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上历史第二单元
这是一个关于九上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详细阐述了古代欧洲文明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分支下都详细列出了相关的知识点,便于对古代欧洲文明的系统学习和理解。
这是一个关于九上历史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涵盖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西欧庄园等重要知识点。
这是一个关于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涵盖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区域,详细介绍了各文明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和文明成果,适用于复习、预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古代欧洲文明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
位置特点
环海、多山、多岛屿
文明发展
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情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各国被攻占后,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希腊城邦
特点
“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人分为
居民
公民:成年男性——有参与统治的权利,能占有土地
自由民:女性、儿童、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
非居民
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雅典的民主政治
概况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民主机制
公职人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每一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代表各地的主席团轮流主持事务,召开国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职能
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局限性
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亚历山大东征 (334——335)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攻波斯帝国,取胜
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与波斯大军在两河流域再度会战,取胜。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
结果
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
评价
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
兴起
公元前1000年左右,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
罗马共和国
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政治制度构建
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
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设立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
法律体系奠基
概况: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是平民与贵族矛盾的产物,又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扩张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布匿战争),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奴隶起义
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影响最大的是公元前73年发生的,斯巴达克起义。虽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罗马帝国
凯撒掌权
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
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他被谋杀,内战又起
帝国建立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公元前27年,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帝国扩张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帝国衰亡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文学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行同性”
《荷马史诗》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雕塑
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建筑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罗马传承并创新希腊建筑特点,如
大竞技场
引水道工程
凯旋门
万神庙
哲学(希腊)
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苏格拉底
思考转向人类社会,探究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
指出求得知识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
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亚里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创立逻辑学等新学科
法学(罗马)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公历的缘起
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此为蓝本编制性的立法,称“儒略历”,成为公历的基础
屋大维表面上维护共和制传统,没有称帝 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