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咨询技能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咨询技能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建立咨询关系、指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等。
编辑于2021-10-04 09:52:54心理咨询技能
一、 建立咨询关系
(1) 尊重
A. 罗杰斯:强调尊重的重要意义,提出“无条件尊重”
a. 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
b. 使求助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强化咨询动机,端正合作态度
c. 激发求助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B. 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
a. 价值是中立的
b. 态度是非批判性的
c. 不预设,不批判,不妄言
C. 尊重意味着平等:一视同仁
D. 尊重意味着礼貌
E. 尊重意味着信任
a. 相信想改变
b. 相信能 改变
F.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G. 尊重意味着真诚
(2) 热情:体现在咨询的整个过程
a. 初诊阶段打好热情的 基础
b. 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c. 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d.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3) 真诚(态度)
a.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b.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c.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d. 表达真诚因该适度
e. 真诚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
f. 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g. 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4) 共情
含义:
a. 罗杰斯: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b. 深入对方内心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
c. 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
d. 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缺乏共情的表现或后果:
a. 求助者可能感到失望,减少或丧失咨询信心
b. 受到二次伤害
c. 影响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
d. 咨询师不能真正体验求助者内心,做出的反应偏离问题,或缺乏针对性
如何正确使用共情:
a. 从求助者的角度看待问题
b. 设身处地的理解
c. 共情因人而异
d. 把握时机,适度
e. 善于把握角色
f. 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g. 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及文化特征
h. 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5) 积极关注
a. 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
b. 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的看待自己
c. 避免盲目乐观
d. 反对过分消极
e. 子主题
f. 立足实事求是
二、 指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1) 商定咨询目标
(2) 商定咨询方案
阶段划分
诊断阶段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收集求助者相关信息
明确心理诊断
咨询阶段
巩固阶段
小结
总结,提高阶段
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目标:7个要素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义务
责任
a.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 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c. 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a. 了解咨询师的背景,执业资格
b. 了解咨询方法,过程,原理
c. 提出转介,,中止咨询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 遵守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的内容
c. 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义务
咨询次数:一周1~2次,60分钟
三、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1) 策略与框架
(2) 参与性技术
倾听
开放式提问技术与封闭式提问技术
鼓励技术
重复技术
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技术”或“说明”,把求助者的内容加以概括,整理
情感反应技术
有效方式:针对求助者现在而不是过去的情感
作用: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
参与性概述
随时可用
内容反应+情感反应
具体化技术:澄清
问题模糊
过分概括
概念不清
(3) 影响性技术:咨询师对自己的表述
面质
又叫 质疑 对质 对抗 正视现实
完形学派强调面质,使求助者对自己所作的有所察觉
注意事项:
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避免个人发泄
避免无情攻击
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可用尝试性面质
解释技术
与内容反应的区别:解释是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反应则是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表达实质性内容
不能把解释强加给求助者
指导技术
对求助者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咨询技术
行为主义学派:做各种训练,系统脱敏,放松训练
人本主义:角色扮演
情感表达技术
内容表达技术
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
自我开放技术
自我暴露,自我表露
两种形式:
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正强化
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影响性概述
影响性概述:咨询师表达的观点
参与性概述:求助者叙述的内容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4) 放松训练:"松弛训练“
特点: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改变上
每日1~2次 每次5分钟
方法
呼吸放松 -鼻腔呼吸
腹式呼吸
肌肉放松法
想象放松法
(5) 阳性强化法
原理:
行为主义理论”正强化“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理论和强化学说
最初是:华生的行为疗法;斯金纳”行为矫正“ 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
行为矫正的方法:
增强法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法
消退法
代币管制法
只奖不惩
(6) 合理情绪疗法:(RET)
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 20世纪50年代创立:改变认知,才能改变情绪
ABC理论
A:外界事件
B:人们的认知
C:情绪和行为反应
操作过程
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领悟阶段
修通阶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式"辩论技术
黄金规则
反黄金规则: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家庭作业
RET自主表
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ABCDE
D:对个体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E:咨询的效果
其他方法
停留于此:在不希望的情境中,对抗逃避的想法
自我管理程序:自我奖惩
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的效果
自信训练
放松训练
问题解决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必须“”应该“
过分概括化:”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糟糕至极:把后果想象的糟糕,甚至是灾难性
达成目标
自我关怀
自我指导
宽容
接受不确定性
变通性
参与
敢于尝试
自我接受
(7)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沉默
依赖
原因
求助者: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
咨询师:过于主动
解决措施
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
及时发泄,及时处理
咨询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
移情
正移情
负移情
阻抗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表现形式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沉默
寡言
讲话内容阻抗
理论交谈
情绪发泄
谈论小事
假提问题
讲话方式阻抗
心理外归因
健忘
顺从
控制话题
最终暴露
咨询关系阻抗
不按时间咨询
诱惑
请客送礼
原因
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
行为失调是机能性的
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多话
宣泄型,倾吐型:尊重理解
(8) 咨询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