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123(民族与宗教政策)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123(民族与宗教政策)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4(佛教)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3(诗词名篇选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湖南民族民俗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服务第一节
海陵岛思维导图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八章 中国饮食文化
第九章 中国工艺美术
第五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12(汉字起源与演变、诗词格律与楹联常识)
第五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3(诗词名篇选读)
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4(佛教)
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民族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数量
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汉族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分布
人口分布呈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
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居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
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
语言
除汉、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
中国的民族政策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也在西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虽不在西部,但也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待遇
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是指人口在10万以下的民族,全国有22个,总人口不足60万人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事业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惯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
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
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概况
历史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取了部分荆蛮、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
汉族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自秦汉时形成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属表意文字
宗教
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主要传统观念
饮食
饮食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鱼肉、蔬菜为副食
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米的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的地区则以面食为主
服饰
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形式,大襟右衽ren是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建筑
北方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主要代表,黄土高原上是错落有致的窑洞,南方以天井式瓦房居多,闽赣粤地区的客家人则是居住大围楼,另有徽派建筑、江南的水乡民居、上海的石库门等
对汉族居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风水术”为中国独创
主要传统节日
春节
民族
朝鲜族、瑶族、侗族、壮族、蒙古族、布依族等都过春节
起源
原始社会的腊祭
时间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活动
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祀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饮屠苏酒、给压岁钱等
习俗
除夕之夜,即年三十晚,团圆饭,守岁
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多吃年糕,象征生活步步升高
贴春联、挂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每年第一个望月,称为上元节,也称元宵节
放花灯、观花灯、耍社火、打太平鼓、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唱大戏等
元宵耍灯起源于汉代
吃元宵寄托着人们祈求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心愿
清明节
农历三月间,即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特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古代的寒食、上巳等节日风俗融入其中,成为传统节日
来源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
除汉族外,彝族、瑶族、侗族、壮族、满族、白族、布依族等族皆过此节
扫墓、踏青、插柳、射柳、蹴鞠、放风筝、荡秋千等
扫墓秦以前已有,唐代成为定俗
踏青又叫春游,古代叫探春,起源于唐代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天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
除汉族外,藏族、彝族、回族、苗族、壮族、蒙古族、布依族等也过此节
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
钟馗原是岁暮时张挂的门神,清代成为端午之神
端午节已被列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及八月节
与古代的秋祀、祭月习俗有关,赏月活动开始于周代
北宋始定为中秋节
除汉族外,彝族、回族、朝鲜族、壮族、蒙古族、布依族等也过此节
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舞龙灯等
江南历来有观潮的习俗,民间有赏桂花、斗蟋蟀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民间登高避灾的习俗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江南吃蟹赏菊
中国的宗教政策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依据我国宪法,信教的公民与不信教的公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限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何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活动
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损害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不得干预正常的宗教活动
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来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
不得干预婚姻、计划生育等
国家政权不能被用来推行或禁止某种宗教
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的宗教活动
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各自的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发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举办各种社会公益服务事业
在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和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正常宗教活动,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
国家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的权利
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相互尊重
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展开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
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也不应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我国宗教事务由中国人自己来办,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和控制,成为我国 各宗教共同遵循的一个原则
国的宗教团体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下,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并不排斥在互相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宗教组织或宗教人士进行交往
对出于宗教感情的外来援助、捐赠等只要不附带干涉我国内部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条件,宗教组织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