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队文职公共课-世界史
这是一篇关于军队文职公共课-世界史的思维导图。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虽然世界的历史本身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前就存在,但是人类一直到近现代才真正用这个概念来研究和述说历史。
编辑于2021-08-26 11:01:36世界史
古文明
古希腊
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 最重要的城邦是斯巴达(威猛)和雅典(文艺)。 公元前 5 世纪,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菲迪皮茨)胜利,希腊空前繁荣。 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控制了希腊。不久,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出兵东征,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总结:文武双全→一致对外(希波)→兄弟闹翻(内战)→坐收渔利(马其顿)→大肆扩张(亚历山大)
一个史诗三个人物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英雄史诗)——《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和《奥德赛》(返程冒险故事)的统称。 特洛伊战争:一人:阿喀琉斯(扮神之人;之踵,太阳死射中脚后跟而死) 一马:木马计。 古希腊三杰(师徒三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徒孙) 苏格拉底:西方哲学奠基者,四大圣哲之一(释迦摩尼、孔子、耶稣、) 柏拉图:《理想国》和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治国)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罗马(国家)
公元前 509 年,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成共和国,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统治实权,是一个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 凯撒:终身独裁观;被元老院砍死 ↓ 屋大维: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统治者,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公元 2 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开始的两百年间,局势稳定,经济繁荣。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76 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 1453 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法律
( 1)《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2)《国法大全》(《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它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 现存世界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
 佛教:四谛:苦集(欲望)灭道(修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基督教:一神论:犹太教(上帝)、基督教、伊斯兰教 道教:黄老:黄帝、老子
佛教
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形成了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食、首陀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佛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产生时间:是公元前 6 世纪 产生地点: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创始人:是乔达摩 · 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官方推行: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建立第一座官拜寺庙—白马寺
基督教
公元 1 世纪,基督教由犹太的拿撒勒人耶稣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创立。 基督教的经典著作是《圣经》 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教派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是 7 世纪初, 产生地点是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 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他宣传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是《古兰经》
三教比较

中世纪
新航路开辟(行动)
1487 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1492 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 1497—1498 年,达 · 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 1519—1522 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他的船队完成航行,本人在途中被砍死)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第一次思想启蒙
文艺复兴(思想)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 14 世纪至 16 世纪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神→人) 代表人物: 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 美术三杰——达 · 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雅典学院》、米开朗琪罗—《大卫》雕像、《创世纪》画; 莎士比亚:四悲剧(王子赛李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喜剧(夜夜人欢喜):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思想启蒙
第二次思想启蒙
各国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资产阶级限制王权→内战→复辟→光荣革命(1688年詹姆士二世退位) 《权利法案》—英国 历史意义: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 13 个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标志:1775 年 4 月的莱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托马斯 · 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胜利的标志:约克镇战役 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历史意义: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
法国大革命
 历史意义: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欧美工业革命
考对应关系  第一次:珍妮机—哈格里夫斯;蒸汽机—纽克曼(瓦特改良);蒸汽轮船—富尔顿;蒸汽机车—史蒂芬森 第二次:电车—西门子;汽车—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
起因:美国南部 11 个州,以亚伯拉罕 · 林肯于 1861 年就任总统为由陆续退出联邦,另成立以杰斐逊 ·戴维斯为“总统”的政府,并驱逐驻扎南方的联邦军,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乱”州。 1865 年 4 月 3 日,联邦军攻克里士满。 4 月 9 日,同盟军总司令罗伯特 · 李将军率部 2.8 万人向联邦军投降,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美国恢复统一。 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南北战争 葛底斯堡演说:民有民治民想 《飘》背景:南北战争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消除种族歧视 
日本明治维新
自上而下的 历史意义:日本近代史开端;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脱亚入欧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于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为 1922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一战
结果:法胜德负
定性:非正义战争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

定性:反法西斯战争
标志开始:1939年 德国闪电战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出动 58 个师近 150 万人, 2800 辆坦克, 2000 多架飞机,分 3 路向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发起突然袭击。 9 月 3 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太平洋战争
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突然向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大规模偷袭(标志太平洋战争的开始),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 属于太平洋战争的战役: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
结束: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9.2密苏里号美舰签字
重要会议
考对应关系:  开罗会议:美、英、中三国;《开罗宣言》;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苏、美、英三国;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战役”。之后盟军采取了世界上最大的两栖登陆战——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联合国五常:美英苏法中 波茨坦会议:苏、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
联合国成立及演变
时间:1945 年 10 月 24 日 《联合国宪章》于 1945 年 10 月 24 日起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1971 年 10 月 25 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
1955 年 4 月 18 日至 24 日,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总理会见印度时提出,中印缅共同倡导)
冷战
序幕:温斯顿 · 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对西欧援助
不结盟运动(国际组织)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 1961 年 9 月,现有120 个成员国、 17 个观察员国和 10 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 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自 1970 年起,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 3 年举行一次。 中国于 1992 年 9 月成为其观察员国。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 6 个,分别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该联盟现拥有 27 个会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 24 种
诞生: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原因:与美国军备竞演导致经济不调,内部民族矛盾加剧,领导人无能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两极格局结束。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目前公认社会主义国家:中朝越老古(古巴)
浮动主题
近代史开端
当代史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