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学总论
临床医学系统解剖第一章骨学总论,包含了骨的分类、骨的表面形态、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骨学总论
骨的分类
206块骨,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按形态
长骨(分布于四肢,长管状)
骨干
髓腔
滋养孔
骺
干骺端
骺软骨(成年为骺线)
短骨(立方体,如腕骨和跗骨)
扁骨(板状,保护脏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上颌骨【含气骨】)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如髌骨)
骨的表面形态
骨面突起
明显高于骨面
突
较尖锐的小凸起
棘
基地较广的突起
隆起
表面粗糙
粗隆、结节
线性的高隆起
嵴
低而粗涩
线
骨面凹陷
大而浅的光滑凹面
窝
略小
凹、小凹
长形
沟
浅凹陷
压迹
骨的空腔
较大的腔洞
腔、窦、房
小腔
小房
长形通道
管、道
腔或管的开口
口、孔
边缘不完整的孔
裂孔
骨端的膨大
圆形膨大
头、小头
头下略细部分
颈
椭圆形膨大
髁
髁的突出处
上髁
其他特征
平滑骨面
面
骨的边缘
缘
边缘的缺口或凹入
切迹(血管、神经或肌腱通过处)
骨的构造
骨质
骨密质(表面)
骨松质(内部,海绵状,由骨小梁排列而成,扁骨中的骨密质称板障)
骨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衬有一层结缔组织膜,称骨内膜)
骨髓
红骨髓(5岁以前有造血、免疫功能)
黄骨髓(失血过多或贫血会转化为黄骨髓,恢复造血)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骨的发生和发育
膜化骨
骨化点:初始化骨的部位
如颅顶骨和面颅骨
软骨化骨
骨领:围绕软骨体中部产生的骨质
骨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