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种植骨缺损分类及骨增量手术
这是一篇关于口腔种植骨缺损分类及骨增量手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骨缺损的分类,骨增量方法的选择,骨质量手术的手术指征,术前准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口腔种植骨缺损分类及骨增量手术
骨缺损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RAP分类)
分为A、B、C、D、E五类
A类:无骨缺损
E类:最严重,涉及上下颌骨
牙位分类
前牙区:与美学和软组织缺失相关
后牙区:上颌窦和下牙槽神经管相关
上颌窦区域分类
按上颌窦底到牙槽嵴顶距离分为三类
一类(≤3mm)需外提升
三类(7-9mm)可内提升
其他分类方式
位置:膀胱型、裂开型等
牙槽脊形态:宽度、高度及是否伴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形态:一臂至五臂骨缺损
皮质骨厚度:分为A、B、C、D四类
骨增量方法的选择
常用方法
引导骨再生技术
上颌窦底提升(内外提升)
血管化游离骨移植
颗粒骨移植
短种植体和All-on-Four种植体
选择因素
骨头质量:缺皮质骨、松质骨或两者均缺
移植材料:自体、异体、异种或人工合成材料
骨量情况:根据骨缺损类型选择合适方法
外科技术:块状骨、颗粒骨及插入式等技术
固定方式:生物膜、钛网、螺钉等固定材料
骨质量手术的手术指征
适应症
牙槽骨萎缩或吸收
先天性颌骨发育不足
颌骨感染、外伤或肿瘤切除后
牙周病或根尖周炎引起骨破坏
上颌窦气化或下颌神经管位置异常
全身状况
患者需能承受手术
符合种植手术适应症
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
拍摄X光片、CBCT或多排CT
确定牙槽骨高度和宽度
口腔检查与模型分析
检查口腔软组织和咬合情况
分析牙槽脊高度和宽度
全身健康评估
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供区检查
确定自体取骨部位
检查供区是否有先天问题或既往取骨史
其他准备
术前一周进行口腔清洁
与患者充分沟通
准备相应手术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