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萌芽阶段(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初创阶段(十八世纪后期—二十世纪中期)、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以来)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02 16:42:41学前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学前教育学是指专门研究从出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从出生至六岁儿童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研究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也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
西方的教育思想(希腊三贤)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
1、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优育。
2、重视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出五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以免防碍发育
4、世界上第一个尝试提出要进行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的教育家(0-7,7-14,14-21)探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法。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古罗马(约35-100年)
古罗马雄辩家、教育家。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法学者,其著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提出教育应从摇篮开始。
2、注重婴儿的语言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巨大影响。
3、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与教育者。
柏拉图《理想国》
古希腊(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1、最早论述了学前教育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2、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认为要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儿童。
3、提出优生、教育从幼儿开始和儿童教育的理念
中国的教育思想
西汉时期 贾谊
记载了周成王的母亲如何重视胎教
魏晋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的教子篇
南宋时期 朱熹
《蒙童须知》、《小学》
萌芽阶段(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
罗伯特·欧文
教育著作
1、《新社会观》
2、《新道德世界书》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教育著作
1、《母校教育》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著作
2、《世界图解》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的课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最完备的教育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在本书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教育学之父的称号)
4、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具有民族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构建了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
学制包括单轨学制、双轨学制、交叉型学制
1、单轨:从小学到大学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出生等级。(出现在没有贵族的新兴国家,如美国。)
2、双轨:从小学开始培养的方向就不同。(出现在欧洲国家,如英国,为了调理贵族和平民双方子女受教育的情况。)
3、交叉型:小学初中实行单轨制,之后分为职业学校和以升学为目的的专业学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过封建历史,但已经解放的国家。如前苏联和中国)
卢梭(人生而自由)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思想
提出教育应顺应自然,即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春期)
1726年《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来源于自然、人、事物)
斐斯泰洛齐(为平民办教育)
瑞士著名教育家
发展人的天性、发展天赋的潜藏在体内的萌芽,形成完善的人。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第一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
英国哲学家
《教育漫话》
观点
提出白板说
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的诞生
观点
首次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
三中心论“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视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初创阶段(十八世纪后期—二十世纪中期)
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贝尔为标志
福禄贝尔
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德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幼儿教育之父、学前教育学之父 使学前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主要成就)
著作《人的教育》、《母亲与儿歌》、《幼儿园教育学》
主要观点: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 2、游戏理论(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 3、协调原则 · 4、亲子教育(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的见习会)
蒙台梭利
幼儿园改革家,近代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教育家 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 蒙氏教学四要素:儿童、教师、环境、教具
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 2、重视感觉教育并进行了感官训练(触觉、视觉、嗅觉、味觉) · 3、强调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
陈鹤琴(幼教之父)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我爱儿童,儿童爱我——陈鹤琴
教育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
2、与家庭紧密合作教育儿童,有充分而适当的装备。
3、提倡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化
4、重视幼稚园师资的培养。
活教育: 1、教育目标:培养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2、教育方法:”做中教,做中学“ 3、教育内容: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结合
蔡元培(民主教育家)
教育主张:
1、提出完整的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 2、提出以儿童为本位,认为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养育 3、提出家庭与学校应共同教育儿童。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教育主张: 1、建设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 2、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3、在幼儿教育方面
幼儿教育方面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及教育,游戏即工作) 4、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5、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张雪门(幼儿教育家)
与陈鹤琴并称为幼教界的"南陈北张”
教育主张: 1、基本教育思想: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2、幼稚园课程 3、幼稚园教育教材方法 4、幼稚园教学法
幼稚园教学法 1、教学做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 3、自由自动教学
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以来)
临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心理学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
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的科学基础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精神分析学派)
2、强调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3、强调道德教育应以顺应儿童本性,避免教条灌输。(认知发展学派) 4、主张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强调开放。(人本主义学派)
当前国外不同的学前教育学流派
苏联教育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可能发展水平)
苏联心理学家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有关键性作用
西方开放的心理学理论:儿童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人本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外在刺激,强调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华生决定论、斯金纳强化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