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痛风血液检查异常注意事项
"你的体检报告暗藏健康密码!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是身体在报警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梳理了痛风检查中各项指标的含义、正常范围、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于2025-11-01 06:39:55痛风检查
肝功能
一、转氨酶类(肝脏损伤“警报器”)
谷丙转氨酶(ALT)
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
正常范围:0-40U/L
升高原因:急性肝炎、药物损伤(如他汀类、过量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剧烈运动、饮酒、高蛋白饮食。或者肝功能损害如乙肝、重度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药物性肝损伤等
谷草转氨酶(AST)
主要在肝细胞和心肌细胞里
正常范围:0-40U/L
升高原因:急性肝损伤、心肌/肌肉问题、劳累、肌肉拉伤、感冒、酒精肝
ALT/AST比值
>1: 肝脏问题
<1: 酒精性肝病可能
单独AST升高,ALT不高,还可能是心肌损伤
二、胆红素(红细胞“废物”处理能力)
来源: 红细胞死亡(寿命120天)
升高
轻微升高
可能是代谢能力强的表现
也可能是过量饮酒、剧烈运动
超过2倍: 肝细胞受损或红细胞过度溶解
如胆结石、胆囊炎、胰头癌、胆管癌等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往往提示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往往见于梗阻性黄疸
三、蛋白质类(肝脏“生产能力”+免疫状态)
总蛋白 (TP)
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主要用于判断营养状态、肝脏功能、肾脏功能等。
白蛋白(ALB)
正常范围:35-55g/L
降低原因:
肝功能下降、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孕期/饮食不均轻微下降属正常
球蛋白(GLB)
正常范围:20-35g/L
升高原因:
慢性炎症、免疫活跃(疫苗后、感冒)
可能见于肝硬化、肝炎;肺结核;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
下降原因:
营养不良、肝脏病变、药物影响
A/G比值下降:
慢性肝炎或胆囊异常,乙肝、肝硬化等问题
四、胆道相关酶类(胆道通畅“信号灯”)
碱性磷酸酶(ALP)
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
升高提示:胆管堵塞(需腹部B超查胆囊,如结石、肿瘤),胆结石、胰头癌、胆管癌以及肝脏疾病。单纯升高还见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骼疾病。
正常波动:青少年骨骼生长快、孕晚期轻度升高
谷氨酰转肽酶(GGT)
升高提示:胆管堵塞(需查胆囊,非肝脏损伤主要指标)
肝、胆、胰腺、肾的疾病都会导致GGT升高,最常见的如脂肪肝、酒精肝、胆结石、胆管炎等
肾功能
尿素(正常是3.2-7.1)
升高的两种情况
肌酐正常 尿素氮升高
1.感染/肠道感染
2.消化道出血
3.检测前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
4.血容量相对不足
大量失水 或出血的情况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肌酐、尿素氮 同时升高
肾脏出问题
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出现毒素排泄障碍
血肌酐
含义
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临床上检测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肌酐分为内源性肌酐和外源性肌酐:
内源性肌酐:体内肌肉组织以较为恒定的速度代谢 产生肌酐,这部分肌酐称为内源性肌酐,与肌肉量相关,肌肉量大的人本身就会高,一般比较稳定。
外源性肌酐:主要来自于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当摄入大量肉类食物后,外源性肌酐生成会增加,可能会使血肌酐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
每个医院的参考范围不同(不用纠结)
男性
20-59岁:57-97umol/升
60-79岁:57-111umol/升
女性
20-59岁:41-73umol/升
60-79岁:41-81umol/升
注意⚠️:任何年龄段的女性血肌酐一旦超过80,就可能存在潜在肾损伤(如果也是运动健将也要排除生理性肌酐升高的可能)
儿童(6—18岁)
男孩:27-101umol/升
女孩:27-76umol/升
但血肌酐不是一成不变的
1.比如:健身爱好者,大量无氧,吃蛋白粉,肌酐到达100/110,其它检查也没问题,可能就是生理性肌酐升高
2.检测前大量运动也会有影响比如跑马拉松或者爬山等会导致:血肌酐轻升高
3.检测前大鱼大肉会比饮食清淡时轻度升高
升高原因
生理性原因
饮食因素:在体检前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特别是肉类,会使外源性肌酐摄入增加,导致血肌酐短暂升高。比如在体检前一天吃了很多牛排、烤肉等。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肌肉代谢增强,内源性肌酐生成增多,也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如进行了长时间的高强度健身训练或马拉松赛跑后进行体检。
个体差异:肌肉发达的人群,由于其肌肉含量高,肌酐产生量相对较多,血肌酐水平可能会比一般人略高。
病理性原因
肾脏疾病:是导致肌酐升高最常见的原因,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等,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肌酐排出减少,在体内蓄积,从而使血肌酐升高。
肾前性因素:包括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如大量失血、严重脱水(呕吐、腹泻等导致);心功能不全导致肾脏灌注不足,也会引起肌酐升高。
肾后性因素:主要是尿路梗阻,如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潴留等,可使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积水,导致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升高。
尿酸
高尿酸血症
男性:大于420umol/升
女性:大于360umol/升
更年期后:大于420umol/升
没进入更年期前:有雌激素的影响对尿酸代谢有一定帮助
注意⚠️:如果已经出现痛风或者肾损伤的!降尿酸食物药一定要长期服用!规律服药
一定会痛风和肾损伤吗?
未必
有一些只出现痛风,不会肾损伤
有些患者不痛不痒,偏偏出现肾损伤
有些患者觉得不痛不痒,就不管,可能会突然发现你的血肌酐会升高到100/200,这时候就悔之晚矣!一定要重视起来
总二氧化碳
正常在20-30(至少22)
如果偏低;会影响肾功能进展
注意⚠️:肾小管酸中毒的问题
血脂
甘油三酯
含义
甘油三酯[zhǐ](triglyceride,TG),又称三酰[xiān]甘油(triacylglycerol,TAG),是由三个脂肪酸分别与甘油的三个醇羟基通过酯化反应缩合脱水所成的酯。
甘油三酯是在身体的脂肪组织中,被存下来当作能量的材料。它是存在于身体中的一种脂质,具有储蓄能量的特质,与“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分解成的物质)一同被称为“储存性脂质”。
甘油三酯最大的功能,就是为身体提供活动的能量,并维持体温,同时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多余的甘油三酯会储存于脂肪细胞中,使得脂肪细胞体积增加。所谓的“甘油三酯值过高”,指的是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数量过多;“脂肪肝”是指肝脏里的甘油三酯过量。[3]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胰腺炎的风险。
一般控制在1.7以下,大于5.6就得吃药
受近期饮食影响较大,测量高后可以清淡饮食空腹后复查
改善
避免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鳕鱼,坚果如核桃、杏仁、开心果
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大卖、黑豆、红豆、苹果、梨
减少碳水,减少转化成甘油三酯
少喝酒。会阻止代谢
胆固醇
受近期饮食影响较小
总胆固醇
胆固醇70%由肝脏合成,30%来自于饮食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装载在高密度脂蛋白里的胆固醇,从血管内壁带走胆固醇,运回肝脏,清除血管壁胆固醇,降低动脉斑块中的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小于等于3.4正常,高于4.9吃药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最好控制到2.6,冠心病1.8以下
容易在血管内残留形成斑块
多吃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优质蛋白
载脂蛋白
A1越高越好
一般随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而高
B越低越好,高了心脏病风险会增加
一般随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而高
E越低越好,高了心脏病风险会增加
脂蛋白a
主要受遗传影响,受生活饮食影响很少,没有太好的降低手段,只是了解高了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