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点包含了教育学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等,喜欢可以收藏哦。
编辑于2021-10-08 12:23:51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概念 :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与教育艺术,引导教育实践。
子主题
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研究任务:描述教育问题和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艺术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 ——事件:四本书
《学记》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柏拉图《理想国》 孔子《论语》
独立形态阶段—事件:四人物
1632捷克教育学家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形态出现 1762法国 卢梭《爱弥尔》 康德是较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教授 1806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多样化阶段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理论深化阶段
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 2、布鲁纳知识结构说 3、苏联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赞科夫 促进学生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 教育过程最优化
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与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界定
广义
狭义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的发展
古代教育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
古代学校出现
教育阶级性出现并强化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近代教育特点
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教育公益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加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的整个人类物种发展
侠义的人的个体发展
广义的从胚胎到死亡的过程 终身发展
侠义的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过程,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
人的发展的特点
未完成性
能动性
人的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阶段性
要求把握每一个阶段特点,针对性教育
差异性
要求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不平衡性
要求把握发展关键期,有的放矢,及时采取教育措施手段
整体性
要求全面协调发展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
环境因素
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内发论和外铄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
教育的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
生产力
政治
生态
文化
社会流动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与社会流动功能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作用和地位
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头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侠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
定向 调控 评价 三个作用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目的相关理论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马克思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
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
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建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
普通中小学教育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 综合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学习社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机构体系与组织所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它整个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另一面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生存和运行的规则,如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
特点
强制性 规范性 历史性 客观性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终身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制的类型
双轨学制
单轨学制
分支型学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靠拢
从学校阶段来看
幼儿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提前结束 与小学教育过渡连接
小学教育阶段 小学教育年限缩短
初中教育阶段 初中学制延长,把他看做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而不是中学的初级阶段 和小学阶段连接
高中教育阶段 教育结构多样化
职业教育阶段 对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要求越来越高 层次与类型多样化
高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类型多样化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 壬戌学制 1951改革学制 1958改革学制 文革 1976恢复正常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形态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的概念
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的实施文本
课程理论
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杜威的经验课程
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泰勒的目标模式
与课程有关的几个问题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课程一元化与课程的多样性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含义与步骤
课程的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的来源
社会的依据
人的依据
教育内部的依据
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问题
具体化与抽象化
层次与结构
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
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选择
间接经验的选择
直接经验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组织
直线式与螺旋式
学科的逻辑与心理的逻辑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改革的目标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其他内容(我把它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背的一样)
第八章、第九章 教学上、下
教学概述
教育的概念
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性质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组织形式
子主题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常见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法
班级授课制
分组教学制
. . . . . . 大纲没有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概述
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演示法 练习法 研究法 问题教学法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客观性 发展性 指导性 计划性
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第十章 德育
德育的概述
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特点
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任务
德育的内容 :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规律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含义、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 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疏导原则 、 长善救失原则 、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德育方法: 说服、陶冶、锻炼、 修养、 榜样、奖惩
德育途径
德育课程与直接的道德课程
间接的道德教育
第十一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
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长效性
教师劳动的价值:社会价值 个人价值 正确评价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学权—6.自我发展权 1.遵守法律及职业道德的义务—6.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职业角色的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
教师角色的冲突及解决
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
教师角色冲突的解决
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的发展趋势
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
宽厚的文化素养
专业的教育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培训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紧迫性
教师个性专业发展的过程:两个理论
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
教师队伍专业化的主要途径
学生与师生关系
学生观:十个尊重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类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第十二章 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组织班会活动
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
组织学生劳动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评定学生操行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学生群体及其主要类型
集体的发展阶段
培养集体的方法
第十三章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
学校的管理体制
校长负责制
学校管理的详情与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过程
学校管理的目标
学校管理的过程
学校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
总务管理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
学校管理人性化
学校管理校本化
学校管理信息化
学校管理民主化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义务教育年限增长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联系加深
高等教育大众化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