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科学液体疗法
这是一篇关于儿科学液体疗法的思维导图,包括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液体疗法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25 16:46:38液体疗法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各年龄分期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体液占体重百分比%) ——————————————————————— 年龄 体液总量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 血浆 间质液 ——————————————————————— 新生儿 78% 6 37 35 1岁 70% 5 25 40 2~14岁 65% 5 20 40 成人 55-60% 5 10-15 40-45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年龄 需水量(ml/kg) <1岁 120-160 1-3岁 100-140 4-9岁 70-110 10-14岁 50-90
体液比例高 水需求量大 水分代谢快 调节功能差 易水盐紊乱
小儿水代谢的特点
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快: 不显性失水多(为成人2倍) 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 / 2 ,成人仅为1 / 7 对缺水的耐受力差,易致脱水
每日排出的水量包括: ①不显性失水 ②汗液的排出 ③大便中的水分 ④尿液 并与新生儿成熟程度、呼吸频率、体温(体温每升高1℃,则多消耗0.5ml/Kg.h)、湿度变化和特殊治疗(如光疗15-20ml/Kg.d)有关
小儿每日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生长发育 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 小儿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不成熟 这些系统的功能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调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在儿科临床中极为常见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
脱水程度
复习
渗透压,渗透克分子(OSM) 1mmol的任何物质溶于100ml水中产生1mOsm(摩斯摩尔)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范围:280-320mOsm/L
等张液:溶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
脱水的性质
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钠是决定细胞外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根据血清钠的浓度来判定脱水性质 根据水和电解质损失比例的不同分为: 等渗性: 血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 : 血Na+ < 130mmol/L 高渗性: 血Na+ > 150mmol/L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性质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正常人体液的pH在7.35~7.45 正常[HCO3-]/[H2CO3]的比例为20/1 人体能十分有效地维持酸碱平衡,使pH保持正常 正常值: CO2CP: 22-27mmol/L AG(阴离子间隙):8-16mmol/L BE(碱剩余): ±3mmol/L
BE病理性增高:BE为正值时(>3),体内碱储存过量,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BE病理性降低:BE为负值时(<-3),体内碱储存不足,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分度
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重度: 呼吸深快 精神萎靡 烦躁不安 樱桃红唇 恶心呕吐 呼出酮味
治疗
轻症:病因处理 中、重度酸中毒,PH < 7.3时补充碱性液 所需5%碳酸氢钠量(m1)= (22 - 所测CO2CP mmol/L) x 0.6 x体重( kg) 5%碳酸氢钠量(m1)=(-BE)X 0.5 X 体重(kg) 先给半量,之后可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调节 5%NaHCO3 1ml/kg 或1.4%NaHCO3 3.5ml/kg,可提高血浆CO2CP 1mmol/L
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病因: 呕吐和腹泻大量丢失钾盐 进食少,入量不足 肾脏保钾功能差,缺钾时仍有一定量钾继续排出
临床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不仅决定于血钾的浓度,更重要的是缺钾发生的速度 四肢无力,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腹胀,肠鸣音减弱 心音低钝、心率增快 心电图T波低平或倒置,出现U波 低钾性碱中毒
纠正低钾:原则为四不宜 不宜过早: 有尿或来院前6小时内有尿即应及时补钾,静脉补入氯化钾 剂量不宜过大: 轻度为2-3mmol/kg/d. (10%Kcl 2ml-3ml/kg/d) 重度为4-6mmol/kg/d. (10%Kcl 4-6ml/kg/d) 浓度不宜过高:不应超过0.3%,每日静脉滴入的总量不应少于8小时 速度不宜过快:慢滴,忌推!不可静脉入壶和肌肉注射! 肾功能不好则禁补钾 一般补钾要持续4~6天 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
钙、镁补充
低钙: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lOml)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滴 低镁:25%硫酸镁0.2-0.4ml/kg/次,深部肌肉注射,2次/天,症状缓解后停用 钙、镁补充注意: 心率HR:低于80次/分,停用! 钙不要漏到血管外! 与洋地黄间隔使用!
