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详细梳理了三位数加两位数(及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数学目标、方法培优以及教学建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系统的学习框架。
这是一篇关于《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P2-27)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教师行动清单,教师角色升级,“看见”三步法,依恋关系是教学基石,行为是求救信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1.加法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减法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1米=10分米 厘米 分米 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长度单位来换算,相互进率要记全。相邻单位十进制,隔一是百隔二是千。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回顾与反思
数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⑴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
⑵求整数(0除外)的倒数:先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⑶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真分数或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含有不同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算式里带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1.设单位“1”的量为x 列方程解答
2.已知量÷(1±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
教学建议
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推中探究完成计算任务。
2,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和表达算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3.重视错题,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1例如,“1分有多长”的体验活动,可以选择现场口算、朗读等便于操作的活动,而像跳绳、仰卧起坐等活动,可以在课上布置、猜想,让学生课后去验证。
2.如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钟约行进200米”等例子,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4.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方法培优
运用推理法解决填数问题
运用推理法,根据题意逐步做出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观察算式特点,找到突破口,然后根据计算法则推导出每一位上可能得数字,再综合选择符合题意的数字。
解决填数字问题要考虑到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运用找基准数法解决连加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先确定组合方案,再根据组合方案进行合理估算
运用推理法解决根据固定的和组加数问题。
运用凑整法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运用比较法探索和与差的变化规律。
用分类讨论法解决估算问题。
运用排序法解决设计运货方案问题
运用画示意图法解决生活中的里程问题
易错点
以往进位1
相加满十不写进位1
验算时不写进位1
退位
退位不从个位算起
中间有0不会退位
方案解决问题
估算和精算弄混淆
解决问题的方法选错
买东西尽量往大了估
三十一班曹予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