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4(佛教)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4(佛教)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123(民族与宗教政策)
导游证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3(诗词名篇选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湖南民族民俗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服务第一节
海陵岛思维导图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八章 中国饮食文化
第九章 中国工艺美术
第五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12(汉字起源与演变、诗词格律与楹联常识)
第五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3(诗词名篇选读)
第十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123(民族与宗教政策)
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佛教
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
时间、地点、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创立佛教
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时间最早
佛祖四大圣迹
出生地蓝毗pi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状况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三个600年
前600年
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
前200年为原始佛教阶段
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
较为传统的为上座部佛教
较为改革的为大众部佛教
中600年
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
大乘佛教是从大众部佛教演化而成
原上座部佛教被贬称为小乘佛教
后600年
密乘佛教时期(7-12世纪)
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为其特征
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传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相对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称为显宗(显教),即受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的种种经典的传授。
大小乘佛教的区别
佛教在世界传播的三条路线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汉族地区佛教
传入标志
西汉(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标志着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伊存授经”
发展阶段
译传
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
创造
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形成8个主要宗派:禅宗、密宗(真言宗)、华严宗(贤首宗)、净土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在华禁法律三天】
融合
宋元明清四朝
元明清三代,出现“家家户户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局面
这一阶段从教派上说,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宗教逐渐衰落
禅宗
派系
弘忍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
北宗
神秀不久衰落
南宗
慧能一系成为禅宗主流,后分为禅门五宗
法眼
曹洞
云门
沩仰
临济
影响
禅宗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
近代汉地佛教,除少数律寺(律宗)和讲寺(天台宗)外,几乎都是禅宗丛林
近代汉地佛教,禅寺中绝大多数属临济宗,少量属曹洞宗
净土宗
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
净土宗是最简便的法门,故在民间影响最大
云南上座部佛教
信众
为云南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
傣族和布朗族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
藏传佛教
两次高潮
前弘期
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
废佛
841年藏王朗达玛废佛,佛教传播中断136年
后弘期
10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
四大特点
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
大乘中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并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
有四个特色:咒术性、对喇嘛异常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活佛转世制度为藏传佛教所特有
四大教派
宁玛派
因该派僧人穿戴红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称红教
萨迦派
因该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俗称花教
噶举派
因该教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
格鲁派
因该教派僧人戴黄色桃形僧帽,俗称黄教
15世纪初宗喀巴创立的教派,其后世弟子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体系。
在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清政府先后正式册封宗喀巴的再传弟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形成两大活佛转世制度。
由于明清两朝的册封、扶持,格鲁派成为藏族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
西藏五大教派
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以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
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标志
法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