液体疗法
口服补液疗法(ORT3)
该配方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 Na+ 75mmol/L K+ 20 mmol/L C1- 65 mmol/L 枸橼酸根 10mmol/L 葡萄糖75mmol/L 总渗透压为 245 mOsm/L,电解质渗透压为170 mOsm/L,张力:2/3张
机制 小肠的Na+–葡萄糖的偶联、转运 Na+(钠泵) 细胞间隙(Cl- )渗透压上升 水分进入血液
适应症: ◆腹泻时脱水的预防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 禁忌症(2/3张): ◆明显呕吐、腹胀 ◆休克、心肾功能不全 ◆新生儿 ◆有严重并发症者
静脉补液
常用液体
非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 电解质溶液: 0.9%氯化钠 (NS):为等渗液 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5%碳酸氢钠(NB):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稀释3.5倍的1.4%溶液为等滲液 10%氯化钾:静脉补钾浓度<0.3%,配制成混合溶液后,用于预防和纠正低钾血症 电解质溶液: 11.2%乳酸钠溶液:1.87%为等张液(稀释6倍),碱性液,临床少用 0.9%氯化铵溶液:用于纠正低氯性碱中症 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 等渗溶液,非生理状态 Na:Cl=1:1,含Na和Cl各为154mmol/L Na含量与血浆(142mmol/L)相仿,Cl含量比血浆(103mmol/L)含量高1/3 临床上常和不等量的葡萄糖、碱性溶液混合使用,使其Na、Cl之比接近血浆Na、Cl之比
混合溶液
4:3:2液: 350ml 张力计算:4+2/4+3+2=6/9=2/3 350ml/9=38ml 0.9% Nacl 38x4=155ml 10% GS 115ml+55ml=170ml 5% 碳酸氢钠 76/3.5=25ml
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目的: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输液原则 : 三定:定量 定性 定速 三先:先盐后糖 先浓后淡 先快后慢 三补:见尿补钾 见抽补钙 无效补镁 三观察: 尿 量 3~4小时增多 酸中毒 6~12小时纠正 皮肤弹性 12小时恢复
第1个24小时静脉补液的计算
定量(定输液总量) 包括: 1.累积损失:轻度脱水:50ml/kg 中度脱水;50-100 ml/kg 重度脱水:100-120 ml/kg 2.生理需要量:60-80ml/kg.d 3.继续丢失:丢多少补多少,一般按10-40ml/kg.d 计算
定量(定输液总量)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需要,补充液体总量为: 轻度脱水:90-120 ml/kg 中度脱水:120-150 ml/kg 重度脱水:150-180 ml/kg
定性(定输液种类) 累积损失量: 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 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 用1/3-1/5张含钠液
定速(定输液速度) 1.扩容阶段: 对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 目的:快速补充循环血量和恢复或改善肾功能 液体:用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氢钠 10-20ml/kg,总量不超过 300ml 速度: 30~60分钟内静脉注入 2.补充累积损失为主阶段:目的是在8~12小时内纠正脱水 补充量:取决于脱水程度,约为总量的1/2(扩容所需液体和电解质包括在内) 液体选择:取决于脱水性质 速度:8~12小时内滴完 约8~12ml/kg·h 高渗性脱水补液速度宜稍慢 3.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 ,补充生理和继续损失量 补充量: =总量-累积损失量(约为总量的1/2) 液体选择: 1/2-1/5张含钠液 速度:12-16小时输完 约为5ml/kg·h 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低渗性脱水水中毒症状明显时: 3%氯化钠(ml)=[ 125-血清钠(mmol/L)]×1.2×体重(Kg) 高渗性脱水: 补液速度要慢,补液量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 每日降低血清钠10mmol/L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
主要补充生理维持液和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 生理维持量:60-80ml/kg,1/3-1/5张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1/2-1/3张液体 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 继续补钾和纠酸
注意事项
新生儿: 适当减少液体和电解质 重度营养不良: 适当减少液体量 滴速宜慢 浓度以2/3~1/2张为妥 建议补充10%葡萄糖和/或血浆
病例
