑菊饮
风温初起 邪客肺络证
桑叶 菊花,杏仁 桔梗,薄荷 连翘 芦根,甘草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邪,邪热雍肺证
麻黄 石膏,杏仁,甘草
柴葛解肌汤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羌活 白芷 芍药 桔梗 石膏(槌法)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升麻葛根汤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解肌透疹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
人参败毒散
脾气虚弱,外感风寒湿邪
人参 茯苓 甘草 白芷 桔梗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川芎 薄荷 生姜
人参败毒茯苓草,芷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人参 紫苏叶 陈皮 枳壳 前胡 半夏 干葛 木香 甘草 桔梗 茯苓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麻附细辛汤
阳虚感冒,助阳解表 治疗里虚寒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遏能康
麻黄 附子 细辛
加减葳蕤汤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葳蕤(玉竹) 白薇 豆豉 生葱 桔梗 甘草 薄荷 大枣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葱白七味饮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
葱白 新豆豉 葛根 生姜 麦冬 生地黄 千扬水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