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经资本主义经济
政经资本主义经济的思维导图,包含资本主义生产、资本循环和周转、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等。
编辑于2021-09-27 15:59:46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G-w
资本流通公式(资本总公式)
G-w-G' G'=G+」G
总公式的矛盾
总公式矛盾的解释
解决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价值增值从何发生?)
劳动力增殖自身
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的定义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人身自由
丧失生产生活资料
劳动力的价值
本人生活必需
工人家属生活必需
教育培训费用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生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劳动过程:生产使用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
劳动过程的特点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劳动
劳动产品归属于资本家
价值形成过程
必要劳动时间
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标准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不变资本
C 生产资料 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可变资本
V 劳动力 生产劳动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区别C、V的意义
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货币的本质
准确计算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
表示方法
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 m/v
m’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方法:延长工作日劳动时间,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劳动时间长短的决定因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力量对比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方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决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不是商品
价值量无法计算
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
要么违反价值规律,就是违反剩余价值规律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资本主义数量的变动趋势
工资的国民差异
劳动力价值及工资的国民差异的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性差异
劳资力量对比的国际性差异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资本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
阶段一:购买阶段 (G:货币资本;资本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
阶段二: 生产阶段 (A、Pm:生产资本;资本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
生产资本循环:揭示剩余资本真正来源
阶段三: 销售阶段 (W':商品资产;资本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
商品资本循环:揭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产业资本循环总公式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保持产业资本在三种形态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形态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两个条件的关系: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流通时间
循环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
分类
生产材料的储备时间
劳动时间
劳动中断的时间
自然力作用的时间
对资本价值增值的意义
资本循环只有通过生产才能成为产生剩余价值
生产时间越短,资本循环越快,产生剩余价值越多
流通时间
分类
生产要素购买时间
商品销售时间
对资本价值增值的意义
资本离开流通阶段不能实现价值增值
流通时间越长,流通中资本越多,生产中资本越少,增殖越慢
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和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资本总价值/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越多,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生产/流通时间相同,影响资本周转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基本结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比)
固定资本
定义: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特点: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分次转移到产品中去,随商品销售分次周转回来
磨损
有形磨损:生产性使用和自然力作用造成的固定资本在物质上的损耗
无形磨损:固定资产由于劳动价值率提高引起的价值损失(这部分价值不能转移至商品)
固定资产的折旧
流动资本
定义:体现为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的生产资本
特点
原料、燃料等:其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价值被全部转移进产品中
劳动力:由劳动再生产出,但其价值也是一次性投入并全部回流
划分依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流通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特点
划分意义:揭示它们对于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和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公式
预付资本一年总周转次数=
(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额)/预付资本总额
影响周转次数的因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固定资本占比越大,总周转速度越快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同方向变化
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
意义
投资时所需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劳动期间
由产品特点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
流通期间
取决于运输距离、交通运输技术条件、市场供求关系
劳动期间、流通期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越慢、需要预付资本量越大
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可变资本的周转对年剩余价值量/率的影响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量越大
M=m'vn M年剩余价值量 m'剩余价值率 v预付可变资本 n周转次数
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生产成本
定义:
生产成本: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即K=c+v
商品全部价值: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即 W=c+v+m
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2.生产成本是企业盈利或亏损的标志
盈:售价大于生产成本
亏:售价小于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定义:
当剩余资本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利润的形态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W=K+p (p:利润)
利润率
定义: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影响因素
1.剩余价值率(正)
2.资本的有机构成(负)
3.资本周转速度(正)
4.不变资本的节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形成的前提
资本劳动力可以自由流通(完全竞争市场)
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间竞争的结果
部门间竞争-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进利润率高的部门-供求关系变化-两个部门利润率趋同
平均利润形成的结果
资本有机构成=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利润=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高 利润大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 利润小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公式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1.部门利润率水平(正)
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的定义
生产价格是价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高 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 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生产价格=价值
社会/个人生产价格
社会/个别生产价格=社会/个别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社会生产价格决定商品市场价格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利息
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定义: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都被资产家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特点
1.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2.资本家所积累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
总结: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扩大再生产
定义: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资本积累
定义:剩余价值资本化
实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资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占有更多剩余价值
注
以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结果
剩余价值-源泉-资本积累-源泉-扩大再生产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对劳动的剥削程度
2.劳动生产率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4.预付资本总额
资本积累影响
资本量
资本构成
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资本有机构成
定义
资本技术构成: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的比例
技术水平越高、生产资料越多、劳动力越少
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积累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是加速资本积累的方法。
有机构成的提高以个别资本量的增长为前提
资本的集聚和集中:个别资本量增大的途径
定义
资本积聚:个别资本依靠自身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多个小资本相互合并或者联合形成少数大资本
联系
积聚——大资本——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多剩余价值—增加积聚数量、加速资本积聚
区别
增加资本量的途径:剩余价值资本化/合并与联合
对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积聚(可)/集中(不可)
速度:积聚小于集中
资本积累的经济结果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减少
资本积累导致劳动力供给增加
平均利润率下降
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减少-利润率下降
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和两极分化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个别资本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运动中形成的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资本运动总体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或补偿问题 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社会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补偿);社会总产品转化为货币后进一步转化为所需的物质产品(实物补偿)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实物(使用价值)
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价值(价值形态)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经济危机
资本周转时间
资本总价值周转一次的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固定/流动资本的不同
价值周转方式
分次/一次性转到新产品中
周转时间
固定资产一次周转包含流动资本多次周转
价值回收方式
一次性预付,多次回收,回收期长/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回,回收期短
实物更新方法
有效期内不需要更新/在每一个生产过程geng 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