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孕育阶段、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期)、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四大知识板块。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思维导图,主要分为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两大知识板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15世纪以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魏晋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南宋 朱熹 《童蒙须知》
西汉 《大戴礼·保傅》
15世纪以前国外的学前教育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理想国》
指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政治论》
主张学前教育和胎教
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的尝试
主张婴儿出生后喂母乳,从小多运动习惯寒冷
主张儿童学习唱歌和演奏
罗马教育家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
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
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
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和教育者
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期)
捷克大教育家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
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必须”适应自然“
理想学制为0-24岁,6年一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第一阶段0-6岁,进入”母育学校“-母亲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势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
《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看图识字的课本,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该书被誉为“儿童插图书的始祖”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爱弥儿》
教育思想上,主张自然教育
重视感官训练,提倡直观教学,让儿童在活动中自然成长
教育方法上,提倡“自然后果法”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水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他确立了“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开创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幼儿教育书信》“孤儿教育之父”“贫民教育家”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重视学前教育,给予儿童适当的教育
关注家庭教育,母亲是主要和最好的教育者
提倡直观教育,主张教育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
强调爱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精神与必备的劳动技能
主要观点
提出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有特殊的内容和方法
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
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
西方
德国 福禄贝尔 “近代幼儿社会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幼儿教育之父”
1837年建立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正式建立
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 “恩物”
系统地阐明了幼儿园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
培训了第一批幼儿教师
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意大利女医生 蒙台梭利 幼教界第一个获诺贝尔提名奖的人物
创造了第一个研究弱智儿童教育的经验,1907年在罗马成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
儿童观:1、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3、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2、注重感官训练,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3、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角色应为环境的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和支持者
蒙氏教育: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设计了多种教具,主要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称为“蒙台梭利教具”
美国 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经验与教育》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我国
康有为(1858——1927)
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公共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应包括从胎儿到六岁的教育,妇女怀孕进入“人本院”,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6岁儿童进入慈幼院
蔡元培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原则
论学前儿童公育和美育
从教育的特殊职能上看,教育需要专人承担,儿童需要公育
从家庭教育的弊端上看,应对学前儿童实施公育
陶行知
1927年3月在南京晓庄创办乡村幼儿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
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开创“小先生制”和“传递先生制”
生活教育理论
内涵上: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从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
陈鹤琴
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以此为基地建立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开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
创办我国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儿童教育》
活教育理论(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教学原则)
目的论:教育幼儿“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外延上:三个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三大基石”)
张雪门
与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1918年,创办第一所在宁波由中国人创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开展幼儿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提出了“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课程的本质是经验与行为,应让幼儿在幼稚园生活实践中进行
“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法:重视儿童的实际行动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师范生实习: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把见习和实习放在突出位置
重视课程和教材对儿童的影响作用:1、符合现实社会生活;2、合乎社会普遍生活;3、儿童的生长阶段;4、儿童当前的学习能力
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学前教育理论在邻近学科的发展之下走向更加科学的理论建构
多学科视野下的学前教育理论研究逐步深入
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与课程方案的形成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