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循环系统-心脏瓣膜病
内科学之循环系统-心脏瓣膜病知识梳理,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的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等内容。
编辑于2022-09-01 23:11:22 广东心脏瓣膜病
概述
是指心瓣膜、瓣环及瓣下装置(腱索、乳头肌) 由于炎症、变性、粘连、创伤、缺血性坏死、先天性 发育异常等多种原因,使单个或多个瓣膜发生急性或 ;慢性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导致前向血流障碍或返流, 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风湿性,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 退行性,则主动脉瓣最常受累,其次二尖瓣。
二尖瓣狭窄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为风 湿热,2/3为女性,多 数病人有反复A组β溶 血性链球菌感染。
少见病因:老年性 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 或儿童的先天性畸形
二尖瓣狭窄的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瓣叶和 健索的纤维化和挛缩, 瓣叶交界面相互粘连。
瓣膜位置下移,严重狭 窄的二尖瓣呈漏斗状, 瓣口常呈“鱼口”状
正常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6 cm2。
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左房扩大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颤-左心耳血栓
左心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音嘶哑
右心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压陷性水肿
体征
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
心脏体征: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检验及检查
X线:左房扩大,右室增大、肺淤血等。
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房颤、右室肥
超声心动图
是确诊的最敏感可靠的方法。
M型: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EF斜率降低,A 峰消失),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瓣叶回声增强。
二维UCG可显示狭窄瓣膜的形态和活动度,测 绘二尖瓣口面积。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连续波或脉冲波多普勒 可测定舒张期跨二尖瓣的压差和二尖瓣口面积。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青年患者,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 音,伴X线或心电图示左房增大,一般可初 诊“二狭”,确诊:超声心动图。
并发症
(一)房颤、(二)急性肺水肿、(三)血栓栓塞、(四)右心衰竭、(五)感染性心内膜炎、(六)肺部感染
治疗
一般治疗
抗风湿,长期甚至终身使用苄星青霉素120万U/M
并发症的处理
大量咯血:坐位,镇静剂,利尿及降低肺静脉压
急性肺水肿
原则同急性左心衰
注意两点
选用扩张静脉系统,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的药物,避免使用 扩张小动脉为主的药物
正性肌力药对二尖瓣狭窄的肺水肿无益,仅在快速房颤时可静注西地兰,以减慢心室率
房颤:转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等治疗。
预防栓塞:合并房颤时,口服华法林。
机械性缓解二尖瓣梗阻
内科: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
外科:二尖瓣分离术。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收缩期二尖瓣关闭依赖二尖瓣装置(瓣 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和左心室的结构 和功能完整,其中任何部分的异常均可导致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和病理
如果风湿热主要导致腱索的挛缩和粘连, 而所致的瓣膜交界处的粘连很轻,则主要出 现二尖瓣关闭不全。
非风湿性的病因:腱索断裂最常见,其 次是菌心、黏液样变性、缺血性心脏病等。
慢性
瓣叶-瓣环:风湿性、黏液样变性、瓣环钙化、 结缔组织疾病、先天性(二尖瓣裂)等;
腱索-乳头肌:瓣膜脱垂、乳头肌功能不全
心肌:扩心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
急性
瓣叶-瓣环: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人工瓣膜 开裂或瓣周漏等
腱索-乳头肌:原发性或继发性腱索断裂、菌心 所致、心肌梗死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 创伤等
心肌:多为慢性
结构改变
瓣叶
风湿性损害最为常见,二尖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破坏瓣叶,肥厚型心肌病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运动,先心病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二尖瓣前叶裂。
瓣环扩大
左室增大或伴左心衰竭造成二尖瓣环扩大,二尖瓣环退行性变和钙化
腱索
先心性或获得性腱索病变(过长、断裂缩短或融合)
乳头肌
AMI并乳头肌坏死及其他少见原因(脓肿、肉芽肿 及淀粉样变等)
病理生理
急性
收缩期左室射出的部分血流返流到左房,与 来自肺V的前向血流于舒张期充盈左室→左房和 左室容量负荷骤增→左室舒张末压↑ →左房压↑→肺淤血→急性肺水肿。
慢性
左室对慢性容量负荷过度的代偿为左 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大→左房压、左室舒张末 压上升不明显,故不出现肺淤血,但长期的 过度负荷→导致左室心肌功能衰竭→左室压、 左房压↑→肺淤血→肺A高压,右心衰。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
轻度:轻微呼吸困难。
重度: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慢性: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左室衰竭。
体征
慢性
心尖搏动:呈高动力型,左室扩大时向左 下移位
心音: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分裂
杂音: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急性:P2亢进,心尖部递减型返流性杂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肺淤血、左房、左室增大、肺水肿等
心电图:可有左房大、左室肥厚,少数右室肥厚,房颤 少见
超声心动图
