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发展学习总结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讲述了心理发展及其规律、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普通心理学知觉篇思维导图,梳理了知觉的概述、空间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特性、知觉的信息加工。
这是关于张大钧版本的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思维导图。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人格发展与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同伴关系。 考研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
主要包括认知和人格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发展是有效教育的背景和前提
有效的教育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的实质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练习与习得经验
社会性经验
平衡化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动作经验
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形象性
思维不可逆,刻板,单维
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自我为中心
动作图式符号化
具体运算阶段(7-11)
思维的守恒与可逆
去自我中心主义
进行群集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16)
命题运算思维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转化
心理发展的实质
随意性
抽象性
中介性
个性
内化说:将掌握的外界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最近发展区
支架教学模式
差异与教育
认知差异
定义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威特金)
沉思型和冲动型(卡根)
具体型和抽象型
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智能差异
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危机论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
信任与怀疑(0-1.5岁)
自主与羞怯(1.5-3岁)
主动感与内疚感(3-6、7岁)
勤奋感与自卑感(6、7-12岁)
角色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
友爱亲密与孤独(18-30)
繁殖与停滞(30-60)
完美无憾与悲观绝望(60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运用道德两难法研究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
避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利取向
习俗水平(10-15)
好孩子取向
遵守法律取向
后习俗水平(15以后)
社会法制取向
普遍伦理取向
人格差异
根据学生人格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人格特质,因势利导
性别差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
同伴关系
亲社会行为
影响因素
习得途径
子主题
攻击行为
产生原因
改变方法
消退法
暂时隔离法
榜样师范发
角色扮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