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知觉导图笔记
普通心理学知觉篇思维导图,梳理了知觉的概述、空间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特性、知觉的信息加工。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讲述了心理发展及其规律、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这是关于张大钧版本的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思维导图。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人格发展与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伴关系。 考研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知觉
知觉概述
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就是知觉。
空间知觉
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征的认识
形状知觉
对物体的平面轮廓特征的认识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一个分界面,是视野中临近部分出现明度和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对新事物的识别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和检测
形状知觉是由触觉、视觉、动觉协同活动而形成的
影响轮廓认识的因素
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
主观因素
形状识别
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认知觉到的形状是什么
物体识别
人脸识别
文字识别
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确定认知的指向性
在特征捆绑中起重要作用
眼动与形状知觉
眼微跳对维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有帮助
眼跳中的注视与信息提取有关,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物体的大小/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物体大小=网膜大小×距离
大小知觉的影响因素
物体的熟悉性
临近物体的大小
体态的变化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深度和距离知觉是对三维空间的特征的认识,使人们产生立体感和远近的认识
视崖实验
深度和距离知觉的视觉线索
单眼线索
对象的相对大小
遮挡
结构极差(质地剃度)
空气透视
明亮和阴影
线条透视
运动视差
双眼线索
双眼视差
肌肉线索
眼睛的调节
辐合作用
距离知觉的听觉线索
人们通常可以根据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远近
方位知觉和空间定位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方位和对有机体的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以知觉者为中心的参考系
以知觉者以外的事物建立的参考系
知觉的特性:知觉学习
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定势
经验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
种族效应
辨别自己种族的面孔比较容易
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之前的状态。
一般来说,知觉中非感觉信息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感觉信息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知觉的生理机制
脑机能系统角度的认识
感觉区
额叶的作用
神经网络编码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在不同水平上实现着对刺激性质的整合,实现特征捆绑的过程,即知觉过程
视觉中的腹侧系统和背侧系统
听觉中的腹侧系统和背侧系统
知觉的种类
按照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
子主题
按知觉认识的事物特性分
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时间知觉
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
事物的相关位移变化
按照知觉是否是对事物的正确反应分
正确的知觉
错觉
按照知觉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分
阈上知觉
阈下知觉
未察觉的知觉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对象性)
能够清晰认识到的:知觉的对象
不能够清晰认识到的:知觉的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个人的经验、情绪、动机、需要、兴趣等
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对象和背景的相对活动关系
对象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将由不同部分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在刺激并不完整时将其知觉为完整的事物,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中的整体优先原则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经验
刺激物的特性
接近原则
我们总是把物理位置靠近的事物看作是一个整体
相似原则
我们总是把相似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连续原则
当事物具有连续倾向是,我们会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
闭合原则
当事物有闭合趋势时,我们会把其看作一个整体
好图形原则
同域原则
把相同背景下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赋予事物意义,并用词语来标志它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知识经验的影响
言语指导的影响
例如导游讲解后越看山越像马头
实践活动任务的影响
实践任务环境,如B13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了的时候,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
常见的视觉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当事物的远近距离改变时,对事物的大小认识不变
形状恒常性
不同角度看事物,事物的投影的形状是改变的,但是我们对于事物形状的认识不变
明度恒常性
当光线发生改变时,我们对于事物的明度的认识是不变的
颜色恒常性
不论光照条件如何,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的颜色认识保持不变
知觉恒常性的测量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
知觉线索
知觉的信息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
直接知觉理论
自上而下的加工
强调经验的主观心理因素在知觉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知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