男,9个月(10kg),于2020/10/27入院。 病史:腹泻3天伴呕吐4次,大便次数增多,3~4次/天,渐增至8~9次/天,为蛋花汤样便,无粘液、脓血,量多。伴有呕吐4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胃纳不佳,否认不洁饮食史。入院当天患儿精神差,胃纳差,尿量明显减少。 体检:T 37.8℃,P 130次/分,R 23次/分,Bp 11/8Kpa,神清,精神萎,刺激后哭声响亮,哭时泪少,眼眶稍凹陷,唇红、干燥,前囟1.0×1.0cm,凹陷,颈软,浅表淋巴结㈠,心肺㈠,全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四肢暖,皮肤弹性差,皮疹㈠,NS㈠。
实验室检查:粪常规㈠,粪轮状病毒(+),血柯萨奇病毒抗原(-) 10/27:血Na+135mmol/L,K+ 3.36 mmol/L ,Cl-105 mmol/L,CO2CP17 mmol/L 血常规:Hb 130g/L,WBC 4.3×109/L,N 22%,L78% 粪培养(一般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无细菌生长
男婴,9月 症状: 消化道症状: 腹泻3天(大便次数增多,3-4次/天至8-9次/天, 性质,蛋花汤样便,无粘胨、脓血,量多)伴有呕吐4次, 精神软,尿量明显减少 体征: HR 130次/分,BP 11/8Kpa 精神萎,泪少,眼眶稍凹陷,唇红、干燥,前囟1.0×1.0cm,凹陷 四肢暖,皮肤弹性差(脱水症阳性) 肠鸣音活跃 实验室: 便轮状病毒(+),粪常规及培养阴性 血钾降低,代谢性酸中毒(CO2CP降低)
诊断: 急性轮状病毒性腹泻病,伴中度脱水(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 依据: 大便次数增多,性质改变,伴中度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便轮状病毒(+)
治疗计划: 饮食调整, 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补钾 胃肠粘膜保护剂及锌剂治疗, 对症治疗 观察: 症状:大便次数及性质 体征:脱水体征是否纠正, 注意电解质及酸中毒是否纠正
静脉补液计算
累计损失量 中度脱水补液量:80ml/kg×10=800ml 等渗性脱水:液体张力为1/2 SB(纠酸)的量: (22-17)×0.6×10=30ml 5%SB溶液
配制溶液 第1瓶(1/2 张)400ml 10% GS 250ml 0.9% Nacl 150ml 静滴 5% SB 15ml 第2瓶(1/2 张)400ml (可不加5% SB) 以上补液(第1、2瓶溶液)在8小时内完成,见尿补钾(<0.3%)
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液体总量: 70ml×10kg=700ml
第3瓶(1/3张) 10% GS 150ml 0.9% Nacl 50ml 静滴5h 10% Kcl 4ml 第4瓶(1/5张) 10% GS 400ml 0.9% Nacl 100ml 静滴9h 10% Kcl 10ml
以上补液(第3、4瓶溶液)在14小时内完成,见尿补钾(<0.3%) 能口服时改口服
病例二
患儿 男 1岁 腹泻伴呕吐5天,加重1天入院。 5天前因受凉出现流涕、打喷嚏,继之出现腹泻。大便呈蛋花样,量由每日数次到十数次,伴进食后呕吐,病后在当地诊断为“肠炎”,给于思密达、口服治益生菌治疗,症状进一步加重,近1天出现拒食、精神差,8小时无小便。 入院查体:体重:10Kg,体温38度 脉搏150次/分,血压测不清,意识模糊,呼吸深快,口唇樱红,前囟及眼窝重度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膝键反射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7千,中性30%,淋巴70% 大便常规:蛋花样稀水便,白细胞2个,脂肪球+ 血生化:血清钠120mmol/L,血清钾2.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9mmol/L
1.诊断及诊断依据 2.治疗原则及措施: ①口服药 ②制定24小时液体疗法 ③在输入液体总量1/2时见尿,剩余液体中应加入多少氯化钾? 诊断: 婴儿急性腹泻,伴重度脱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补充累积损失量: 10kg x 100ml = 1000ml 第一批:扩容:20mlx10kg = 200ml 10%G.S 50ml+0.9%NaCl30ml+5%NaHCO3 20ml 速度: 30~60分钟内静脉注入 补充累积损失量: 10kg x 100ml = 1000ml 纠酸 所需5%碳酸氢钠量(m1) = (22 - 所测CO2CP mmol/L) x 0.6 x体重( kg) =13 x 0.6 x10=78ml 扩容已用20ml,还需补58ml 第二批:补充累积损失量 800 ml,有尿补钾,分两批: 800ml使用4:3:2 10%G.S 400ml 0.9%NaCl 350ml 5%NaHCO3 50ml 速度:100ml /h 第三批:补充继续损失量 (1/3张)300ml 10%G.S 210ml 0.9%NaCl 90ml 10%KCl 6ml 速度:60ml/h 第四批:补充生理需要量 (1/5张) 10%G.S 400ml 10%NaCl 100ml 10%KCl 10ml 能口服则口服 补钾:300mg X10kg=3000mg即需10%KCl 30ml分别加入第二批(有尿)以后的补液中,按0.2%浓度计算。余下则口服。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