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感冒的证候分型
根据中医原理将感冒详细分为六类,并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将六种类型大致介绍清楚,是复习感冒的证候分型的材料,方便清晰
健康评估心脏及血管检查,条理清晰,内容详细,方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感冒的证候分型
风寒束表
证候表现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
头痛,肢节酸痛
清阳不展,络脉失和
鼻寒流涕,鼻痒咽痒,咳嗽
风寒上受,肺气不宣
咳痰稀薄色白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寒为阴邪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表寒
护治法则:辛温解表
治疗代表方: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加减
护理措施
起居护理
室温宜偏暖,多加衣被,阳光充足,随气温增减衣物,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病情观察
观察分泌物、体温、出汗、呼吸、神智等情况
饮食护理
宜热食,忌生冷油腻
多喝热稀粥,葱姜粥热食
饮生姜红糖茶
情志护理
精神愉快,心情开朗
心烦、焦虑要安慰解释
用药护理
汤药宜热服,后进热饮或热粥,卧床休息避风,盖被以利出汗,防过汗和汗出当风复感外邪
感冒疏风丸、风寒感冒冲剂、正柴胡饮颗粒
适宜技术
背部捏脊
督脉或膀胱经腧穴
针刺
风池、合谷、大椎、曲池等
治头疼、清热
迎香、列缺、外关等
鼻塞流涕
按摩头面部穴位
印堂、太阳、大椎、百会等
刮痧或拧痧法
取脊背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肘窝、腋窝等
风热犯表
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
头胀痛
风热上扰
咽喉肿痛,咽燥口渴,鼻流浊涕
风热之邪熏蒸清道
咳嗽,痰黏或黄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风热侵于肺卫之征
护治原则:辛凉解表
治疗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室内宜通风凉爽
饮食应清淡、辛凉解表食物
禁忌辛辣、肥腻、煎炸食物,戒酒烟
清凉解热:可多食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
喝温开水或清凉饮料如薄荷汤、绿豆汤、菊花茶、西瓜皮汁、鲜芦根汁等
汤药宜温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和伴随症状的变化
桑菊感冒片、风热感冒冲剂、感冒消炎片
艾灸
大椎、曲池穴以透穴
十宣穴
放血
暑湿伤表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
暑湿伤表,表卫不和
头昏重胀痛
风暑夹湿上犯清空
咳嗽痰黏,鼻流浊涕
暑热犯肺,肺气不清
心烦,口渴,小便短赤
暑热内扰, 热灼津伤
胸闷,泛恶,口中黏腻、渴不多饮
湿热中阻,气机不展
舌苔薄黄腻,脉濡数
暑热夹湿之征
护治法则:清暑祛湿解表
治疗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清淡饮食
忌食冷、甜、黏、油炸之品
清热解暑:食西瓜、薏苡仁粥、绿豆汤等
可给藿香正气口服液,注意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
藿香正气水+滴水
气虚感冒
恶寒较甚
气有温煦作用,虛则外寒,卫阳被郁
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咳痰无力
气虚之象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咳嗽、痰白、脉浮等风寒表证
风寒外袭,肺卫失宣
护治法则:益气解表
治疗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适当运动,增强正气
健脾补气:食山药粥、黄芪大枣粥、牛奶莲子粥等
中药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服药后可饮热稀粥,益胃气、养津液,以助汗出
补中益气丸、屏风安心胶囊、玉屏风颗粒
耳穴埋籽
取内分泌、肾上腺、肺、肾等穴位
三伏贴
助阳气
按摩
迎香穴、太阳、风池等预防感冒
从夏天开始坚持冷水洗脸
阴虚感冒
盗汗、烦渴、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阴虚之体,内有燥热,感邪之后,发热汗出,更伤阴液,故阴虚之象愈加明显
寒热、身痛等表证
表邪未解
护治法则:滋阴解表
治疗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滋阴清补:食银耳、海参、甲鱼等
常饮沙参麦冬茶
食梨粥、玉竹粥、百合粥、藕粥、枇把、荸荠等
川贝炖梨以养阴润肺
时行感冒
突然起病,壮热恶寒
头痛身痛,周身疲乏无力
咽喉肿痛,咳嗽气粗
具有传染性
护治原则: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治疗代表方:银翘散加减,配大青叶、蒲公英等
居家休息,外出戴口罩,室内每日进行消毒隔离
莲花清瘟胶囊、清开灵、双黄连口服液
汤剂不宜久煎,宜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