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这是一篇关于九年级上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编辑于2025-09-22 09:16:55九年级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
一般形式
ax²+bx+c=0(a≠0)
①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次数是2 ③是整式方程
根的判别式
解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
化为 x²=p
配方法
化为 (x+n)²=p
步骤:①移项(常数项)②二次项系数化为1 ③配方(完全平方公式) ④开方求解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化为ab=0
步骤:①移项(左边)②分解成ab=0 ③转化(令a=0、b=0)④求解
方法
提公因式、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
根与系数的关系
实际问题
①读题 ②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设什么) ③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验算 ⑥答
二次函数
概念
形如 y=ax²+bx+c(a≠0,且b,c为常数)的函数
图像画法
描点法 ①列表 ②描点 ③连线
∣a∣越大,开口越大
平移法
形式
y=ax² (a≠0)
顶点(0,0),对称轴 x=0
y=ax²+k (a≠0)
顶点(0,k),对称轴 x=0
y=a(x-h)² (a≠0)
顶点(h,0),对称轴 x=h
y=a(x-h)²+k (a≠0)
顶点(h,k),对称轴 x=h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一般式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一般式
ax²+bx+c=0(a≠0)
任意三点
顶点式
y=a(x-h)²+k (a≠0)
顶点
交点式
y=a(x-x₁)(x-x₂) (a≠0)
x轴交点
性质
a>0
开口向上,最小值,对称轴左侧递减、右侧递增
a<0
开口向下,最大值,对称轴左侧递增、右侧递减
对称轴
任意两对称点的横坐标之和的一半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与x轴交点即y=0时
∆>0
两个交点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
一个交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0
没有交点
无实数根
图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求与x轴交点的坐标
画出y=ax²与y=-bx-c的图像,求交点坐标
画出y=ax²+bx与y=-c的图像,求交点坐标
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实际问题
①读题 ②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设什么) ③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④解方程 ⑤验算 ⑥答
旋转
图形的旋转
定义
把一平面图形绕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
三要素
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旋转中心
两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旋转作图
①找:旋转中心、方向、旋转角、关键点 ②连:关键点和旋转中心 ③转:作旋转角 ④截:截取相等的线段 ⑤连:连接各对应点 ⑥写出结论
中心对称
定义
把一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º,与另一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两个图形
性质
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平分
中心对称的两图形全等
中心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º,能与自身重合
一个图形
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
中心对称作图
①确定对称中心和关键点 ②连接:连接两点并延长 ③截取:等长截取 ④顺次连接
圆
圆的基本概念
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饶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动态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半径):静态定义
确定圆的两大条件
圆心——位置
半径——大小
弧
定义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优弧、半圆、劣弧)
劣弧
小于半圆的弧
劣弧AB
优弧
大于半圆的弧
优弧ACB(三字母表示)
弧长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弦
定义
圆上任意两点所连线段
弦心距
在同一个圆中圆心到圆任意一弦的距离
圆心角与圆周角
圆心角
同一平面内,顶点在圆心的角
特点
1.一弧对一个 2.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
特点
1.一弧对无数个 2.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圆的定理
垂径定理
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二推二
①经过圆心(直径) ②垂直于弦 ③平分弦(不是直径) ④平分弧
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知一推二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对应的圆周角等于对应的圆心角的一半
弧的度数即是所对圆周角的度数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两大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内接四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四点共圆
共斜边的两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在同一圆上
对角互补的四边形,顶点共圆
一外角等于其内对角
定边对定角共圆
两点在一线段同侧,且与线段端点所连夹角相等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
d<r
点在圆上
d=r
点在圆外
d>r
不共线三点定圆
外接圆
外心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
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r
内切圆
内心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三边距离相等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d<r
两个交点
割线
相切
d=r
一个交点
切线
相离
d>r
没有交点
切、割线定理
切线
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长定理
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且切线长相等,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相交弦定理
弦AB与CD交于点P,则PA·PB=PC·PD
切割线定理
由点A引切线AB,割线AD交圆O于C,切点为B,则AB²=AC·AD
证明:作直径MB,∴∠D=∠M=∠ABC,∴△ACB∽△ABD
割线定理
由点A引割线线AB,AC分别交圆O于D、E,(作切线AM,切点为M)则AE·AC=AD·AB(=AM²)
割线造相似
△AEB∽△ADC
△ADE∽△ABC(∠AED=∠ABC,∠ADE=∠ACB)
正多边形、扇形和圆锥
正多边形
各边相等且各角也相等
扇形面积
圆心为n°的扇形面积为
圆锥
母线
顶点与圆周任意一点的连线
母线长相等
高
顶点与底面圆心的连线
垂直于底面
侧面积
体积
概率初步
事件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
P(A)=100%=1
不可能事件
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
P(A)=0
随机事件
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0<P(A)<1
概率
定义
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计算公式
P(A)=m/n
意义
事件A发生的概率:一次试验,有n种可能的结果,且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
列举法
枚举法
对象单一,等可能结果数目较少
步骤:①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②计算
列表法
两个因素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
步骤:选一个条件为横行,另一个条件为竖列,列出表格
画树状图
涉及两个及更多个因素时
步骤:①一个因素一步 ②利用公式计算
频率估计概率
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评判生活中的事件
频率是统计值,与试验的次数有关,概率是理论值,试验次数越多,频率越趋向于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