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片段阅读(广东省考题型作答方法导图)
片段阅读(广东省考题型作答方法导图)一图掌握广东省考的片段阅读做题技巧,轻松高分上岸,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9-06 23:00:18第二部分 片段阅读
题型特点和趋势
1.主观性强
应对:从材料出发,找依据(向文段作者思维靠近)
2.阅读量大
应对复习方案
第一遍:规定时间做(每组20题,25分钟)
第二遍:详细分析(尤其是态度观点题
精做分析文段,找重点
为什么是重点
怎么选
第三遍:看解析(无论对错都要看,学习思路)
3.提问方式灵活多样
应对:根据提问方式,确定题型
建议
正确率80%-85%
考试时先做片段阅读,再做选词填空
第一章 态度观点题
一、题型辨识
1.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点/意在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2.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3.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4.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
5.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是
6.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二、阅读顺序:审提问-读文段-看选项
具体要求
(一)形成主动的语感(主动出击阅读文段,不被选项误导)
(二)验证正确的语感(知道为什么选这个)
三、阅读方法
1.精读法
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清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
2.勾画法
标志词圈画
重点句子划线
重点句子强调的对象画方框
3.跳读法
略读内容:时间、年份、书名、地名、数据、背景、举例子等
四、作答原则
1.忠于原文
一切判断过程都要忠于原文,答案来自于原文及原文暗示,优先选择忠于原文的选项
2.选择最优
如果有多个对的选项,优先选择一个“全面具体”的选项
3.筛选主题
正确答案不能偏离文段中心话题
4.逆推排错
当选项拿不准时,我们可以采用逆推方法判断。也就是不看原文,假设你用A选项写一段话,如果发现和原文比较符合,说明A已经被逆向验证了,是和题干意思一样的,所以就选A,否则继续判断其他选项。
五、方法精讲
(一)有标志词
1.转折关系
(1)标志词
虽然...但是...;其实;事实上;实际上;自然;固然;当然
(2)理论要点
转折后是重点
(3)注意事项
有多个转折标志词时,结合句意判断哪个句子是重点
2.因果关系
(1)标志词
因为...所以...;由于;导致;于是
(2)理论要点
结果是重点
(3)注意事项
因果题目选项一般设置两种方式
直接展现结果
阐述成“....的原因;导致了...;...是...的关键”
3.对策表述
(1)标志词
应该;要;需要;解决;务必;必须
(2)理论要点
出现对策的论述,对策是重点
(3)注意事项
重要性+问题,可针对问题优选对策
4.条件关系
(1)标志词
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
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
如果(若,假使)A,就(那么)B
(2)理论要点
只有A,才B,必要条件,条件本身最重要
只要A,就B,充分条件,哪部分重要根据上下文分析
(3)注意事项
常见考点:如果..那么...
反面论述:不重要,只是为前面正面论述作进一步说明
出现在文段结尾,可转述为对策,则是文段重点
5.分总
(1)标志词
总结类:总之,可见,可以说,鉴于此,据此可知
指代类:这,这些,该,此类(重点句有指代时,必须还原其意)
(2)理论要点
重点句一般在句末
总结类、指代类词语后面的内容是重点
6.并列关系
(1)标志词
既...又...;有时...有时...;同时;此外
并列举例子
时间顺承
(2)理论要点
提炼概括共同点
(3)注意事项
时间顺承的两种表现形式
通过前后时间对比突出强调一件事
通过时间推移共同说明一件事
(二)无标志词
基本理论
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判定标志词,必须逐句理解句意,挨个分析相邻两句话之间的重点
常见考点1:分总形式
具体表现形式
问题/背景/现状——引出观点
客观叙述—得出结论/做出总结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理论要点
总是重点
常见考点2:总分形式
具体表现形式
观点+解释说明;观点+举例论证;观点+原因分析:观点+正面分析;观点+正反论述
理论要点
总是重点
注意事项
区分“总分”和“引出”
(三)文段结构复杂
表现形式
文段较长,句子较多,出现多个标志词或标志词无效或没有标志词
理论要点
“标志词”与“句意”相结合,对比句间关系,直至找到文段重点
第二章 标题选择题
一、题型辨识
1.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2.原文标题是......
二、方法精讲
基本理论
1.标题类题目先按照“态度观点题”做
2.内容上紧扣主旨,无主题的不选
3.形式上短小精悍,生动形象优选
注意事项
选项拿不准,可以“逆推排错”,看原文是哪个标题的内容
不同文体的作答方法
文段为说明文
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文段为新闻
高度概括,明确报道对象及其特点
文段为记叙文
标题要点名道理
文段为散文
主旨概括,突出意境,语言优美
文段为议论文
方法同态度观点题
第三章 意图判断题
一、题型辨识
1.本文想告诉我们....
2.原文是寓言故事,揭示的道理是...
3.这段话作者的意图/目的是......
4.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启示是......
二、方法精讲
基本理论
1.文段是议论文,按“态度观点题”做
2.文段是故事、寓言,要揭示道理
注意事项
文段出现问题的表述,可针对问题选择合理对策
第四章 语句衔接题
一、题型辨识
1.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2.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3.这段文字之后作者最有可能说明的是....
二、方法精讲
基本理论
结合尾句,排除干扰
前文已有的信息
与文段无关的信息
排除后文信息
阅读方法
快读前部分内容,精读尾句(不能直接就读尾句)
根据尾句主题判断衔接句
尾句有新话题/新概念>衔接解释说明
尾句说明一种现象>分析
尾句讲述一个问题>对策
注意事项
尾句解决不了,需把握文段整体的行文脉络(一般重点看前两三句)
第五章 词句理解题
一、题型辨识
1.A的意思是......
2.A指的是...
3.A可以理解为...
二、方法精讲
基本理论
回归定位,围绕所处位置的上下文进行理解
第六章 细节判断题
一、题型辨识
1.以下哪个说法正确/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不相符的是
3.对文段理解正确/错误的是
4.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推不出的是
二、方法精讲
基本理论
细节判断侧重选项分析,将选项在文段中找到依据,耐心细致进行对比
多用排除法
第七章 语句填空题
一、题型辨识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二、方法精讲
思路一致
话题一致
色彩一致
句式一致
第八章 句子排序题(技巧性最高)
一、题型辨识
将以上....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二、方法精讲
基本理论
1.首句、尾句有特征
首句:定义、引入、背景、名言
不能做首句的句子:含有指代类、总结类的句子;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后者不做
尾句:总结、对策、结论、升华
2.遇到代词先还原
3.遇到并列想“总分”
一句含有A,二句含有A.B,三句含有B,则二句为首句
4.逻辑关系最好用
时间关系
方位关系
顺承关系
5.话题一致最常考
关联词制约话题一致
上一句结尾作下一句开头(类似顶真)
两句话或三句话围绕相同讨论对象进行论述(难点)
注意事项
技巧多样,灵活多变,最后一定要验证答案
补充小技巧
总分总判断
看完文段,发现有两个句子长短差不多,且有一句有明显的的总结作用,则考虑总分总段式,将这两句放在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