M型和二维UCG不能确定二尖瓣关闭不全,彩色 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于二尖瓣心房侧和左心房内探 及收缩期反流束,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敏感性几 乎达100%。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仅可以明确二尖瓣反流的 诊断,而且可对二尖瓣反流进行半定量及定量诊断。
半定量:轻度:反流局限在瓣环附近;中度:反流 到达左房中部;重度:反流直达房顶。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呼吸困难,心尖区收缩期杂音,肺 淤血,确诊靠超声心动图。
鉴别:三尖瓣关闭不全、室缺,主、肺动 脉瓣狭窄等。
并发症:(一)房颤,(二)感染性心内膜炎,(三)体循环栓塞,(四)心衰
治疗
内科:为术前过渡措施,降低肺静脉 压,对症。
外科:为根本措施,包括人工瓣膜置 换术或修复术。
介入治疗: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
治疗方案
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治疗目的:降低肺静脉压、增加心排血量和纠正病因
内科:扩管药(硝普钠)、利尿剂(速尿)、洋地黄(西地兰)等
外科:紧急、择期或选择性手术(人工瓣膜置换术 或修复术)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内科治疗
预防IE;风心病者预防风湿活动
无症状、心功能正常者无需特殊治疗,应定期 随访
心房颤动:复律、控制心室率、抗凝(华法林)
心力衰竭:限钠盐摄入,利尿剂、ACEI或ARB、β-阻滞剂、洋地黄
外科治疗
恢复瓣膜关闭完整性的根本措施
手术适应证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伴心功能NYHAⅢ或Ⅳ级
心功能NYHAⅡ级伴心脏大,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 数(LVESVI)大于30ml/m2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LVEF↓,左室收缩及舒张 末期内径增大,LVESVI≥60ml/m2 ,无症状者也应考 虑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
病因和病理
(一)先天性病变,(二)老年性退行性主A瓣钙化性狭窄,(三)炎症性,如风心病
病理生理
成人主动脉瓣口 3~4cm2 。当瓣口面积减少一半时, 收缩期仍无明显跨瓣压差,当瓣口≤1.0cm2时,主A瓣狭窄→压差↑→室壁向心性肥厚→顺应性↓→左 室舒张末压↑→左房后负荷↑→左房代偿性肥大早期可 代偿,晚期则致肺淤血、心肌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 衰竭。
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心绞痛: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缓解。
晕厥或接近晕厥:见于1/3的有症状者。多发生 于直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少数在休息时发 生,由于脑缺血引起。
体征
心音:第二心音减弱、逆分裂、第四心音。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吹风样、粗糙、递增- 递减型。向颈A及心尖区传导,常伴震颤。
其他:收缩压和脉压降低,左室扩大。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心电图:左室肥厚伴ST-T改变,左 房增大。
超声心动图
二维UCG探测主动脉瓣异常敏感,显示瓣叶数目、 大小、增厚、钙化、活动度、交界处融合、瓣口大小 和形状及瓣环大小等结构,有助于确定狭窄的病因
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通过主动脉瓣的最大血流速度, 可计算出峰跨瓣压差及瓣口面积,评估狭窄程度
诊断:典型症状 + 收缩期杂音 + 超声心动 图
并发症:(一)心律失常、房颤、传导阻滞等,(二)猝死,(三)感染性心内膜炎,(四)心衰,(五)循环系统栓塞
预后:出现症状平均寿命 3 年,死因多为 左心衰、猝死,手术后可明显改善预后。
治疗
内科:主要的是确定狭窄程度,观察阻塞进 展情况,为有手术指征者选择合理手术时 间,对症治疗。
外科:瓣膜置换
介入手术
球囊扩张;再狭窄率50%以上,一年死亡率45%。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继冠脉介入 治疗后介入心脏病学的又一次革命。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病因和病理
慢性
主A瓣疾病:风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 天畸形、退行性病变、粘液变性等。
主A根部扩张:梅毒性主A炎、马凡综合征、 其他病因(如高血压性主动脉环扩张、主动 脉夹层形成、强直性脊柱炎等)。
急性:①感染性心内膜炎;②创伤;③主A夹层血肿;④人工瓣撕裂。
病理生理
急性:舒张期血流从主A返入左室→前向 血流量↓→左室同时接纳左房的前向充盈 血流→左室容量负荷急性↑→左室舒张压↑→左房压↑→肺淤血,肺水肿。
慢性
左室对慢性容量负荷过度有适应过程。
运动→周围阻力↓,心率↑→舒张期缩短→ 返流减轻。
心肌重量↑→心肌氧耗↑以及 主A舒张压↓→冠脉血流↓都可以导致心肌缺血→心肌功 能↓(左心衰)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左心衰、低血压。
慢性:轻者可无症状,最先主诉为 与心搏量增多有关的心悸, 心前区不适、头部强烈搏动 等,晚期为左心衰、头晕、 心绞痛等。
体征
血管:周围血管征(脉压差大引起)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弥散而有力
心音:第一心音减弱,第3心音
杂音:与第二心音同时出现的哈气样递减 型舒张早期杂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肺淤血、左室、左房大等,(二)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左室肥厚等,(三)超声心动图,(四)磁共振:诊断主A疾病如夹层等,(五)主A造影
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可显示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形态改变,有 助于病因确定;
脉冲式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主动脉瓣的 心室侧可探及舒张期反流束,为确定主动脉瓣反 流最敏感的方法,并判断反流严重程度。
诊断:典型心脏杂音 + 外周血管 征 +超声
并发症:心内膜炎,室性心律失 常,心衰
预后:急性重度者不行手术常死 于左室衰竭
治疗
急性
外科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或主动脉修复 术)为根本措施
内科治疗一般仅为术前准备过渡措施,目 的在于降低肺静脉压,增加心排血量,稳定血流 动力学
慢性
内科治疗
无症状且左心功能正常者不需内科治疗,但需 随访;
左心扩大但心功能正常者可应用血管扩张剂(ACEI等)
左心功能减低者应按慢性心衰处理;
预防菌心、预防风湿等。
外科治疗
人工瓣膜置换术为严重主漏的主要治疗方法。
适应证:① 有症状和左心室功能不全,② 无症状伴左心室功能低下,③ 有症状而左心室功能正常者,先试行内科治疗,如 无改善,应尽早手术治疗
禁 忌 证 : LVEF≤0.15~0.20,LVEDD≥80mm或LVEDVI≥300ml/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