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本思维导图对《内部控制》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知识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产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中,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不断改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本思维导图是《内部控制》第三章 内部环境重点归纳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本思维导图是《内部控制》第一章总论学习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内部控制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一)内控是一种全员控制
(二)内控是一种全面控制
(三)内控是一种全程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合规目标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前提
2.内部控制的基础性目标
3.持续经营的基础
(二)资产安全目标
两个层次
1.确保资产在实用价值上的完整性
2.确保资产在价值量上的完整性
制衡
职责分离
分权牵制
(三)报告目标
(四)经营目标(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
1.组织精简,权责划分明确
2.优化与整合内部控制业务流程
3.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沟通体系
4.建立有效的内部考核机制
(五)战略目标(最高目标、终极目标)
1.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制定总体战略目标,股东大会表决通过
(1)从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
(2)根据相应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3)确保战略目标在风险容忍度之内
2.应将战略目标按阶段和内容划分为具体的经营目标, 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围绕战略目标开展
3.依据既定的目标实施资源分配
4.将目标作为主体从事活动的可计量的基准, 围绕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水平实行效绩考核。
(六)内部控制目标的关系
1.战略目标
最高目标
终极目标
2.经营目标
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 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
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
3.资产目标
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
4.报告目标
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与反映
5.合规目标
实现有效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重要性原则
“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 坚持集体决策原则
(三)制衡性原则
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
体现为不相容机构、岗位或人员的相互分离和制约
(四)适应性原则
源于“权变”理论
(五)成本效益原则
三方面内容
设计成本
实施成本
鉴证成本
两个要义
1.努力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
2.合理确定内部控制带来的经济效益
合理保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内部控制的原则
(一)内部环境
实施内控的基础
包括:治理结构(重中之重)、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环节。
(三)控制活动
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 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四)信息与沟通(实施内控重要条件)
1.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
2.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保证管理层与单位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
保证信息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
(五)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包括
日常监督
专项监督
(六)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内部监督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内部环境
信息与沟通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一)越权操作
(二)合谋串通
(三)成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